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為何古人如此忌諱?

在傳統文化中,其中不乏一些神奇古怪之事,而擁有著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中國,無論是正史記載,還是野史流傳亦或是口口相傳,在每個地方,總會有屬於各自的傳說,更有許多忌諱之談,比如俗語“喜不送傘,喪不後補,壽不送煙”,所講的就是送禮的忌諱,再比如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必有事”,意思是說三拜已是大禮,而四拜有違常理,而古代的第四拜,一般只有重罪之人被赦免,才會行此禮。再比如民間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講夢”,這種行為在生活中,也比較忌諱,那麼這句話是何意?古人為什麼如此忌諱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老話常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為何古人如此忌諱?

這句俗語相信大家從家中老人口中經常聽到,意思是說晚上不能梳頭,早晨醒來不能講自己做的夢。而且大家只知其意,卻不知為何晚上不能梳頭?早晨為何不能說夢?究其緣由,卻大有講究!

晚不梳頭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句話在生活中廣為流傳,自古至今人們都非常看中儀容儀表,特別是頭髮,男子成童之時則會束髮, 古代女子滿十五歲會及笄。而且古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頭髮損失絲毫都是對父母的不尊重,所以人們對頭髮自然十分看重。

老話常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為何古人如此忌諱?

而古代為了觀看頭髮是否凌亂就是照鏡子,但是古代的鏡子多為銅鏡,雖然也能讓人觀看衣冠是否整潔,但是和當代的平面鏡相比差遠了,多數時候銅鏡照看之時,鏡子內多為模糊狀態。然而古人在準備入睡之時,會把束起來的頭髮散開,如若在夜晚,或者深夜在微弱的火燭燈光下梳頭,豈不是會嚇“死人”,時間久了也會容易做噩夢,所以這種習慣大家都比較忌諱。

老話常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為何古人如此忌諱?

還有一種說法是,晚上梳頭髮容易招“陰”,本來有些地方習俗是,只有家中有人去世,家中子女會幫已逝之人,洗頭、梳髮、穿壽衣,幫已逝之人整理儀容儀表,讓已逝之人,能夠“體面”的離世,如若,晚上梳頭髮,會認為晦氣,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而對於當代社會而言,社會壓力巨大,上班的時候,都是繃著神經,回家自然想躺在床上舒舒服服的休息了,誰會想到去整理頭髮,能夠安安穩穩的睡一覺,才是美事,誰也不會半夜三更起來去梳頭髮的。但是科學研究發現,用梳子梳理頭髮,有助於頭皮血液循環,大家早晨不妨多梳梳頭髮,少去理髮店燙染。

早不說夢

古人相信,做夢總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說“夫奇異之夢,多有收而少無為者矣。”認為做夢總有原因可尋。夢到噩夢,可能當時就被嚇醒,並且開始胡思亂想,並且多數時候會忍不住第二天告訴家人或者朋友,認為這樣的夢不好,開始各種擔憂,其實大可不必,如若說出這句話,每天腦中都會心心念念,不能忘卻,導致心煩意亂不能正常工作,那豈不是得不償失。

老話常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為何古人如此忌諱?

而夢到好夢,甚至會一覺睡到天亮,第二天醒來也是美滋滋的,並且喜出望外,奔走相告,認為夢裡的預兆可能會降臨,殊不知在老人看來好夢說破就不靈了。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內心過於強求或者沒有得到的東西和情景,才會在夢中有所體現。任何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都需要自己付諸行動,千萬不要因為沉醉於夢中的美好而不能自持。對於這句俗語而言,在當今看來,由於時限格局不同,卻難以適應於當代生活,但是不難看出俗語“早不說夢,晚不梳頭”,雖然有些迷信說法,但是依舊暗含了人們祈求平安,趨利避害的美好願望。

老話常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為何古人如此忌諱?

以上是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大家對於這句俗語有何看法?歡迎大家下方留言討論!喜歡的可以點擊關注!分享!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