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患者为中心的中医药思考,中医药倪振国“剑指”常备药

2020年2月29日,由搜药网主办,振东集团、中新药业智慧支持,北京同仁堂、星银医药等企业支持的大健康产业西湖论坛开展了线上公益直播课,课程以"非常时期下,中医药企业的战略思考"为主题,由振东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李安平、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振国做主题分享。

直播会上,上万人积极参与并与嘉宾互动。其中,针对疫情这一非常时期,深耕中医药行业多年的倪振国展开了以下"以患者为中心的中医药思考"。

以患者为中心的中医药思考,中医药倪振国“剑指”常备药

(图: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振国)

大疫出大医,中医药用"硬核"的战疫成绩正名

从疫情初始至今,新冠病毒的疫情防控工作已开展3个月,目前疫情控制良好。虽然国际上的情况变数尚不可知,但大众对中国的防控效果有目共睹。2020年2月18日,新冠肺炎累计治愈出院病例首次超过现有确诊病例。

疫情之下,中医药的突出贡献众所周知,值此,凭借实力站"C位"的中医药得以自我正名。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曾明确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坚持中西医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是肯定的,有效的。"

在2月24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截至2月22日,北京中医药治疗率总体为87%。在中医药治疗患者中,使用中药汤药的比例82%。中医药治疗总有效率为92%。"

中医药深入应用至疫情中,才使得病情的诊疗产生了质的变化,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可以看出,医疗救治当中要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地位可见一斑。

由于对中医药的科学性缺乏了解,使得部分人对中医药存在误解,其实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是科学的。当下,中医药发展方向并不是中药现代化,而是科学化,是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把中医的科学性展示出来,让老百姓拥有真正的中医药科学化观念。

经此一"疫",患者逐渐形成"常备药"思维

特殊环境的变化,让我们重新认识中医药、尝试互联网医疗,同时也带给行业更多的机遇和思考;当下,人们就医和购药的习惯发生巨变,主要表现为四个思维的变化:

第一个思维变化是"常备"的思维会逐渐加深。对于患者而言,未来将会出现"常备药"的概念,药品将成为我们必备的消费品。对于药企而言,需要以"常备"思维引导患者,做好售后服务。

以患者为中心的中医药思考,中医药倪振国“剑指”常备药

(课程分享内容:患者"常备药"观念形成后,主要常备药品的类别)

第二个思维变化是线上购药形式已被用户接受,成为习惯。疫情推动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借此机会,中新药业与叮当快药、春雨医生等平台展开合作,开启免费问诊平台,做好对患者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通过速效救心丸阿里分日数据折线图发现,在疫情期间,速效救心丸的浏览量和交易金额快速增长,且浏览量和交易量实现重合,这足以说明,网上购药已成为用户的消费习惯;

第三个思维变化是医疗终端和零售终端将进一步融合。此前,两者的概念已经模糊化,特殊时期,用药由传统的依靠店员转变为如今的依靠国家诊疗方案、专家推荐,这就是医药和零售进一步融合的体现。

第四个思维变化是患者的自我诊疗意识逐渐加强。环境巨变下,大家对健康的认知迅速普及。目前,大家的勤洗手等居家消毒、追求环境健康等习惯已经养成,疫情之后,口罩会成为日常必需品。而预防疾病概念的形成,便为今后的药事服务提供了机会。

后疫情时代,满足患者自我诊疗全方位服务

药品销售的主体是医生,在零售端,患者是推动零售发展的动力。后疫情时代,患者自我诊疗意识加强,此外,科普、卫生预防等患者教育将产业化。随着患者"常备"思维逐步加深和强化,如何引导合理储备,如何快速做好经济储备,正是药企需要思考的。

面临巨大变化,医药行业要适时调整营销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将成为行业、企业发展的方向,也会给社会带来健康诊疗的价值。此外,售后服务作为患者服务的必要延伸方向,非处方药、处方药都需要做好这项"功课"。

以患者为中心的中医药思考,中医药倪振国“剑指”常备药

(课程分享内容:以"患者为中心"导向定义)

药企还要加强患者教育的程度和力度,应用现在的手段为老百姓提供服务。用处方化观念做零售,主要把握两点,首先是忘记自身的处方药身份,按照非处方药的方式营销,才能占据优势,具体实操上,可以把处方药当成零售品牌来做;其次,在价格体系上,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合理安排,从经济学分析、老百姓心中的价值来衡量,使价格体系趋于合理。

在分享会结束之际,倪振国希望大家积蓄力量,为后疫情时代做好准备,并以丘吉尔的一句话提振疫情下的个人、企业、行业,"乐观的人在危机中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里看到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