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县:当“羊倌”、做“塘主” 走出精彩脱贫路

刚吃完早饭,王九法和妻子就带着工具出门了,两个人一前一后,有说有笑的,在早春朝阳的映衬下,影射出一对长长的倒影。

“我现在是村里的光伏电站管护员,俺家属是村里的保洁员,所以每天早上七点多就得准时出门干活。家里还养了30多只羊,有一只母羊快要产崽了,等下还得去羊圈看看,现在天天都不闲着。”王九法乐呵呵地向我们聊起自己的生活。


安徽泗县:当“羊倌”、做“塘主” 走出精彩脱贫路


今年62岁的王九法家住黄圩镇王宅村,妻子郭芹患有肢体残疾,行动有些不便。他们原本有一个健康可爱的儿子,但是由于小时候的误诊,导致儿子的右腿不幸落下病根。三口之家,两个人身体有残疾,突如其来的灾祸让一家人陷入了绝望。

“原本活蹦乱跳的小孩突然就不能走路了,那几年俺心里又自责又难受,经常偷偷掉眼泪。可是三口人要吃饭,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谈起那几年的日子,王九法不禁感慨万千。因为妻子行动不便,到处都找不到活干,全家人的生活重担便全部压在了王九法一个人的身上。王九法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为了借钱给孩子治病,他跑遍整个王宅村。经过治疗,儿子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渐渐也能走路了,但他也因此欠下不少的外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战,一家三口的生活也迎来了转机。2014年,经过村里民主评议,王九法一家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仅享受到了低保,村里还给妻子和儿子办理了残补,看病吃药也基本不用再花钱了。随着儿子病情逐渐稳定,王九法开始琢磨起致富的新路子。“刚开始成为贫困户的时候,特别害怕大家在背后议论,毕竟这样的身份还是让我觉得挺难为情的。所以我就想一定得使劲干,争取早点把贫困的帽子摘掉。”王九法说。


安徽泗县:当“羊倌”、做“塘主” 走出精彩脱贫路


2016年,在小额扶贫贷款的助力下,王九法购买了第一批羊羔,搞起了养殖。他把这些小羊羔当成自己的心肝宝贝,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小羊羔逐渐长成了大肥羊,并且不断有羊羔出生。经过三年多的繁育,养殖规模已经由当初的几只扩大到了近40只,逐渐形成了规模。除了当“羊倌”,王九法还做起了“塘主”。

王九法家所在的王宅村郭场庄四组有一处六七亩的水塘,因为面积小,所以多年来一直“无人问津”。每天路过这里,他都在心里盘算着:自己平时没什幺事,不如把水塘“盘”下来,养一些鱼,多多少少能挣点钱。于是他找到村委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正巧,村里也急着给水塘找个“买主”。考虑王九法的家庭情况和鱼塘的实际面积,村里决定不收取他的承包费,改为给村民小组每人每年提供一斤鱼的方式抵消租金,既盘活了村里的水域资源,也让村民得到实惠,实现了一举多得。随后,王九法又在鱼塘里喂了几十只大白鹅,这样一来,他的增收渠道再一次被拓宽了。

当上“羊倌”、做起“塘主”,特色种养殖的收入逐渐让王九法有了脱贫的底气。“养羊加上承包池塘一年能收入三万多块钱,低保、残补、公益性岗位一年是八千多。现在儿子在附近的服装厂上班,一个月能挣到两千多块钱,家里还种了10多亩地。粗略地算一下,我们家一年下来纯收入预计在五万块钱左右,早就够脱贫的标准了。”在自家的羊圈外,王九法给我们算起了脱贫的细账。

2017年,王九法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并获评“脱贫攻坚示范户”,曾经破败的院子在两口人精心打理下也挂上了“美丽庭院”的标识。一家三口人用勤劳的双手,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脱贫致富道路。(姚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