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小敗局•案例】一位急於求成的90後創業者

一位急於求成的90後創業者


試錯人:崔富程

項目名稱:匿名

主營業務:本地房產信息服務

試錯時間:2013年2月-2013年11月


這個案例的主人公是一名90後創業者,由於忍受不了一成不變的打工生活,選擇賣房創業,從房產中介起步,構建了本地房產信息發佈平臺、本地房產團購平臺及本地團購平臺,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要做一個不平凡的人


2011年我買了房,2013年我忍受不了一成不變的打工生活,將首付11萬元的房子賣了開始創業。朋友們都說我這輩子註定是個不平凡的人,若能成非富即貴,不然就是乞丐不如,這話現在看來真是一點都不錯。


2013年初我手裡拿著賣房得來的8萬元開始創業,我前期的打算是做房產中介(房產中介在我們小縣城是一個新興的東西,很多人還是不信任的)。我對它的整個戰略都規劃好了。


第一步,做一家房產中介起步,立足本地,將整個房產中介的管理、交易流程總結完畢,併成功實施。


第二步,建立本地的網上房產信息發佈平臺,將其建立為一家實體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房產中介。


第三步,建立一手房房產團購平臺,也就是模仿新浪樂居(EJU.COM)。


第四步,房產中介開展連鎖加盟模式。


最終組建三位一體的,涵蓋一手房、二手房、線下實體、線上發佈的房產中介新型模式。然後給大家展示一下我的實際操作方法(以大體時間為線展開)。


2013年4月1日,店面裝修完畢開業。當時是4名員工,底薪加提成模式,提成佔到中介費(中介費收取總房款的1.5%作為提成)30%,底薪是800元,一般情況下在我們本地一個月賣一套房子每個員工大概能拿到2150元左右。


2013年4月、5月兩個月一直都有跟進的單子,但是遲遲都拿不下,我們中間也總結了很多經驗,其中5月我公司來了一位重量級人物,這位重量級人物是我的一個房產局的哥們。不得不承認他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工作熱情、效率,改進了我們的工作方法。終於在2013年6月、7月前期跟進的單子開始集中爆發,我粗略算了一下,那兩個月我的純利潤是2.4萬元。


在5月份,我已經開始涉足一手房了,而且整個流程我都摸得非常清楚,因為我看了很多房地產開發與銷售方面的書,而且我們經常踩盤瞭解房價走勢。


6月份我就接到了一個鄉鎮社區開發的無產權樓盤代理,當然我自己是沒有資金操作的,我就藉助關係開始尋找銷售代理商,後來樓盤也接下來了,我每平方米抽取5塊錢,按照這個算法我能獲得7萬元收益。但是最可悲的是那個樓盤操作得一塌糊塗,主要原因不是沒人買,而是小產權無法辦理按揭貸款,代理商算上裝修以及營銷開支總共損失了大概20萬元左右。我現在感覺真是挺對不住人家

我的三個網站


2013年8月,當時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畢竟中介是賺錢的,自己也清楚地明白,只要好好操作,我2013年肯定能賺錢,2014年就更沒問題了。


4年就更沒問題了。


不幸的事情就在8月發生了。由於我急於賺大錢,感覺這樣賺錢太慢,一心想做房產團購,加上前期我做的一個本地的房產信息發佈平臺沒推廣好,我就一心想把團購做成。上半月我寫房產團購網的企劃書,寫了200多頁,下半月就開始建站,花了1萬多塊錢,9月中旬,終於上線了。


這個時候我就按照前期營銷方案開始準備做網站推廣,由於我手頭資金有限,網站推廣的難度隨之增加,經過分析,我決定尋求與開發商合作,本人是1991年生的,既沒有家庭背景又沒有資金,純靠自己闖,最後弄得焦頭爛額還是無濟於事。這個時候我手頭只有不到一萬塊錢了,房產中介那幫員工也開始軍心渙散,我一邊得穩住員工一邊還得尋求出路。


事已至此,我還是抱著最後的一絲希望打了兩期本地傳媒廣告和兩個月本地最有名的一個網站的首頁廣告,花了3600塊錢。做完這些之後,我一邊開始等待,一邊開始重新分析我的網站,最後得出結論,團購網站的本身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問題就出在定位上。


原因有三:第一,小縣城居民的網絡應用度不夠;第二,針對於一個縣城單推房產團購是必死的,因為房產不是快銷品,它的商品性質就註定了它不能成為大眾耳熟能詳的平臺;第三,缺乏形式上的優勢,本地房地產還沒到需要整合營銷渠道的節點。


於是,我決定做第三個網站,前兩個分別是本地房產發佈平臺、本地房產團購平臺,總結了以上教訓,我打算做本地團購網站,我又借了兩萬多塊錢,開始我2013年的第三個項目,我打算運用本地的團購網站把我的房產團購平臺托起來。


大概是2013年11月初,中介由於沒資金運轉已經停了,我分析那時候自己也是鬼迷心竅了,網站開始籌備建設,這個時候我和那位程序員已經很熟了,不過還是收了我4000塊錢。網站上線用了接近一個月,不過有一點我是很肯定的,我的網站上線開始招商,我們團隊6個人用了不到一個月,商戶數量就達到200餘家。


招商結束後,網站開始運作,第一個月的營業額破萬,廣告投入了接近兩萬(這個時候我已經開始負債了。網站團隊員工還需要工資,至元旦前,單單本地團購網站這一塊我就總共投入3萬多塊錢)。


我說一下我的收入,我們抽點是5%,10000×0.05,也就是說我才賺了500塊錢。如果事情就這樣慢慢發展,也倒無所謂,慢慢就正常了,關鍵是這個時候我們的競爭對手冒出來了,這是本地一家門戶網站,論技術不相上下,我的還做了手機客戶端,主要問題是他的網站本身就是大眾所熟悉的,這樣競爭起來我們就敗了。


後來這家網站老闆找我說,其實這個本地的團購網站,根本無法維持一個公司的正常運轉,這是實話!而且我調查了一下,網站現在的銷售額大有下降趨勢,而且由於缺乏技術支持,申請支付方式處處受限,導致支付方式不夠靈活。很多消費者和商家明白到團購的好處之後,反而都轉戰美團。其實按照我最初的思路,是想先做本地團購再做本地網上商

創業失敗總結


棄了。


如果我能踏踏實實地做房產中介,儘管賺錢速度不是這麼快,但是絕不至於有現在的負債。


不是這麼快,但是絕不至於有現在的負債。




二、所做事業與自己原始資本不符

原來總以為操作個網站投資少,彙集資金速度快,其實不然。尤其是在小縣城,大眾對於網絡的認知、認可程度遠遠不濟。這主要的原因,我分析了一下,第一,有知識的青年人都在大城市;第二,網站推廣費用遠遠高於多數人所想,推廣費用高得離譜而且還不能硬推。



三、攤子鋪得太大,資金難以集中發力

當然這個主要原因也在於缺乏原始資本。



四、在創新型行業創業,引導的過程是很緩慢的,所以網站我現在就打算“養”起來

傳統行業雖然賺錢慢,但是成功率遠遠高於創新型行業。想急於通過創新型行業賺快錢是不現實的。



五、網絡創業試點地要選好,起步很重要

如果我的網站是在一個市級城市做推廣,推廣方式以網絡推廣為主,以地面宣傳為輔,可能就不是這麼慘,所以“平臺”很重要。


現在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我能做的就是堅持穩住這個網站,只要還能留住它,我就會堅持留住它,現在網站維護都是我一個人,光桿司令,僅需要晚上辦公就可以。所以白天我要找份工作,重新開

給所有將要創業的夥伴們的幾點提醒


給所有將要創業的夥伴們的幾點提醒


幾點提醒


第一,不要急於求成,要穩中求進

做事情一定要順勢而為,尤其是走下坡路的時候儘量不要擴大投資。商戰不是不可以賭,但是要有價值地賭。


第二,選擇好合適的項目

不要頭腦發熱,不要把自己放到項目裡,要把自己的用戶放到項目裡,不要自己矇騙了自己,有些事情理想都是豐滿的,但是現實還是很骨感的。


第三,少看大企業的發展規劃,當然戰略還是要學習的

不過創業者其實最該學習的東西,大佬們是真的無法教會的,這個也是教不來學不來的。其實很多黑馬人物,最缺乏的就是資本,很多人也都會運作資本,但是恰恰很缺乏資本,這一點只能依靠自己。



第四,沒有條件融到資的創業者不要貪圖大

屌絲、菜鳥,尤其是很多像我一樣缺乏原始資本又沒有條件融到資的創業者不要貪圖大,不要貪圖自己的宏偉大志,一定記住要從小做起,要學會穩,其實如果你真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按部就班地做,你總會成功的。


第五,企業越大風險越大

網上看到很多大佬們追求百年企業,其實有多少百年企業,紅頂商人胡雪巖,當年鋪的攤子那麼大,堪稱商業帝國,負面新聞一出,不是也引起擠兌潮、倒閉了嗎?當年史玉柱不也是因為流動資金導致企業問題,最後別人欠他的錢都收不上來了。摩托羅拉、諾基亞,很多年前我們覺得它們堅不可摧,不也是逐漸淡出商業舞臺了嗎?


第六,網絡是一個可以“暴富”的行業,也是一個極具風險的行業

知名度高、財富多並不意味著大、安全。


第七,網絡終究是媒介、服務的載體,這是它永恆的定義

由此可見,對於互聯網創業永遠要記住兩條:第一,文字和圖片是至關重要的兩環;第二,服務的便捷,是其成功必備的砝碼。網絡缺少便

梅花天使創投創始合夥人/黑馬營顧問 吳世春:


梅花天使創投創始合夥人/黑馬營顧問 吳世春:


馬營顧問 吳世春:


其實我不鼓勵太年輕的人創業,比如大學生創業和剛畢業不久就創業,那樣創業失敗概率太高了。


一是缺乏判斷力,很容易被社會創業熱潮裹挾,被媒體報道影響,什麼熱做什麼,什麼流行做什麼,但那一般都是泡沫來臨的前兆。


二是缺乏調整和轉型的能力,人脈和資源都有限,比較難進行調整和轉型。


三是容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從而害怕創業,失去後面創業的機會。



創業家傳媒戰略副總裁/黑馬營顧問 龍真:


創始人的反思很全面。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網站,並不是用戶目前所需要的。


創始人所針對的對象是一個縣城裡要買房的年輕人。這是一個非常糾結的市場。一方面,我們的統計數據發現,在縣城裡擁有手機和電腦的家庭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他們上網的主要動作是遊戲、視頻、聊天、閱讀,但沒有把互聯網作為工具。本地門戶存在的意義在於社交和獵奇,而團購存在更依賴於各種強制推送。所以,正如創始人反思的那樣,市場選擇錯誤了。


創始人的線下房產中介服務在縣城是有現實市場的,各種強制推送措施也可能獲得大量用戶。但這不是互聯網玩法,更不是互聯網思維。創始人以北上廣深和一二線城市成熟的模式移植來做縣城市場,卻不考慮本地市場的現實情況,從客戶需求出發來思考產品形式。


創始人目前還在獨立支撐自己的網站,這還是創始人的僥倖心理在作怪,不是一個智慧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