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鼓励南猪北养,再到支持民营企业养猪,养殖户从中获得哪些启发

一直以来,国内的猪价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消费者来说,猪肉价格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猪肉的消费量;而对于养殖户来说,生猪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自己的养猪收益。如果猪肉价格明显高了,比如超过了30元/斤,消费者的生活成本会增加,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生活压力会有所加大。当然,如果生猪价格低于7元/斤,那么养殖户可能面临着亏损,一旦亏损时间较长,那么养殖户可能要被淘汰出局,因此稳定猪价成了调控的重点。

在对猪价进行调控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储备猪肉投放,另一个是进口猪肉,还有一个就是引导养殖户补栏复养。前两种相对来说体量较小,对猪价的影响力有限,后一种对猪价的调控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各阶段的扶持措施将影响着猪价走向。下面来对南猪北养和支持民营企业养猪来做相关的介绍,探讨这样的转变养殖户能做哪些转变。

从鼓励南猪北养,再到支持民营企业养猪,养殖户从中获得哪些启发

南猪北养提出的背景

1、南方水网生猪布局调整,划定禁养区

2015年11月,农业部发出了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涵盖的地区包括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10个省(市),将南方水网划为5个重点区域,分别为珠江三角洲水网区、长江三角洲水网区、长江中游水网区、淮河下游水网区和丹江口库区。划定了适养区、禁养区,对处于禁养区的养殖户,要进行关闭或者搬迁,并且设立了时间节点,要求2017年年底前退出禁养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原来一些南方养猪企业,纷纷向北方流动,“南猪北养”的格局也逐步形成。

2、全国范围内划定养猪行业布局

2016年4月,农业部发出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样的规划发出后,可以说对养猪行业的布局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里面把全国划分为四个大的区域,分别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其中东北四省、云南、贵州等地属于潜力增长区,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属于重点发展区。此次规划是1949年以来,第一个关于生猪生产的发展规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一些扶持政策也与这个规划有很大的关联。

3、东北粮食主产区发展现代畜牧业

2017年8月,农业部发出了关于加快东北粮食主产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东北地区粮食作物丰富,玉米、水稻、大豆等主粮品种体量较大,仅黑龙江一个省份,玉米的产量就达到了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提出在东北地区发展畜牧业,一方面是可以解决玉米库存问题,有利于推进“粮改饲”;另一方面,在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物流成本可以明显降低,也使得养殖成本下调,“北粮南运”的现象就可以减少,种植户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销路问题,一定程度上会提高种粮收益。

从鼓励南猪北养,再到支持民营企业养猪,养殖户从中获得哪些启发

支持民营企业养猪的背景

1、稳定生猪生产,增加猪肉供应量

自从2018年8月国内出现非洲猪瘟后,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2019年7-10月,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了30%,9、10月份的降幅更是超过了40%,这在以往是没有出现过的,在业内当数值超过5%时,生猪价格就会出现一定波动。为了稳定生猪生产,各地也给出了积极的扶持措施,但从2020年一季度的猪价看,国内生猪价格依然处于30元/公斤上方运行,如果生猪价格不能有明显的下调,那么终端猪肉价格就难回落。此时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生猪养殖,相当于起到引流的作用,一旦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那么生猪存栏量有望加快恢复。

2、调整产业布局

在没有出现非洲猪瘟之前,“南猪北养”的格局是可行的,但自从非洲猪瘟出现后,可以说把各地的养猪布局打乱了,因为猪源的流动性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生猪调运方面,很多地方跨省调运受阻。而一些民营企业有自身优势,自主性、灵活性等较强,可以在较短时间适应市场需求,这种潜力一旦发挥出来,对恢复市场信心有很大的帮助。2019年9月,发出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列举了23条措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为民营企业进入养猪行业做好了铺垫。

从鼓励南猪北养,再到支持民营企业养猪,养殖户从中获得哪些启发

3、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推动行业标准化

2020年3月,发改委、农业部联合发出消息,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生猪生产及相关产业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民营企业是猪肉类产品供应的主要力量,这样的基调可以说给予了民营企业更多的信心。在技术、资金、人才、卫生防疫等方面,民营企业的优势更明显,国家层面给予扶持的话,一方面可以缓解民营企业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可出栏猪源量,对稳定猪肉价格有较大帮助。另外,还有一点,目前养猪行业还未形成标准化,吸引更多民营企业进入该行业,可以让一些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更有利于推动行业标准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南猪北养”的布局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当然东北地区发展畜牧业的优势依然很明显,只不过北猪南运客观上存在阻力,如今为了适应新的需求,提出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生猪及相关产业的概念,这对于养殖户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扶持力度上,可以说超过了以往的水平,比如贴息贷款的补助范围由年出栏量5000头以上调整为500头以上。养殖场环评方面,年出栏量5000头以上的,环评可以试点告知承诺制,年出栏量5000头以下无需环评审批,只需实行备案制。政策导向上,由“南猪北养”转变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养猪,那么养殖户从中有怎样的启发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6点。

从鼓励南猪北养,再到支持民营企业养猪,养殖户从中获得哪些启发

一、紧跟当地的扶持政策

各地为了落实稳定生猪生产,给出了不少扶持措施,对养殖户补栏复养起到积极作用,主要分为三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是给予审批扶持,在用地审批、环评等方面,尽量缩短审批时间,这就意味着养猪场投产时间会缩短,对于部分养殖户来说无疑是利好。第二个是资金扶持,比如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如今可以申请贴息贷款。另外,多地在引进种猪方面,扶持的力度也较大,比如河南郑州,对二级以上的种猪场,每引进一头种猪,奖励2000元,累计补贴3000头。第三个是人员、技术等扶持,有的养猪场用工需求较大的,当地相关部门可以协助解决用工问题。无论何时,养殖户要利用好当地的政策,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成本,同时又可以缩短投产时间。

二、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控制好养殖规模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生猪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2019年10月份生猪价格突破30元/公斤,高峰时部分地区的生猪价格更是突破42元/公斤,2020年3月份虽然迎来阶段性调整,但2020年3月26日的平均猪价,依然处于35元/公斤上方。这样的价格,对养殖户来说吸引力不小,因为养猪的净利润仍然是处于高位,以出栏115公斤的生猪为例,生猪价格为35元/公斤时,产生的净利润可达2400多元,6个月左右时间获得这样的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不过,养殖户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眼前的利润冲昏了头,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毕竟非洲猪瘟还没有完全根除,养猪的风险同样存在,如果自己只能承受500头猪的规模,那么存栏量就不要冲到2000头以上。

从鼓励南猪北养,再到支持民营企业养猪,养殖户从中获得哪些启发

三、认真落实好环评问题

原来养殖户对环评问题是比较头疼的,一方面是审批时间较长,几个月能弄完是快的,有的迟迟无法通过,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多,特别是隐形成本,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压力。2020年3月,关于养猪行业的环评迎来了调整,年出栏量5000头以上的开始试点环评承诺制,年出栏量不足5000头的,不需要办理环评审批,但需要填写环境影响相关情况,也就是实行备案制。这样的改变对养殖户来说,无疑是利好,但个人认为,环评审批有所调整,并不代表着养殖户就可以忽视环评问题,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环境友好型的养殖场才是长久的,达不到环评标准的养殖场,后期依然存在淘汰出局的风险。

四、尊重市场规律,不盲目跟风

在养猪行业,通常存在一个“猪周期”,生猪价格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对养殖户来说,猪价波动就意味着养猪收益有起伏,如果养殖户没有踏准节奏,那么养猪收益就会打折扣,一旦操作反了,还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亏损。比如补栏一头20公斤的仔猪,养殖户投入的成本达到2000元,养了6个月出栏时,生猪价格只有16元/公斤,那么出栏一头120公斤的生猪,产出只有1920元,连购买仔猪的成本都没有达到,更不用说防疫、饲料、人工等成本,很明显会陷入亏损。无论业内出现什么政策,养殖户都应当重视市场规律,有时反向操作反而容易获得较好的收益,当80%的养殖户都选择扩大养殖规模时,反而应当保持警惕,后期容易出现集中出栏现象,亏损的概率会比较大。

从鼓励南猪北养,再到支持民营企业养猪,养殖户从中获得哪些启发

五、适度发展特色养殖,走差异化路线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消费者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有猪肉吃就不错了,而如今是想着怎么吃的健康,在2018年之前,吃饲料长大的猪肉,价格基本上在15元/斤以内,而农村一些土猪肉,价格基本上在20元/斤以上。就像去年过年,我们那市场上的猪肉在25-30元/斤,而邻镇有养殖户出售自家的土猪肉,价格达到了50元/斤,还需要提前进行预约,如果没有预约无法购买,出栏一头200斤的生猪,毛收入达到10000元。为了提高养猪收益,降低猪价波动的风险,养殖户可以适度发展特色养殖,比如生态猪、药草猪等,走这种差异化路线,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开竞争,特别是中小养殖户,本身议价能力偏弱,避开锋芒或许能有较好的出路。

六、探索标准化之路

传统的养猪模式,门槛是比较低的,很多人返乡创业时,把养猪作为首选的项目之一,但经历了几个猪周期后,会发现养猪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别是非洲猪瘟的洗礼后,养殖户更是体会到,想要在行业内有稳定的收益,不仅仅需要资金实力,而且还要有技术实力,特别是防疫水平上,要有丰富的经验。目前养猪行业还未形成标准化操作,但一些龙头企业,已经在着手制定标准化,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在各环节执行标准化,不符合标准的养殖户,只能淘汰出局。因此,从长远考虑,养殖户应当有这方面的意思,养猪场人员管理、卫生管理、饲料投放等等,都应执行相应的标准化操作,这样后期一旦严格要求起来,自己也不会很被动,有忧患意识的养殖户,往往能有不错的收益。

从鼓励南猪北养,再到支持民营企业养猪,养殖户从中获得哪些启发

总之,养猪行业政策导向出现变化,这也是正常现象,说明在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好事,至少说明行业内的扶持没有间断。当然对于养殖户来说,这样的转变要学会适应,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如果还是以往的思想来养猪,那么就容易被淘汰出局。随着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养猪行业,相信业内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如果养殖户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思路,那么想要有稳定的收益就不太可能。当前多个养猪大省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部分地区已经恢复至2018年上半年的水平,随着后期产能不断释放,生猪价格会逐步回落,20元/公斤的猪价只是时间问题,养殖户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