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馳援與穩定產業並進,蒙牛告訴你什麼是大企業的擔當!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次舉國抗疫的戰鬥,2020年初,中國企業集體陷入生死存亡的關頭,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則尋求到了機遇。當然,在民族大義面前,很多大企業都展現了自己的責任與擔當,比如中國乳業的巨頭蒙牛。

蒙牛總裁盧敏放近期表示:公司預期今年上半年、特別是第一季度的業績將出現同比下滑,這其中有疫情對國內乳品銷售帶來重擊,還受到了抗疫投入的影響——蒙牛進行了史無前例的7.4億元公益捐贈,並投入巨大資源扶持產業鏈上下游共渡難關。在國家、行業的危難面前,蒙牛放棄小利、傾力馳援,是一家民族企業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那麼,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蒙牛做了些什麼呢?

保證需求,責任企業的標配

首先,當然是穩定生產。

一季度是乳製品的傳統消費旺季,但受疫情影響沒能"旺"起來,也不見得會在疫情後得到補償式增長。銷售增速的放緩,勢必引發上游的生鮮乳價格和養殖效益下降。在國家奶業振興行動和奶價上漲幫助下剛剛過上幾天好日子的牧場,前途又蒙上陰影。

銷售放緩卻不意味著沒有需求,全面停產停工更是對市場不負責任。為此,在自身業務上,蒙牛積極響應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起的"保質量、保物價、保供應"號召,在春節期間就率先復工復產,維護全國乳品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蒙牛的生產基地遍佈全國,有的在大年三十就開始恢復運轉,而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做好細緻的防護工作。

疫情當前,首先要保障人民的免疫力,增強營養勢在必行,蒙牛保證生產的做法,為消費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乳產品,一定程度上在身體上武裝了群眾。這樣的舉動,體現鵝一家大企業的責任。

穩定產業,責任企業的佈局

當然,蒙牛要做的不僅僅是復工復產這麼簡單。

這場疫情,將對各行各業造成巨大沖擊。如果牧民沒有收入,很可能就此歇業;如果牧場沒有保障,也有可能荒廢。疫情帶來的深遠影響,不在於短期內的經濟衝擊,而是長遠看的恢復能力。如果不穩定住牧民和牧場,即便疫情結束,想要讓乳業快速恢復也是痴人說夢。蒙牛是中國乳業的領軍人,自然明白這樣的道理,也給出了自己的措施。

面對這樣的形勢,蒙牛選擇鵝顧全大局的戰略,堅持"收奶不減量",並圍繞"保收購、保供應、保運力、保資金、保運營"五方面為上游提供支援,以維持產業鏈健康運轉。在3月初,蒙牛決定向合作牧場緊急調撥30億元資金提前預付奶款,保證牧場穩定經營,首筆10 億元已於3月6日全部發放到合作牧場手中。除此之外,蒙牛還宣佈擴大全年100億的授信額度,以保障產業鏈的正常運轉。

甘願自身承擔損失,力保牧場、奶農和經銷商少損失,是為了守護住奶業振興行動的成果、守護住全行業的未來。蒙牛的胸懷與眼光,真不一般!

馳援一線,責任企業的擔當

如果說以上兩點是穩定內部和外需,那麼馳援一線才是蒙牛在這次抗疫中付出最多的地方。

在疫情爆發之時,蒙牛9天之內分6批捐贈了7.4億元款物,超過一大批房地產企業,與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不相上下。不僅如此,蒙牛還向前線的火神山、雷神山和方艙醫院提供乳品,在物質上給予醫護和病患幫助。當物流出現困難時,蒙牛捐款在武漢修建了轉運中心,以維持這場戰役的物資運轉。這一系列舉動,幾乎全方位地覆蓋了抗疫一線,體現出一家大企業的成熟。

毫無疑問,蒙牛在抗疫期間的付出是巨大的,這也就導致了企業會在第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的同比營收下降。不過疫情是一面鏡子,它讓人們明白什麼才是一家有作為的企業,誰的心裡真的裝著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消費者們也會看在眼裡。

蒙牛不但讓世界看到了新時代中國乳品企業的新品格、新風采,更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乳業將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在全體乳業人的努力下,戰勝疫情影響,取得更高質量的發展。從長遠看,蒙牛的未來不可估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