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許小年26日閉門會——1929大災難重現?


乾貨!許小年26日閉門會——1929大災難重現?

許小年 2020/3/26講座,正文部分,略去無信息和重複信息。


會不會發生1929式的危機?

  • 美國的公司部門確實健康程度不如2009年剛走出金融危機的時候。

資產負債和流動性比2009年走出金融危機要差,一旦出現大公司的倒閉,引起恐慌。

現金儲備不夠,疫情持續會導致破產,銀行壞賬,影響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現在擔心實體經濟部門能撐多久,引發金融危機。

  • 如果爆發金融危機可能性大,那麼討論1929大蕭條的發生概率

美國銀行體系,180萬億美圓總資產,其中利率敏感48萬億,這部分資產主要是債券,會有相當損失。其他不敏感資產,但是對於實體經濟敏感,也就是有破產就壞賬。

現在美國金融體系比2008年健康很多,表現在資本充足率11%(2008 8%),抗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了。任何壞賬需要資本核銷。

還有1.3萬億超額儲備,是美聯儲發的。美聯儲QE造成貨幣多餘,就變成了儲備。一度達到3萬億,但美聯儲縮表後降到了1.3萬億,可以抵擋衝擊。

美聯儲印鈔機在,不可能發生擠兌,這和1929完全不同。即使利率到0, 用QE來收購有價證券。QE理論上無限量,長期不是好事,但是當前有利。

個人認為目前和2008年比,銀行體系健康,家庭資產負債表完好無損(對比2008就是家庭資產負債表失衡),金融體系流動性不缺。唯一不好是企業部門負債和政府負債高。美國國債已達GDP100%, 當然比日本的300%還是低。中國政府負債率不算太高,加上國有部門(各種平臺)加上去應該不低,我手上沒有數字,黑箱一般。

短期來看,流動性風險緩解,1929式的危機概率不大。風險在於疫情反覆長期衝擊,影響實體。只要美國金融不出事情,就不會有大的影響。

手裡捏著美元還是核心,其他貨幣的用途都不行,包括英鎊。所以美國銀行體系不崩,就問題不大。

但是,衰退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衰退時間會比較長。中國防疫取得偉大成功,復工率其實沒啥意思,訂單在哪裡呢。產能可開動了沒有訂單是沒有用的。

全球大家一起跟著走,防疫不那麼緊張,經濟形式還是一樣嚴峻的。現在的活是春節前的訂單,四月份訂單會馬上銳減,經濟活動進入半停滯,那作為第一大製造國,國內市場無法消化。

網上議論國際的很多說法是愚昧,他們的疫情一天不結束,我們就沒訂單,工人沒有工資就沒有消費。後半段我們跑不了,要陪著全球走完防疫的全程。世界經濟恢復正常,中國才能正常。

新冠疫情說明全球化一定要繼續進行下去。再次證明全球化要繼續推進,否則全球防不住疫情。我們服務業遭受重挫,前兩個月工業產出下降13.5%,消費品下降25%,服務業重災區。一季度負增長是定局。我認為小於零,估計2季度也是負增長。

衰退週期一定超過2008年危機。


下面講如何應對其實我也沒啥好辦法濟好轉要看年底了

  • 技術含量稍高的東西,哪怕是技術原材料,我們依賴國際。我們過去開放政策中迅速縮小技術差距,第一大功臣是開放政策。如果自己關門搞,沒有希望。
  • 人均收入10000美元了,勞動力成本高了,需要高技術含量產品才能用得起。不是用農民工的概念了,要用工程師。初級加工產品不能往下發展了。
  • 我們和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是關起門來搞不出來。包括互聯網有今天的成就,是靠開放。
  • 在全球抗疫過程中,企業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收縮,救企業。企業還在就有希望。一旦倒閉了就會很困難,企業沒有十幾年功夫是站不住的。財政政策在這點上要學習別人救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占城鎮就業80%,保住他們就是保住社會穩定。

最後講下新基建

  • 畫餅充飢。腳踏實地一點,不要談不著邊的事情。30萬億50萬億的錢從何而來啊?
  • 目前財政要減稅的,財政已經很緊張,銀行貸款有債務風險。
  • 宏觀經濟總體負債率260%,2015年去槓桿虎頭蛇尾。要堅定不移去槓桿,問題都在濫發貨幣,鴉片止疼,但上癮就依賴。
  • 有錢為什麼不直接給企業和老百姓,而去搞短期不見效益的項目,邏輯有問題。
  • 所謂新基建,不太看好,八仙過海,前四仙,人工智能、雲計算、工業互聯網、北斗導航。這需要多少投資?廠房?設備?全投資在智力上的,拉動不了需求和就業。幾百萬大學畢業生有幾個能幹這些活的?這些創造不了就業。除了北斗導航,其他不是政府幹的事情
  • 後四個,5G,特高壓,充電樁,高鐵都是老基建了。不要過高估計5G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生活端5G還用不到。自動駕駛和工業互聯網是關鍵應用,自動駕駛遙遙無期,工業互聯網不是投資能夠砸出來的-和消費互聯網完全不同。充電樁就是個加油站的概念,特高壓高鐵都是四萬億的活,老基建。
  • 說到底,怎麼辦。企業謹慎經營,國家層面來說,過去的方針政策是對的,改革要需求,改革要效率,從改革要GDP。去槓桿可以放下,供給側改革要繼續推進。企業發展是關鍵,就業,需求的關鍵。
  • 再說一遍:“保護私有產權,國退民進,放松管制,全面減稅”,反正我就這麼幾句。

新基建

  • 畫餅充飢。腳踏實地一點,不要談不著邊的事情。30萬億50萬億的錢從何而來啊?
  • 目前財政要減稅的,財政已經很緊張,銀行貸款有債務風險。
  • 宏觀經濟總體負債率260%,2015年去槓桿虎頭蛇尾。要堅定不移去槓桿,問題都在濫發貨幣,鴉片止疼,但上癮就依賴。
  • 有錢為什麼不直接給企業和老百姓,而去搞短期不見效益的項目,邏輯有問題。
  • 所謂新基建,不太看好,八仙過海,前四仙,人工智能、雲計算、工業互聯網、北斗導航。這需要多少投資?廠房?設備?全投資在智力上的,拉動不了需求和就業。幾百萬大學畢業生有幾個能幹這些活的?這些創造不了就業。除了北斗導航,其他不是政府幹的事情
  • 後四個,5G,特高壓,充電樁,高鐵都是老基建了。不要過高估計5G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生活端5G還用不到。自動駕駛和工業互聯網是關鍵應用,自動駕駛遙遙無期,工業互聯網不是投資能夠砸出來的-和消費互聯網完全不同。充電樁就是個加油站的概念,特高壓高鐵都是四萬億的活,老基建。
  • 說到底,怎麼辦。企業謹慎經營,國家層面來說,過去的方針政策是對的,改革要需求,改革要效率,從改革要GDP。去槓桿可以放下,供給側改革要繼續推進。企業發展是關鍵,就業,需求的關鍵。
  • 再說一遍:“保護私有產權,國退民進,放松管制,全面減稅”,反正我就這麼幾句。

Q&A

Q 中國會變成資本避風港嗎?

A 中國難以獨善其身,全世界都沒有避風港。但這不是說中國沒有投資機會,中國市場和美國市場估值很多公司有吸引力。比如傳統的日用品公司,過去估值30倍,現在12倍可以買。我個人不太喜歡按區域和行業,還是看公司的基本面。幾個跌停板就有機會出來了

Q 人民幣匯率和中國房地產市場?

A 沒研究房地產,回答不了。房地產市場是個非常地方化的市場,不能談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能談北京市朝陽區CBD房地產(此處省略無效信息)(突然跨越到海底撈,原因是強調不要一概而論看行業)我經常講海底撈,餐飲業這麼大打擊,還是70多倍市盈率。這不分行業,建議做投資不看行業看企業。

Q 人民幣呢?

A 長期看人民幣要貶值,發行量的原因。所以從基本面分析告訴我長期趨勢,短期看不了。

Q 您說美聯儲沒有犯錯,您認為中國央行做的怎麼樣?

A 差評,應該減息,沒減貸款利息。很差評,幫助不了企業啊。減存款利息是老百姓手裡拿錢。金融體系的穩健性,我認為國內流動性沒啥問題,主要還是取決於資產質量。盯住壞賬是關鍵。

Q 全球化觀點,疫情結束後產業鏈重構會否成為選擇?不一定短期,中長期會發生嗎?

A 不是說疫情後調整,是一直都在調整的,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做企業的都知道,選擇性價比最佳供應商,評選淘汰。各國經濟發展不同階段,變化永遠是進行時。我不認為疫情會有什麼特別的影響,調整不是因為疫情,難道下次武漢還是始發地?我調整意大利供應商,也沒有替代品啊(西服料子)。

Q 能推薦幾本書嗎?

A 我一時半會想不起來,讀讀世界史吧。主持人推薦《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教授說看序言就好。

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