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作文怎样得高分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指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写下来。读后感内容较为丰富,可以写自己读文章时引起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受到的启发和教育;也可以写从文章中学到的新知识。

写读后感一般应做到三点:

1、要读懂原文的内容。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先读后感。因此,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读,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内容,才会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

2、写自己体会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叙述的内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体会最深的内容来写。体会不深,感想不丰富,读后感就写不成功。

3、学习基本的写法:

①要起一个好题目。读者看文章,首先着眼于文章的题目。

一篇文章有了个好题目,就能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一般来说,一篇读后感可以拟定一个正题和一个副题。正题通常是用一句话或一个词点明读后感的主要内容;副题指出所读文章的名称。如:

我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这个题目,应抓住比字来写,用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做比,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无限美好,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②要写好开头。读后感的开头和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开头有相同点,也有它的特殊要求。一般来说,开头要先交待一下所读书的书名或篇名,用简洁的话概括出自己总的感受,常见的写法有:

a 开头总结全文 如《再寄小读者》读后感的开头可以这样写:

《再寄小读者》是我国著名女作家谢冰心奶奶给全国少年朋友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谢奶奶用亲切的话语,具体的事例,勉励我们要认真学好语文,提高写作能力。我读着这封信,就好象在谢奶奶身边聆听她的教诲。

b 开头点明中心 如《草地夜行》读后感的开头可以这样写:

要记住革命!这是《草地夜行》一文中,老红军掉进泥潭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他发出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并用自己的身体把小战士顶出泥潭,甩在一边,自己却默默地牺牲了。老红军的精神是多么崇高,形象是多么伟大呀!

③要重点写好感想。写读后感要抓住体会最深的一、两点展开,深人、透彻地写出心得体会。重点要落在一个感字上,即结合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等,写出具体的心得、感受。联系实际,还要善于联想。如写《重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课文的读后感,就可由董存瑞叔叔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舍身忘死的高贵品质,联想到现在的解放军叔叔是怎样保卫四化建设的,进而联想到我们应该怎样刻苦学习,练好本领,去实现革命先烈的遗志。由此及彼,一层一层地深人思考,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出来,就是一篇好的读后感。

写读后感切忌三点

1、不加分析,不写感想,大段大段地抄录原文,使读后感变成了读后抄。

2、针对故事里的情节,大段大段地写检查,作保证,使读后感变成了检查书。

3、脱离原文内容,节外生枝,生硬地加上一些不必要的情节,使读和感之间脱节。

读后感之类的文章,应将立意的重点放在感字上。这个感就是心得,体会,就是文章的意。读后感的立意,就是要以感为基础,提炼出能概括原作精髓的积极健康的心得体会,把它写深写透,感写好了,意也就立起来了

首先,要有结构意识。我们决不能总想着一口气把事情讲完,我们要考虑的是读者,也就是阅卷老师看你作文时的感受。文章要有一个思路,先怎样后怎样再怎样,有这样一条线索,按照中间部分至少三段的原则,写起来方便,读起来明白。

第二,明确写事情的经过不是目的,只是表达中心的一种手段,要学会巧用事件。可以通过倒叙改变叙事结构;可以通过插叙充实文章内容;可以制造悬念引人兴趣;可以一波三折增加事件的曲折度。这些写作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学过的课文和课外现代文阅读的文章中,学习好的有特色、有个性的故事的结构方式,通过结构控制叙事的一根筋,这是在动笔写之前要构思好的。

第三,好的语言要想办法写进事件中去。事件的发展过程是可以停下来的,看看事件周围的人和事就可以描写,描写环境可以渲染人物的心情;描写周围的人物可以衬托主人公的形象。也可以想一想,这不就是心理描写吗?既可以表现人物,又可以突出中心。一门心思表述事件的经过,就会把这些方法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必须在写作中学会不断地停下来,想一想,写一写,避免写完后发现只写了事件的过程,没注意语言的问题。

第四,选材时要注意一件事的素材,事要大一点,也就是动笔后有的可写,不会让人感觉拖沓、唠叨,特别不要出现铺垫过长的情况,事件的中心过程要有的可写。

最后,还应考虑过渡的问题。有些同学在写作中总会有这样的感觉,思路顺着事件的经过写,停下来就接不上了。其实没关系,在事件的叙述过程中,不用事无巨细一一交代,可以有跳跃,只要把过渡做好,自然地到后面的环节就可以。

总的说来,写一件事的作文也是需要有中心、有结构、有好语言、有吸引人的事件,决不能只满足于把事件交代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