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養生文化與太極拳


中國傳統養生文化與太極拳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優秀拳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肢體表現形式。它以道家清淨無為的養生思想為基礎,結合中醫經絡學說、古代導引吐納術、技擊家之蓄髮提放等所創的拳術,有著非常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太極拳作為中國武術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其基礎理論主要植根於古老而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

《道德經》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即“無極”,也就是虛無;“一”即“太極”,太極即太虛;“太”廣大,“虛”空虛無物。太虛即空空蕩蕩,為體內真氣填充,是身輕體健的源泉。太極依照真氣的運行,動為陽、靜為陰。“二”即為陰陽,太極拳理論認為“天地是一大太極,人身是一小太極”,體現在運動中就是“虛實”、“動靜”、“剛柔”、“快慢”、“開合”、“圓方”等。“三”即三維空間.是太極拳的順逆纏絲的螺旋纏繞運動的千變萬化。因此,“至大至空”是太極拳的含義和太極生陰陽及其相互轉換的根本,是太極拳練習者追求的境界。


中國傳統養生文化與太極拳

《黃庭經》是道教經典之一,主講養生修真之術。是創編太極拳的理論基礎.太極拳是

《靈樞》說:“調陰與陽,精氣乃光,合神與氣,使神內藏。”太極拳利用這一理論,要求練習者形神兼備,做動作時要全神貫注。特別強調眼神,要求“眼隨手,步隨身。運動如抽絲,上步如貓行”。要求動中求靜、調形、調氣、調神。在注意姿式形態的同時更應該注意意識的引導。


中國傳統養生文化與太極拳

總之。太極拳的淵源、成拳、立系、技術內容等各個方面是所有武術流派中受道家養生思想和中醫理論影響最深刻、最廣泛的拳種。這種影響的重要性是它蘊育著太極拳的內涵和本質。太極拳是全憑心意下功夫的內家拳;太極拳是以練內勁為本的內功拳;太極拳是追求鬆柔的柔性武術;太極拳是上虛下實、動中求靜的養生功;太極拳是始於有形成於無意,引導人們達到無為而無所不為的修練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