動物實驗顯示:新冠病毒不會發生二次感染

近期,有媒體報道新冠病毒感染者出院後再次檢測呈陽性,不得不返回醫院進行觀察。

康復期患者是否有“復發”或“再次感染”的風險引起關注。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組使用新冠病毒感染過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進行相同的病毒攻擊,以確定再次感染的可能性。

恆河猴初次感染分析

研究組採用一定量的新冠病毒毒株經氣管對4只成年中國恆河猴進行感染。

動物實驗顯示:新冠病毒不會發生二次感染

初次感染後,3只猴子的體重減輕了200-400克,但均未觀察到直腸溫度變化,其他臨床症狀如食慾下降、呼吸頻率增加和駝背姿勢等較為短暫。

鼻咽拭子和肛拭子中的病毒載量在感染後第3天達到最高水平,然後自然下降。

為了確定新冠病毒感染猴子的病毒分佈和組織病理學變化,研究組在感染後第7天將1號猴安樂死並進行屍檢,結果在鼻、咽、肺、腸、脊髓、心臟、骨骼肌和膀胱中均發現病毒複製。

此外,經HE染色和SARS-CoV-2抗刺突蛋白染色證實,病變主要發生在肺部,為輕至中度間質性肺炎,主要特徵為肺泡間隔增厚、肺泡中的肺泡巨噬細胞聚集、肺泡變性、肺泡上皮細胞和炎性細胞浸潤。

動物實驗顯示:新冠病毒不會發生二次感染

此外,在感染第7天的胸部X線片顯示右肺上葉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浸潤和間質標記,顯示輕度至雙側磨玻璃樣混濁。

與感染第3天和第7天相比,2、3、4號猴的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在感染後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均顯著升高。

3只活著的猴子在感染第28天,體重和直腸溫度相對穩定,鼻咽和肛門拭子中均未檢測到新冠病毒,胸部X光檢查未發現明顯異常。

總體而言,這些數據表明這3只猴子已從新冠病毒感染中康復,並相似符合臨床出院評估標準(無臨床症狀和放射學異常以及2項RT-PCR陰性結果)。

恆河猴再暴露分析

隨後,研究組對3號猴和4號猴用相同劑量的新冠病毒毒株再次進行氣管內感染,未暴露的2號猴作為對照。

再暴露後,兩隻猴子的體重未減輕,體溫均短暫升高,但鼻咽和肛門拭子中病毒檢測為陰性。

再感染後第5天對3號猴子實施安樂死並進行屍檢,與初次感染第7天的1號猴子相比,3號猴子的所有組織中均未發現病毒複製,肺組織中亦未發現病理損傷和病毒抗原。

胸部X線片顯示4號猴子在再感染後第5天沒有異常。

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後康復的猴子不會被再次感染,亦不會復發。

研究意義

據報道,高水平的中和抗體對SARS-CoV感染有保護作用,而低水平的中和抗體則更容易增強SARS-CoV感染並觸發抗體依賴性感染增強作用(ADE)。

該研究中,在二次暴露新冠病毒的康復猴子中未發現ADE。

由於該研究的動物實驗中得到的中和抗體與康復患者中得到的中和抗體具有可比性,所以這一發現對評估疫苗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還發現,如果猴子在初次感染後的早期產生中和抗體,則不會發生再感染。

相應地,正在康復的患者只要建立起足夠的特異性抗體以增強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就不會具有傳染性。

另一方面,在再暴露的猴子中,在所有主要組織中均未檢測到病毒複製,這表明新冠病毒可能不會長時間潛伏。

對於出院患者檢測復陽的現象,這可能歸因於出院前的RT-PCR測試“假陰性”結果,或者患者符合出院標準卻未完全康復,而非再次感染引起。

因此,對下呼吸道的診斷技術、抗體監測和樣本檢測的進一步完善對於治療新冠病毒感染至關重要。

綜上,原發性新冠病毒感染後康復可避免再次暴露感染,這對疾病預後和疫苗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