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为人,在于信仰,浅谈《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人物信仰问题


人之为人,在于信仰,浅谈《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人物信仰问题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雨果说:“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


雨果还说:“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确实,生而为人,我们需要信仰,需要一些超脱生存之外的更深层次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所在了。


但信仰这个东西并不是固定的,每个人由于出身、性格、经历的不同,他们的人生信仰也各不相同。不仅如此,信仰本身也有好坏之分,正确的信仰能把人引向光明的坦途,错误的信仰则会让人堕入无边的罪恶。


那么在《长安十二时辰》这本书中,剧中几个关键人物所秉承的人生信仰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说一下。


人之为人,在于信仰,浅谈《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人物信仰问题

《长安十二时辰》封面



张小敬:我不是好人,但我坚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之为人,在于信仰,浅谈《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人物信仰问题

雷佳音饰演张小敬


张小敬是全书的主角,却也是最没有主角光环的一个人。


从外表上来看,他长像普通,还是个独眼,全身上下透着一股匪气;

从社会地位上来说,他当过兵,做过官,杀过人,也蹲过牢,总之是一个十足的小人物;

从为人处事上来讲,他诛杀长官、背叛兄弟,为人凶狠,行事乖张,人送外号“五尊阎罗”。


作为这样一个“反英雄”的人物,张小敬确实算不上好人,甚至就连他本人也这样认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张小敬又的的确确是一个好人。


为了保家卫国,他愿意马革裹尸,战死沙场;

为了给战友闻无忌报仇,他不畏强权,以命相博;

为了守护长安城的万千百姓,他不惧危险,九死无悔。


作为一个无数次濒临死亡的底层人物,张小敬当然见过当权者的邪恶,他当然也知道朝廷的本性。说实话,张小敬又何尝不想毁了这看似繁华却早已腐烂的大唐呢,只是他也明白“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的道理,而他也更加清楚自己的人生信仰,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作为一个大丈夫,他有责任、有义务去守护那些他所爱的人。


偷偷攒钱买河鱼喂小猫的小沙弥;

专做毕罗饼的回鹘老头;

梦想在长安娶妻生子的驯驼手阿罗;

卖纸船替孙女治病的瞎眼老阿婆。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生活在他身边的人,也是万千生活在长安城的普通人中的一员。


为了他们,张小敬愿意站出来,愿意牺牲自己,愿意拼尽全力去守护长安太平。


因为只有保长安太平,保天子太平,百姓才能太平,否则天子不再,诸侯纷争,最后受苦受难的依然还是这些可怜的无辜百姓。




萧规:生活吻我以痛,我便以痛还之


人之为人,在于信仰,浅谈《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人物信仰问题

周一围饰演萧规


萧规和张小敬一样,都是来自底层的小人物,卑微、平凡,却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烽燧堡之战后,萧规带着荣耀而归,那时的他年轻、单纯、善良,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


但遗憾的是,命运偏偏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姐姐一家的惨死,他被诬陷入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拜他所保护的朝廷所赐。


从那之后,萧规的整个人生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再想要精忠报国,他不再相信善有善报,仇恨让他变成了一个眼里只有杀戮和鲜血的恶人。


为了给姐姐报仇,萧规联合一众和自己有着同样遭遇的底层百姓,成立了浮游组织,决心要给予这个万恶的朝廷以沉痛一击。


从这方面来说,萧规并没有做错什么。面对亲人被杀,自己成为亡命之徒的悲惨遭遇,试问芸芸众生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轻轻松松地放下仇恨,淡然处之呢。


所以,从情感上来说,这样的萧规是可怜的,值得同情的。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萧规虽然可怜,但也是可恨的。


他口口声声说自己为的是黎民百姓,他整天把替天行道当作自己的人生信仰,但事实上,他只是一个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的人。


为了报仇,他不惜和突厥狼卫同流合污;

为了报仇,他疯狂制造猛火雷;

为了报仇,他发誓要把整个长安城付之一炬;

为了报仇,他甚至要用万千无辜百姓的生命来做陪葬。


所以说,萧规早已成了一个毫无信仰的人,他曾经所信奉的真善美,早已破灭殆尽。


如果他真的有所信仰的话,那么他所坚信的也只是“生活吻我以痛,我便以痛还之”罢了。




李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人之为人,在于信仰,浅谈《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人物信仰问题

易烊千玺饰演李泌


李泌在书中是一个高大全的形象。


他年轻有为,才华出众,相貌家世样样都好,不仅如此,他还深受皇恩眷顾,和太子更是情同手足。按照这个趋势发展,未来的前途无可限量。


但遗憾的是,李泌本人却是一个对功名利禄没有太多欲望的人,与官场上的得意相比,他更渴望的是远离尘世,潜心修道。


只是身在官场,李泌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面对早已腐烂的朝廷;

面对官员之间的蝇营狗苟;

面对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

面对当下即将爆发的恐怖袭击。

他无法做到挥一挥衣袖,说走就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这是道教的思想精髓,也是李泌的人生信仰。


但无奈,当今朝廷只知道鱼肉百姓,欺压百姓。李泌厌恶这样的朝廷,他想改变这一切的不公,他渴望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太平盛世。


所以,不管是李泌执掌靖安司,还是他扶持太子,亦或者是他私自调取张小敬来协助破案,说白了为的都不是他自己升官发财,也不是为了他所依赖的朝廷,而是为了天下苍生。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李泌的信仰并不是简单的爱人爱己,他的爱不是小爱,而是慈悲为怀的大爱;他为的我也不是小我,而是心怀天下的大我。




贺东:天下百善,以孝为先


人之为人,在于信仰,浅谈《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人物信仰问题

书中的贺东在剧中名为何孚


贺东是贺知章的养子,外表木纳老实,在书中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出场次数更是少得可怜。


因此最后得知贺东才是整个事件的幕后真凶时,很多读者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如果从贺东是出了名的孝子的角度来看,这一切又有它的合理之处。


贺东知道父亲忠于太子,一心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太子即位,但无奈自己年老体弱,有心无力。为了实现父亲尽忠的心愿,贺东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尽孝。恰巧,贺东任虞部员外郎一职,主要负责的就是工程修建之事。于是,贺东就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扶持浮游组织,企图在上元节当晚的拔灯大会上刺杀天子,然后扶持太子上位。


只是没想到计划不幸失败,为了不连累父亲和家族,贺东只得选择自杀身亡。


从贺东的行为动机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相反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一个“孝”字。


“天下百善,以孝为先”,这是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贺东始终坚信不移的人生信仰。


孝顺父母固然没错,但如果一个人的人生中只剩下孝道,为了尽孝无所不用其极,那么这种孝反成了吃人的礼教。


它看似感天动地,实则愚昧至极,害人害己。




元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之为人,在于信仰,浅谈《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人物信仰问题


元载是一个小人,而且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小人。


别人出个计谋,能够一石二鸟已实属难得,而元载的计策却可以做到一石多鸟,让人不得不服。


不仅如此,元载这个人做人做事从来不讲原则和道义,他就像一棵墙头草,哪边对他有利,他就往哪边倒,可以说是把一个见风使舵的心机男形象发挥到了极致。


在元载看来“人性从来都是趋利避害的,人们可以背叛忠义仁德,但绝不会背叛利益。”富贵险中求,局面越险,富贵越多,所以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事,他都来者不拒。


正是凭着自己的聪明,以及对机会的把控,家境贫寒的元载年纪轻轻就做了大理寺评事,并一路高升,直至爬到了相位。

但也正是因为自己的聪明,元载成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他不讲情义,把“利益至上”视为自己的人生信仰。

可是,人性是贪婪的,利益至上的人,也终会被利益所吞噬。


小说的最后,元载因贪腐过度,而被代宗赐死。


谁能想到一生机关算尽的元载,但最后也依旧逃不过家破人亡,人财两空的悲惨结局呢。


可见人活一世,近于心计,未必就好过难得糊涂。




总结:


人之为人,在于信仰,浅谈《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人物信仰问题


漫漫人生路上,有些人走着走着就失去了信仰,于是他们选择了随波逐流;

但也有些人始终不忘初心,坚持走正确的道路。

但不管是随波逐流也好,不忘初心也罢,

也不管最后的结果是好是坏,是对是错

人生只有一次,

我们每个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选择的路,自己承担后果,

自己对自己负责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