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預測模型:捨本逐末

昨天,學習到了一個預測商業未來的模型,“捨本逐末”模型。這個模型來自於《劉潤商業洞察力30講》,“捨本逐末”模型的本質是:決策者不選擇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方法,因為見效慢,而選擇能緩解症狀的方法,最終,問題依舊,甚至更嚴重,直到崩盤。


商業預測模型:捨本逐末

華為重視研發投入


課程中舉了一個例子,某公司做婚前培訓,主要通過讓新婚夫婦免費學習課程,申請政府補貼,後來國家調整計劃生育國策後,補貼瞬間取消,這個公司的生意瞬間從高峰跌到谷底,於是改向新婚夫婦收費,結果發現因為之前沒有仔細打磨產品,根本無人付費。其實,之前就有人向這家公司提建議要打磨產品,老闆也同意,“等先轉了錢,我當然會開始提升產品”,道理誰都懂,知道永遠不等於做到。所以說,創業時不要只追求市場,一味的燒錢砸市場而產品不好,最終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那些燒錢取得成功的公司,一定都有好的產品做基石,就像華為的研發經費遠遠超過BTA的研發經費之和!你對華為之後的產品質量和技術優勢有什麼樣的預測呢?


商業預測模型:捨本逐末


我也想到了一個例子,許多老闆做生意肯定都想賺錢,當一個業務不好做的時候或者遇到利潤天花板的時候,公司老闆往往想著去做另一個業務,而新業務再遇到瓶頸時候,再去拓展新的業務,反反覆覆,在不同的業務間切換,甚至業務間都沒有多少關聯,而且公司還因為業務分散應接不暇。這些公司老闆忽略了一個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對它視而不見,那就是提高自己的營銷能力、提高自己的商業洞察,只有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才能帶領團隊贏取更好的未來,而不是在不同業務間反覆切換,重蹈覆轍。為什麼老闆不選擇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呢?因為它有難度。


商業預測模型:捨本逐末


“捨本逐末模型”告訴我們,面對挑戰,要直面問題的根本解決方案,哪怕實現它會有困難。道理雖然淺顯,但是很多時候卻可以在商業中看到捨本逐末的現象,所以它對於我們預測商業未來是十分有用的。很多時候,就連名企,也失敗在淺顯的道理上。


我還想到了“捨本逐末”,在個人生活中的一些應用。許多人想要減肥,而往往因為運動減肥比較累,就選擇了“食療”,其實呢,食療可以作為運動減肥的輔助,或許可以取得一些成效,確無法達到持續瘦身和塑型的目的;還有人為了養身、健康,選擇不斷買保健品,其實,運動就是最好的保健品,;再有就是小編我,自己的文字功底不夠強,那就仔細磨鍊寫文案的能力,而不是規避工作中遇到的需要寫文案的場景,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自己。


理解了“捨本逐末”的道理,你有什麼收穫呢?在商業中和生活中有什麼樣的體會呢?快分享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