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衡阳群众”为流浪他乡41年的老汉找到了家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赵诗 唐欣颖 黄文星 记者唐家华报道 “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知还要在外吃多少苦,感谢衡阳群众的热心帮助!”这温馨动情的一幕发生在3月26日。原来,就在这天,流浪汉王检生在衡山县甘棠桥社区妇联主席张晓春的帮助下,回到了自己的家——永州市祁阳县白水镇,结束了自己在外长达41年的漂泊生活。

厉害了,我的“衡阳群众”为流浪他乡41年的老汉找到了家


事情还要从一个月前的抗疫初期说起,2月18日,有居民向衡山县开云镇甘棠桥社区反映,称滨江南路防洪堤下住着一位操外地口音、且来历不明的流浪人,他没戴口罩,每天在垃圾桶里捡吃的,有传播传染疾病的风险。

在知晓消息后,第二天,衡山县开云镇甘棠桥社区妇联主席张晓春带领着社区干部沿河仔细查找,终于在河堤旁找到了正在捡垃圾的流浪汉。

“你叫什么名字?你从哪里来?你现在住在哪里?”也许是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尽管社区妇联主席张晓春一次又一次地询问,流浪汉都不愿意回答任何问题,甚至对工作人员们的到来表现出排斥之意。在当天多次做工作未果后,张晓春意识到:这可能是一项“长久战”。

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张晓春每天都会去看望他,也许是被工作人员的坚持所感动,这位“硬气”的流浪汉终于开口,和他们说起了自己的故事。原来,他叫王检生,已经在外流浪很久了,具体多长时间,自己也忘记了,只记得家在永州祁阳,曾两次入狱,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和弟弟,其他信息也记不清楚了。去年11月份,来到了衡山,暂居在滨江南路观光台的河堤下,以在外捡垃圾、收废品为生。

由于事发当时正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张晓春立即为王检生测量了体温,并询问有无相关症状。未发现异常后,张晓春一边为其联系派出所帮忙查找户籍信息和现在的家庭住址,一边为其联系了救助站,希望他能够有一个好的住宿环境。可谁知,脾气执拗的王检生却死活不愿离开自己住的杂棚。无奈之下,张晓春只好劝其不要乱走,每天为其送饭、测量体温,并发动爱心人士为其捐赠防寒衣物。

“这样长期下去也不是办法,要想方设法为老王找到他的家。”张晓春如是想。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张晓春与社区干部、社区民警按照老王提供的姓名在户籍系统里查询,发现只有永州市祁阳县白水镇有一个同样姓名的人,但其户籍信息已注明死亡。

3月26日,张晓春与爱心人士罗春华下决心开车赴流浪汉王检生提供的永州市祁阳县白水镇派出所查询,确认该户籍信息内的王检生与他不是一个人,寻亲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也许是感受到了工作人员的不易,加上自己对家的想念,王检生一路上努力回忆着自己所有的家庭信息,期期艾艾地对张晓春说自己隐约记得家在哪个方向,在当地派出所郑所长耐心盘查后,并反复与其沟通,终于在当地找到了他的亲人,原来老王在外已经流浪了41年了。

“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知还要吃多少苦,谢谢你们,真的很感谢衡阳群众的热心帮助!”在永州市祁阳县白水镇派出所内,王检生紧紧握住衡山县甘棠桥社区妇联主席张晓春的手,眼角泛着激动的泪花,一个多月的寻亲之路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