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境外輸入更可怕的,是對中國抗疫成功模式的不自信,反裘負芻

中國抗疫曙光乍現時,洶湧的境外輸入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

我認為:境外輸入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中國人對中國抗疫模式的不自信。

最近有專家宣揚抗疫不是隻有一種中國模式,還可以有其他模式。有些專家表達出對所謂的日本模式、韓國模式、新加坡模式,甚至英國模式的推崇。還有專家公開宣揚不要追求清零。

如果讓這種不自信的思想主導了抗疫工作,主導了防守國門的工作,那國門必將失守,前期抗疫成果勢必毀於一旦。因為按照他們的邏輯,嚴守國門沒有任何意義。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中國模式”是目前已知的,抗疫成功唯一的模式,沒有之一。中國第一個實現了境內新增清零。中國目前每百萬人口確診數為56。

“中國模式”是“四早”: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這是在歷次傳染病防治中被實踐檢驗了的,顛撲不破的真理。只有全面地、徹底

地遵照這四個“早”,積極主動地採取針對性措施,才能抗疫成功,而且損失最小。

境外的國家,在疫情初期積極主動採取針對性措施的,一個也沒有。四個早字全部做到位的到目前為止,一個也沒有

比如韓國,只是初步遏制了疫情勢頭,但是在早隔離方面不徹底,從3月10日新增確診人數下降到200人後,始終在100人上下波動,已經18天了,沒有出現清零的趨勢。目前韓國每百萬人口確診數為185。

比境外輸入更可怕的,是對中國抗疫成功模式的不自信,反裘負芻

比如日本,把檢測門檻定得異常嚴苛,確診人數長期個位數增長,數據很好看。紙真的包不住火!最近快包不住了,昨天新增確診109人。為什麼這麼判斷?因為每種傳染病的發展都有自己的規律,這是科學。不是說這個病毒見了洋人就低三下四,說我慫了,我少感染幾個?

比境外輸入更可怕的,是對中國抗疫成功模式的不自信,反裘負芻

比如新加坡,也是最受推崇的一個,被稱為“佛系抗疫”。初期一切照舊,不限制邊境,不戴口罩,不停學。它採取的是動用大量警力,採用手機定位,調取視頻監控的方式,來鎖定每個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2米以內一律隔離。在確診患者很少時,這個方法還能支撐,當確診患者不斷增加時,警察系統難堪重負,已經出現多起無法溯源的病例。這意味著有密切接觸者失控,最近也繃不住了,被迫增加了不少措施。新加坡目前每百萬人口確診數為121。以色列是學習了新加坡模式,甚至動用了情報組織摩薩德,結果是失控。以色列目前每百萬人口確診數為410。

比境外輸入更可怕的,是對中國抗疫成功模式的不自信,反裘負芻

比如英國。集體免疫?堪稱反智、反人類。被輿論聲討後迫於壓力推出了一些應付措施,但其集體免疫的原則沒變,要認清這些措施只是其“拖延”策略的一部分。英國目前每百萬人口確診數為222。

其他就不再舉例子了。歐洲做得相對好一點的也許是奧地利。

綜上所述,“中國模式”是真正唯一有效的模式。我們要珍惜已經取得的成果。不要手裡拿著“好蘋果”,還羨慕別人的“爛蘋果”,認為那才是好的,然後把自己手裡的“好蘋果”扔掉。

我們的“好蘋果”是14億人,1千2百萬醫務工作者,用2個多月的時間奮力拼搏換來的,甚至有英雄為此犧牲了寶貴的生命。

我們要珍惜這個成果。要千方百計守好國門。

比境外輸入更可怕的,是對中國抗疫成功模式的不自信,反裘負芻

最後忍不住吐個槽:疫情期間,中國人不戴口罩就是“不講公共衛生安全”,外國人不戴口罩就是“生活方式”?有些專家的腰桿真的挺不起來。外國專家大力宣傳戴口罩無用論,現在國內某個網紅醫生也在附和,宣傳口罩無用,只要勤洗手就行。如果讓這樣的專家主持防疫工作,不知會出現什麼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