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对于大众来说,似乎就是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形式逻辑的归纳和演绎。超出了这个范围谈哲学,对于很多人来说则是一脸茫然。

放眼世界从古到今,人类的哲学思想极为丰富多彩。就总体而言,哲学在世界范围大体经历了古代本体论,近代认识论和现代主体论的三个历史阶段。

把哲学长期束缚在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归纳和演绎的形式逻辑框架中,并加以教科规范,其实是狭隘的。恐怕这也是难以走向世界哲学前沿的重要原因。

1、长期来,围绕世界究竟是物质运动的创造还是精神能动的创造,哲学家们各有见解和争论不休。然而哲学家们并没有意识到,世界是一个自在自为的存在,并不需要以物质运动为终极和精神能动为终极的辨析和论定。物质运动和精神能动都是人类观念的概念指称抽象构造,这种观念的概念指称抽象构造源自于人类的主客观划分和对主客观作用的论述。而把这样的主客观划分和主客观作用,上升到世界的终极统摄,究竟是物质的创造还是精神的创造,在哲学上是一个根本性的误判。世界没有它的终极统摄,以物质为终极统摄和以精神为终极统摄的不懈争辩实际上是无意义的。

2、对于辩证法究竟是什么,一直没有透彻的说明,辩证法是一种概念逻辑,并不是客观规律。辩证法的核心在于,人类概念思维有两个逻辑架构,一是集合进阶逻辑,集合进阶逻辑造就了概念从个别到特殊,特殊到普遍的进阶,这样的进阶造成了以普遍为根本的概念顶层统摄;二是对立统一逻辑,对立统一逻辑造就了概念的更高进阶,即从正题和反题的对立统一到合题的更高进阶。正是集合进阶和对立统一进阶的概念逻辑造就了一种抽象必然的逻辑统摄,并将它赋予自然和社会,使人们不知不觉地以为,辩证法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本来,而不是思维逻辑对自然和社会的立法。

3、就逻辑学来说,其主要内容已不能仅仅局限于和停留于传统的形式逻辑。在我看来,逻辑学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扩充变革。一是逻辑学内容的扩展,逻辑学应包含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辑、集合逻辑、程序逻辑等多方面内容;二是逻辑学的总体应转向人类思维总体的概念逻辑探讨。

对于逻辑学的内容来说,形式逻辑的重点是探究归纳和演绎的本质界限和有效方式;辩证逻辑的重点是探究概念的进阶,即概念的集合进阶和对立统一进阶;数理逻辑的重点是探究数学的逻辑构造,即数字符号、计算符号和运算规则的三位一体有效构造;集合逻辑的重点是探讨集符号和集运算;程序逻辑的重点是探讨指令流程的编程,以及如何实现概念逻辑置入于电子智能。

对于思维总体来说,就是要聚焦概念逻辑,概念逻辑是思维逻辑的总体所在。其总体包括:一是概念的指称抽象构造逻辑;二是概念的认识逻辑;三是概念的虚构逻辑;四是概念的创造逻辑;五是概念的自我意识逻辑。

4、综观世界哲学的发展,尽管林林总总,在主导上则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即经历了古代本体论,近代认识论和现代主体论的发展轨迹。

古代本体论哲学的特点是,认为存在着一个世界本体,这个世界本体是万物产生、存在、变化、归宿的总根基。这个总根基究竟是什么?中国古代哲学有天命之说、道易之说、五行之说、理学之说、心学之说;西方古代哲学有物因之说、理念之说、数理之说、原子之说、精神之说、物质之说等等,以各自方式解释世界的本体所在。

近代认识论哲学的特点是,认为认识产生于心灵结构对经验对象的制作,经验提供认识的对象,心灵提供认识的制作,这种心灵提供的认识制作在康德那里就是感性的直观表象、知性的范畴判断和理性的逻辑推论,人类认识的自身结构是一种感性、知性、理性的三位一体的先验构造。

现代主体论哲学的特点是,转向了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整体构造,世界是整体中的以人为核心的主体方式、主体作用、主体创造的建构。人的主体实在,在分析哲学那里是语言;在现象学那里是纯意识;在存在主义那里是“此在”发问。现代主体论重视人的主体实在,为哲学注入了新的内容。而主体实在更为需要探讨的是人类的概念意识,这是现代主体论哲学的真正课题。

5、人们常常问哲学是什么,但从来不问哲学的思维活动是怎样在人类的心底里逻辑必然地涌发的。黑格尔说哲学是一种以绝对为对象,追求绝对的特殊思维运动,但黑格尔没有告诉我们,人类的心灵是何以会生成追求绝对的特殊思维运动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懂得人类的概念意识和概念逻辑,懂得概念是如何通过概念思维的逻辑能动,在个别到特殊,特殊到普遍的进阶中,上升到概念的顶层统摄,生成统摄一切的以根本为绝对的概念虚构的。哲学思维是人类概念意识的逻辑必然,没有概念逻辑抽象构造的统摄、进阶和虚构,人类的心灵是永远不会发生追求绝对的哲学思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