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首好詞,都為惜春


蝶戀花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兩首好詞,都為惜春


提起惜春詞,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這首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此句太過有名,開篇就定了調子,庭院再深,哪裡有春心之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一心牽繫那香車寶馬盤桓的地方,可縱使層樓再高,也望不到章臺之路,因此可知,"楊柳堆煙"其實堆的是愁怨之煙,而明寫"簾幕無重"實則隱喻愁緒無重。濃濃愁怨就此瀰漫開來。


兩首好詞,都為惜春


下片 "雨橫風狂三月暮",短短七個字,將情緒再推進一步,本已愁緒盈懷了,偏遇雨橫風狂,暮色蒼蒼,此時此刻,情何以堪。關門尚可掩閉黃昏之景,可是卻無論如何無法留春天在此常住。

結末兩句,達本詞高潮,被眾多詞論評為佳句。淚眼問花,花亦無語,片片落紅隨風飛過了鞦韆。

本詞結構層層遞進,情緒逐步加深,將深閨愁怨寫得哀婉動人,對身世孤獨的感傷,對前途未卜的迷茫借惜春之語表達,如泣如訴,使人久久不能釋懷。

兩首好詞,都為惜春


清平樂

宋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黃庭堅,字魯直,北宋詩人、書法家。古人詞論中,對他的詞作褒貶不一。文學作品本身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此不多說,今天再與大家品讀一首黃庭堅的惜春佳作——清平樂。

兩首好詞,都為惜春


春天已離我而去了,到底歸往何處?寂寞的我尋尋覓覓,卻無路追隨春天。若是有誰知道春天的去處,一定替我喚春歸來,與我同住。


上片將春天擬人化,在讀者的面前呈現出的春天神秘莫測,短暫地展示美好後又杳無蹤跡了。黃庭堅開篇就設置得十分靈巧清新,上片幾句話就使惜春之情溢於言表。哀春日之短暫卻又不著傷感,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時,也使讀者懂得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

兩首好詞,都為惜春


惹人憐愛的黃鸝鳥原本就是和春天相伴而出的意象,因此下片,詩人想覓得春蹤,自然而然地想到"問取黃鸝"。其中"除非"兩字用得極妙,彷彿自然界中,只有黃鸝深諳春天的去處,也只有黃鸝能告訴人們最佳答案,讀至此,讀者心中不禁重拾一片希望——春天究竟去往何處?黃鸝的答案又是什麼呢?遺憾的是雖然黃鸝啼鳴不絕,卻無人能解其意。而輕盈的黃鸝又趁一陣微風掠薔薇而去。此寫法真是高低起伏,牽動人心。

已見薔薇,說明春天徹底逝去,夏天已然到來。結尾一句寫"因風飛過薔薇",其意似乎借了歐陽修"亂紅飛過鞦韆去"。但是格調又別有不同。

本闋清平樂,語言平實,結構靈動,纖巧清新,哀而不傷,實為惜春詞中的佳作。

兩首好詞,都為惜春


兩首惜春之詞,一首哀怨悽婉,一首纖巧靈動,都"別有動人心處",不知你更喜歡哪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