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枯竭”背後 錢塘產發的“上市夢”

本報記者 方超 顏世龍 上海報道

在更名近3個月之後,杭州錢塘新區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錢塘產發”)又因無償劃轉子公司一事受到市場關注。

日前,錢塘產發對外發布公告稱,其剝離下屬與主業關聯度不高的政府建設類、城市服務類子公司,具體涉及企業9家,包括杭州和達市政園林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達市政”)等。與此同時,錢塘產發也劃入兩家企業。

此外,由於房地產業務逐年式微,錢塘產發也在經歷業績下滑之痛,但在國家鼓勵園區開發建設主體IPO的大背景下,錢塘產發似乎也在憧憬資本市場,“謀劃上市”。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多次致電並致函錢塘產發方面,其辦公室相關人員在接聽電話後表示,無償劃轉子公司股權等事項“是新區的整體安排”。

地產“枯竭”業績下滑

在營收五連增之後,錢塘產發的營收增長之路彷彿被按下“暫停鍵”。

相關信息顯示,錢塘產發成立於1991年8月,前身為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方總公司,隨後在2007年實現事轉企改制,現為錢塘新區管委會下屬國資企業,主業為產業園區及商業服務等。天眼查顯示,其在2019年11月由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現名。

Wind數據顯示,錢塘產發2019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2.23億元,同比下滑8.76%,歸母淨利潤則為0.14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0.38億元,錢塘產發的下滑幅度達到62.68%。

值得注意的是,業績下滑對於錢塘產發來說也許已“習以為常”。

財務數據顯示,自2017年開始,錢塘產發即處於營收下行通道,其2017~2018年營收分別為22.03億元、17.89億元,而在此前的2012~2016年,錢塘產發的營收卻是一路走高,最終在2016年達到23.29億元的高點。

作為多年位居國家級開發區第一方陣的原杭州經開區下屬國資企業,“背靠大樹”的錢塘產發為何營收逐年下滑?

梳理可發現,房地產業務逐步“斷糧”或是造成錢塘產發營收下滑的緣由之一,2016~2018年,其房地產銷售收入分別為10.71億元、7.52億元、3.10億元,下滑幅度巨大,到2019年第一季度,該項收入更是直接變成0。

房地產業務收入的下滑對錢塘產發營收影響頗大,相關數據顯示,開發區配套房地產業務收入在2017~2018年分別佔錢塘產發的總營收比例為34.14%、17.33%,而開發區配套房地產業務正是錢塘產發的主要業務之一。

新世紀評級也在報告中指出,錢塘產發營收逐步下滑,主要系開發區配套房地產銷售收入受項目銷售進入收尾階段而下降所致,截至2019年3月末,錢塘產發已完工房地產項目合同銷售進度均在98%以上,“目前公司暫無在建及擬建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其“預計房產銷售對公司業績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減弱”。

“它們收入(可能還)會降下來。”行業分析師張濤表示,去年杭州整個房地產市場上漲得比較快,錢塘產發作為當地國企,國資背景“要求它不能像之前那樣過多地賣房子,想要自持來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無獨有偶,中國郵儲銀行高級經濟師卜振興也認為,錢塘產發在逐步剝離與主業關聯度不高的相關業務板塊,導致營收等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尤其是房地產板塊的剝離對利潤影響較大。

但卜振興同時認為:“未來企業相關板塊剝離完成後,利潤下滑的現象就會逐步穩定。”張濤同樣表達了類似觀點:“覺得以後的增勢還是看好的。”

“三費”侵蝕借新還舊

顯然,錢塘產發麵對的不僅僅是房地產業務式微,所帶來的總營收下滑的煩惱,其也存在“三費”過高侵蝕利潤的現象。

Wind數據顯示,在2016~2018年及2019年第三季度期間,錢塘產發的期間“三費”分別為3.13億元、3.6億元、3.33億元及2.45億元,佔營收比例分別為13.44%、16.34%、18.61%及20.03%,而同期錢塘產發的淨利潤分別為0.48億元、0.82億元、0.83億元及0.37億元。

其中,錢塘產發的管理費用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2016~2018年及2019年第三季度,分別為1.91億元、2.25億元、2.09億元及1.49億元,不過其銷售費用呈下降趨勢,從2016年的0.46億元降至2018年的0.21億元,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為0.15億元。

與此同時,錢塘產發的利息支出也值得關注,如wind數據顯示,其2018年錢塘產發的利息費用為1.42億元,利息收入為0.43億元,同期其利潤總額為1.48億元,淨利潤為0.83億元,歸母淨利潤為0.53億元。

可作對比的是近10年來園區建設主體IPO的第一單——中新集團,其在2016~2018年及2019年第三季度,期間費用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為7.74%、9.07%、9.45%及6.07%,雖整體也呈現上升趨勢,但比例遠小於錢塘產發。

“期間費用較高肯定會侵蝕利潤。”一位行業分析師對此直言不諱,城投公司管理費用可能包含有一些其他的成本,或許“存在做賬的嫌疑”。但其也表示,城投公司“主要業務都是比較偏向公益性的,盈利性肯定沒有多強”。

值得注意的是,在19杭經開SCP001募集說明書中,錢塘產發方面也坦承期間費用佔比較高的風險,並歸類為擴大規模和增加人員編制等原因,表示期間費用持續上升壓縮了公司營業利潤,可能對其未來盈利能力的提高產生不利影響。

在盈利能力不佳的情況下,錢塘產發的債務也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

相關數據顯示,錢塘產發在2016~2018年的負債總額分別為70.17億元、60.00億元及73.02億元,同期,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5.04%、49.41%、49.86%。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錢塘產發的負債合計為73.04億元,而流動負債則為24.17億元,相比2018年末的30.63億元有所下降。

儘管如此,錢塘產發的貨幣資金也呈現下降趨勢,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錢塘產發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8.33億元,而2018年末,其該項數據還為12.49億元。另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錢塘產發的流動比率為2.08,速動比率為0.93。

“流動性比率是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如果小於1則表明短期流動資產低於流動負債,短期償債存在一定的壓力。”卜振興認為,主要原因在於錢塘產發資產中以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等為主的非流動資產佔比高,流動資產中存貨佔比高。

不過,在銀行授信(公司合併口徑)方面,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錢塘產發剩餘可使用授信額度為32.96億元。

但是,錢塘產發近年來卻多次發債,僅2017~2018年就累計發債5次,發行規模共20億元,皆為用來償還銀行借款及歸還存續期銀行間債務融資工具本金及利息等。如18杭經開MTN001等,發行規模為4億元,期限為3年,“公司擬將募集資金全部用於償還有息債務”。

對此,上述分析師表示:“授信餘額充足跟發債不衝突,而且發債也有可能佔用授信額度。”其分析稱:“銀行的授信額度可能是比較寬的範圍,不只是銀行貸款。”

至於“發新還舊”的情況,其表示:“以債養債從長遠來看,肯定是不可持續的。”但其也認為,“現在隱性債務化解的方式就是通過債務置換形勢”,“這是一個大形勢的問題”。

劃去轉來意圖上市?

對錢塘產發而言,其日前公佈的無償劃轉子公司股權或仍在推進過程中。

“上述合併報表範圍內股權劃出企業已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參股公司股權正在與參股企業各股權劃入方溝通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過程中。”錢塘產發方面表示,未來會根據辦理進度及時披露後續進展情況。

梳理可發現,錢塘產發此次劃出的主要是政府建設類、城市服務類子公司,其認為與主業關聯度不高,如和達市政、杭州市地下管道開發有限公司等,而劃入的兩家企業則分別為杭州大江東能源有限公司50%股權、杭州華電江東熱電有限公司10%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在錢塘產發的業務板塊中,熱電銷售業務毛利率較高,2016~2018年分別為32.12%、26.72%、26.30%,而同期工程施工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9.07%、3.00%、13.29%。

張濤也對此表示,錢塘產發劃出的“這些業務應該佔比不大”,具體需要看其2019年的審計報告,“才能知道影響有多大”。

進一步梳理可發現,錢塘產發也許更想在資本市場上有所動作。

錢塘產發目前尚未更名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杭經開資產經營集團”,曾在2019年7月發佈文章稱,錢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施華淼,“對於集團公司下階段關注開展”強調稱,“要把握機遇、謀劃上市”,“借力資本市場加快企業發展,為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注入金融活水”。

相關信息顯示,國務院在2019年印發的《關於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指出,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經開區開發建設主體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

卜振興認為,目前監管是鼓勵有條件的園區開發公司上市,條件主要是滿足“公司治理結構比較完善,能夠實現市場化運營,公司財務指標滿足一定要求”等,但“目前來看,該主體正在進行股權劃轉和業務調整,短期內不符合上市條件,未來調整完畢後,要看公司運營狀況而定”。

“因為之前有政策支持園區企業上市,它們也是想利用一下這個政策”,張濤也表示,“好像也只是一個苗頭”,“八字還沒一撇”。

對此,記者致電錢塘新區財政金融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具體的內容可能還是要問產業集團,因為業務上的東西,我們不清楚。”而對於記者詢問錢塘產發是否有上市意圖時,工作人員回覆稱:“沒有沒有。”

針對錢塘產發業績狀況、發債情況及是否在謀劃上市等,《中國經營報》記者致函錢塘產發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其回覆稱:“收到,我們會按照接受外部採訪審批程序進行報批,經同意後,會有專人與您聯繫。”但截至發稿,記者仍未收到相關回復。

(張濤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