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繆的《局外人》為什麼能成為世界名著?


加繆的《局外人》為什麼能成為世界名著?

——門外雜談之十七

對加繆的作品看的不多,更沒有專門的研究。所以,只能談點個人的淺顯看法,相互學習交流。

我認為,評價一部作品是不是名著,主要從四個方面來審視衡量:一是,作品發表的當時和後來產生的影響;二是,作品有沒有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三是,昨品在創作上,是否有新的突破;四是,是否通過了時間的積澱考驗。用以上四條,來衡量加繆的《局外人》,我認為它是當之無愧的二十世經文學經典。

【1】《局外人》的文學和文化影響力,遍及世界。

法國作家加繆的中篇小說《局外人》,出版於1942年。小說一經出版,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加繆一舉成名。其後,小說以各種語言譯本,逐步走向世界。其讀者之多,譯本之眾,在世界範圍內可以說是屈指可數。1957年,加繆由此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文學和文化的影響力,早已超越了一時、一國、一語,遍及了全世界。在我國,早在1961年就有《局外人》中文譯本出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柳鳴九等人,再次將《局外人》譯介給中國讀者。

【2】在《局外人》中,加繆塑造了一個“局外人”莫爾索的典型形象。

在加繆的筆下,莫爾索是一個“我什麼都行,無所謂”的人。他的驚世駭俗,荒誕不近人情的言行舉止,使他和這個世界幾乎隔離了,完全成為了一個“局外人”。他對什麼都無動於衷,對一切都漠然,他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他,而是按照自己內心裡的價值觀念,冷漠理性而又非理性的生活著,存在著。實際上,它是在以自己荒誕的行為方式,反抗著這個荒謬的世界。

我們可以從莫爾索這“一個”人,看到更多的人,有你,有我,有他。這正像我們可以從魯迅先生的阿Q形象中,看到每個人的一些影子。“局外人”莫爾索形象的意義,恐怕正在這裡。在當今,“局外人”一詞,已經具有了文學與哲學的雙重意義。一提到“局外人”,我們自然會想到莫爾索這個形象。同時,我們也會意識到它的哲學含意。

【3】《局外人》,是新文學流派——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要理解《局外人》,我們必須要講到加繆的存在主義哲學觀點。20世紀30年代末,隨著存在主義哲學思潮的泛起,存在主義文學也應運而起。1936年,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薩特,發表了哲學著作《想象》之後,1938年,又發表了劇本《厭惡》。他通過文學形象,表達了他對人生存在的看法。1942年,加繆發表了《局外人》,引起很大反響。他同樣以文學的形式,詮釋和表達他的存在主義哲學觀點。評論界認為,薩特和加繆作品的出現,代表著一個新的文學流派——存在主義文學的誕生。他們把高度的哲理些思想,寓於文學作品中。不求情節的引人入勝,不注重辭藻的華麗。甚至故意使用,枯燥、冷淡、無味的詞彙,以契合他們的哲學觀念。

【4】《局外人》經住了時間的沉澱的考驗。

好的文學作品,必須能經受得住時間的沉澱和考驗。有的文學作品,發表出來,一時熱熱鬧鬧。可是沒有過多長時間,便曇花一現,煙消雲散,沒有人記起它了。而好的文學作品,是經得起時間的沉澱的。《局外人》自誕生以來,經過80多年的時間沉澱,一直受到各國讀者的歡迎。莫爾索的藝術形象,象葛朗苔、唐 吉訶德一樣,深入人心。

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為世界名著,《局外人》是站得住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