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在浙江沿海東部——寧波,有這樣一條地下隧道:


全長2.46千米,橫跨奉化江,

它深埋於城市的地下15米。


今天,讓我們一同來揭開這個“地下王國”的神秘面紗。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由於地下電纜管道環境特殊、結構複雜,想要進入,得做好充足的準備。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確認所有安全注意事項並簽字後,方可擁有進入資格。


由於隧道深埋於地下,容易出現氧氣含量不足、有害氣體含量超標的情況,所以每次進入隧道前,都會提前半小時打開通風設備,改善隧道空氣。


準備進入隧道,一個黑暗狹小的口子呈現在眼前,往下望去,是一條窄小的樓梯,僅能供一個人通過,一眼望不到底。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扶著臺階兩側的扶手,摸索著向下,剛進入,就感到一陣強風迎面而來,呼嘯的風聲瞬間灌滿整個耳道。這是排風機在工作,以確保地下作業環境安全。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走了不知幾格臺階,繞了幾個彎,終於看到了電纜管道,目的地到達,此時,已是地下15米。走在地下封閉的空間,順著手電的光,能看見空氣中飄浮著許多未被風機吸走的粉塵顆粒物,此時摘下口罩,就能清晰地感覺出空氣的渾濁,讓咽喉異常難受。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管道內高寬約3米,兩邊鋪設有6回共18條電纜,中間過道約1米寬,剛好夠兩個人勉強通過。管道一眼望不到頭,想到自己身處深邃的奉化江底,行走在其中,心中無端會生出些恐懼感。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管道內空氣不流通,全靠排風機進行換氣。按照規定,進行管道內作業時,每隔一段時間,工作人員就會回到地面上休息,以免產生身體不適。除了有毒有害氣體遠程監測設備,工作人員還會隨身攜帶氣體檢測儀,時刻掌握隧道內的環境情況。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隧道內每週都要進行巡視檢查,以確保電纜運行正常。巡視一次的時間大約為1小時,主要檢查隧道本體及電纜設備是否存在缺陷、在線監測裝置等是否發生故障、照明及通訊設備是否運行正常等。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排風機不工作的時候,管道內顯得尤為安靜,除了腳步聲,就只有遠程監測儀器發出的“滴——滴——”聲,如同身處醫院病房內,壓抑又沉悶。


“一開始到地下巡視的時候很不適應,這麼長的管道,空蕩蕩的,萬一發生點什麼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工作人員說,“後來慢慢就習慣了,再加上管道內安裝了遠程監測設備,實現了4G信號全覆蓋,十分安全。”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其實目前,人工更多時候只是例行巡視。實時的綜合檢測依靠的是現代化的科技手段。

隧道綜合監控系統

隧道綜合監控系統將設備本體運行、環境狀態、視頻圖像、應急通訊、監控異常報警等內容進行融合,集中展現,實現隧道環境多維感知,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


在這裡可以實現“千里眼”、“順風耳”、“遠程操控”等功能,全時段、全方位對隧道進行監控。同時,配備應急電話,保障聯絡溝通,並能遠程開啟隧道內各項功能,減少人力奔波。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接頭狀態量監測裝置和分佈式故障定位裝置

接頭狀態量監測裝置能夠實時獲取電纜接頭處局部放電及接地環流數據和波形,相當於電纜的“心電圖”。


當電纜出現故障卻又找不出“病灶”時,分佈式故障定位裝置就能派上大用場。當檢測到故障後,分佈式故障定位裝置會自動向後臺推送報警信息,準確判別故障點。這些為電纜健康“搭脈”的裝置,供電方式也多種多樣:戶外太陽能、環流CT供電,可謂是本領多多。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高壓細水霧系統

對地下隧道來說,防火十分重要。傳統的超細乾粉滅火裝置雖然能有效滅火,但其中包含的化學粉塵顆粒容易危害作業人員健康。而高壓細水霧系統是以水為滅火劑的物理滅火,對環境及人員都無損害和汙染,且滅火效率更高。


在澄浪隧道內,高壓細水霧系統按照保護範圍約每100米設置了一個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區都配備有噴頭、探測器、感溫光纖等,全面保障隧道的運行安全。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從百米高空到城市地下

供電人員解鎖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可能”

為了將光明送到千家萬戶

哪怕跋山涉水

哪怕上天入地

只要有需要

我們時刻都在!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END-



供稿:寧波公司(王幕賓)

寧波·鄞州公司(張靈 洪浩哲)

寧波公司電纜運檢中心(許亮亮)

校對:鄧通

這樣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