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精明人,远离无效社交

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有个砍柴的,特别羡慕放羊的,经常跑去跟放羊的聊天,结果如何呢?

砍柴的和放羊的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聊了一天,放羊人的羊吃饱了,砍柴人却耽误了砍柴。


阿铖是我一个朋友。初识时,觉得这人的情商不高,对人太过冷漠。他是个连寒暄都不愿意寒暄的人。

所以给我的第一感觉并不好,哪比得上那些能在一起胡吃海喝,胡吹乱侃的朋友呢?换句话说,谁不喜欢笑脸相迎,称兄道弟的人呢?

不过,这个世界往往是相反的,有些不太好相处的人,反而能成为朋友。反之,迎面就称兄道弟的人,往往只是过客。这么些年来,这句话屡试不爽。

所以,居然能跟阿铖成为朋友。


我问阿铖:你似乎不太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

阿铖有着南方人特有的狡猾,他说:不是我不喜欢跟陌生人打交道,而是很多时候,纯粹是浪费时间。一群人坐在一起嘴上称兄道弟,各种恭维和假笑,但其实心里各种不Care,这些人真能指望得上?既然指望不上,我又干嘛要浪费时间呢?

听完后,我脑海里情不自禁的冒出了两个词:现实,精明。

这个时代,说一个人现实,也不是贬义词。毕竟各种社交场合,谁不是抱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想法呢?尤其是希望能够结交上流人物。

我们经常会听见有人说:“我跟某某大人物是朋友”。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是觉得“他”是个可怜人。其一,“他”肯定很努力的想结交大人物了。其二,“他”将某某大人物当成了社交货币。


阿铖是个现实的人,在他看来,没有利用价值的人,又何必结交呢?


可谁能想到,这么一个身高一米八二,“冷若冰霜”的男人,居然是靠圈子和社交吃饭的呢?

匪夷所思吗?是因为阿铖知道自己是个“砍柴”的,所以他只愿意跟“砍柴的”社交。对于“放羊的”,阿铖觉得,不是一个圈子的,八竿子碰不到,合作机会渺茫,所以也自然就不愿意浪费时间了。

这是真事,我多次亲耳听见,有人请阿铖吃饭,阿铖在电话里,以“出差”、“陪孩子”,甚至“骑自行车”等等各种奇葩理由拒绝。

用阿铖的话说:“跟不认识的人吃饭,你不觉得膈应吗?”

确实。


很多人都想混进富二代的圈子。

我有个朋友文博就有这么一个崇高的理想,跟富二代成为朋友,他坚信“人脉及钱脉”。论工作能力,文博还是不错的。所以,他才有机会跟老板的儿子走的很近。

文博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为少东家鞍前马后,赴汤蹈火。少东家倒也很讲义气,给文博引荐了很多“挥金如土”的富二代们。随即,文博扛不住了,他发现就他那点工资,根本不够陪“朋友们”夜夜笙歌的。

我跟文博就是在一次饭局上认识的,所以很了解文博的心思,无非是想要“二代们”的人脉和资源。

我觉得不可能,因为根本不是一个圈子的,根本玩不到一起去。而且,以我对“二代们”的认识,这些人虽然没读过《厚黑学》,但个个都是个脸厚心黑的主。

文博很努力了,终于有个“二代”愿意投资他,于是文博的朋友圈里多了各种荣誉,各种合影。不过,我的一个朋友却跟我说了另一个版本:

“那个富二代投资文博,其实就是想套牢文博,不发工资,让文博义务打工。所以项目赢了,人家拿大头。项目亏了也没关系,谁会在乎那点钱?可是文博拿什么亏?文博啊,人前风光,人后受罪。”

三年后的一天,文博跟我说:阿信,幸亏你没往哪个圈子里钻,哥们,我是被彻底套牢了。

一语成谶!


说起社交这件事,大多数人都坚信“多个朋友多条路”的宗旨,所以在各种局中奔波劳碌。

曾几何时,我也是如此,甚至乐此不彼。结果是“硕果累累”,手机里躺着各种“董事长”、“总经理”、“创始人”、“KOL”们的联系方式,用一些朋友的话说,都是大能量的人物。

有时候跟这些人称兄道弟,倒也有种莫名的幻觉,觉得自己也是个人物了,甚至恬不知耻的幻想着,能得到某个大佬的提携,走上人生巅峰。

结果呢?两个字“呵呵”。后来我想明白了,我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除非我能给他提供某种帮助,否则休想捞到半点好处。毕竟,老板再大,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提携和帮助是相互的。

有句话叫“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其实是不对的,“在家靠父母,在外靠自己”,因为你有了价值,才会有朋友可以依靠。

只有平等交换,互惠互利,才能互相帮助!


我们身边总会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参加各种局,美其名曰:交朋友,处关系,热衷于张口闭口,我跟谁谁谁是朋友,感觉很有面子。

其实,挂在嘴上不是朋友,搁在心里才是朋友。你不在别人心里,别人也只存在于你的嘴上,又如何能称之为朋友呢?

萍水相逢的点头之交不叫朋友,叫路人。那不叫关系,更不叫朋友,只是过客。我们只是别人心目中的路人甲,别人亦只是我们人生中的过客。大多数时候,就如两条平行线,不会有任何交叉点。


砍柴的和放羊的,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是“无效社交”,关键在于,双方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利益之交”的要求:在事业或者具体工作上,他们并没有获得利益或者进行资源交换,所以这种关系大多是“无效”的。


因此,所谓朋友,就是在关键时候,我能帮你一把,你也能帮我一把,是一种公平利益交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情往来”。


你要知道,能帮助你的人,不是你的人脉。你能帮助的人,才是你的人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