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娘子”接生出一個“小鄉鎮”!婦產科主任劉興會:產科大夫不僅僅是“接生婆”

在四川,提起她的名字,很多人都會說“我們家娃娃是她幫忙接生的……”

在同行間,提起她的名字,很多人都會說“這是個‘鐵娘子’,好像不知道累一樣……”

從醫30多年,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劉興會教授順利接生了4萬多名健康寶寶。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劉興會特意在手術、會診之餘,擠出時間給孕媽媽們寫了一封長信,回應她們的困惑和焦慮,向她們科普,在疫情下如何才能安全地度過孕期。“產婦和寶寶健康,是我所有的追求和願望。”

接生過的孩子多如一個“小鄉鎮”

記者見到劉興會時,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她還在辦公室,一說起工作來,就神采奕奕,“一會兒還有個手術。”對她來說,晚上10點鐘下班那是常有的事。

面對高強度工作的產科醫生,記者的採訪註定只能見縫插針地完成。“一個上午看八九十個門診是常有的事情”,時間有限,劉興會必須用最快的速度解決病人的問題。

作為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的王牌專業之一,行走在產科的住院部,高壓力幾乎是看得見的:在這裡的病房中,幾乎集中了整個四川乃至西部地區的高危產婦。

風險無處不在,產婦的情況瞬息萬變。一人兩命,在產科,最害怕的就是出血,用劉興會教授的話說,“那就好像是消防水龍頭放水,幾分鐘就能帶走人的生命。”醫生必須時時洞察產婦各項生理變化,任何一個小細節,都可能成為危及生命的“隱形炸彈”。

頭頂“隱形炸彈”,劉興會教授在自己的崗位上分秒不敢鬆懈。從醫30多年來,她順利接生了4萬多名健康寶寶,數量幾乎與一個小型鄉鎮人口相當,“我不刻意追求些什麼,看到媽媽和寶寶健康,是我所有的追求和願望。”

在她的手中,很多高危產婦順利升級為母親,其中一位因汶川地震高位截癱的產婦,讓她至今難忘。

由於是高位截癱的孕婦,剖宮產手術的難度是世界罕見的。劉興會說,產婦因為地震經歷過30多次手術,腹腔粘連嚴重,最害怕臟器粘連在一起,無法進入子宮安全取出孩子。因此,手術要在B超監測下完成。3分鐘,在劉興會和醫護人員的努力下,她只用了3分鐘,就找到了合適的切口位置,順利取出了孩子。

全民戰“疫”期間,劉興會又參與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會診。但對於自己的貢獻和成績,她不願多談,“只要看到寶寶和媽媽都健康,我就很滿足了。”這是她掛在嘴邊的話。

“讓產婦有尊嚴地分娩”

不僅要讓孩子健康地出生,還要讓媽媽有尊嚴地生產。劉興會教授見到了太多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疼痛難忍甚至失態的場景。

每個經歷過的母親都知道自然分娩之痛,“那種痛,難忍,非常難忍。”劉興會教授說。儘管如此,在臨床實踐中,遇到有剖宮產要求卻沒有剖宮產指徵的產婦,劉興會和醫務人員還是會反覆勸說、鼓勵孕婦經陰道試產。較之傷口更小、出血更少的自然分娩,剖宮產始終是特殊情況下不得已的選擇。

“什麼叫有尊嚴地分娩,就是讓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減輕疼痛。現在人們普遍說的無痛分娩並非完全正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分娩鎮痛。”劉興會教授告訴記者,目前分娩鎮痛有很多種方式,最常見的是“導樂分娩”,由有經驗的專業護士從精神上鼓勵、安慰產婦;還有一些採用物理法,比如針灸、按摩鎮痛等;而效果最接近無痛的,是腰椎管麻醉,“不過這種麻醉也不能說完全無痛,比如產婦進入第二產程,胎兒即將娩出,需要她用力的時候,椎管內麻藥就會減量,這個時候疼痛感依然會出現。”

“華西第二醫院有所有減輕疼痛的方式。”做了這麼多年的產科醫生,劉興會教授心疼病床上的產婦。雖然每種方法都不能說十全十美,也不能實現完全的無痛,但她還是會積極鼓勵孕婦,在科學的指引下自由選擇分娩鎮痛方式。她也一直期待著全國的分娩鎮痛率能有所提升。

產科大夫不僅僅是“接生婆”

“普通分娩的疼痛已經難忍,如果出現梗阻性分娩的話,疼痛會更加劇烈、難忍、要命!”接受媒體採訪,劉興會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說著說著就開始普及起孕期知識來:孕婦飲食、營養要平衡,科學搭配,不要讓娃娃太大,造成難產,危及母嬰生命……

在大眾的印象中,產科大夫的作用似乎就是接生。但在劉興會看來,自己的責任遠不止於此。2月2日,國家衛健委公佈“兒童和孕婦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不到一週的時間,劉興會就給處於焦慮中的孕媽媽們寫了一封長信。在信裡,她詳細介紹了孕早中晚期可以推遲和必須按時完成的產檢項目、怎麼數胎動、孕期該吃什麼、該長多少體重、出現什麼情況就必須去醫院了……

所有能想到的,她都寫了進去,還不忘加上一句特別提醒,“如果遇到了必須要去的產檢,儘量選擇乘坐私家車去,全程佩戴好醫用口罩,勤洗手,儘量減少在醫院的停留時間。”一封事無鉅細的公開信,包含著一個產科大夫的擔當。

不管有沒有疫情,劉興會都會通過科普文章、公益講座、書籍、義診等多種形式,為孕產婦、新手爸媽提供科學指導,以預防和減少妊娠不良結局、出生缺陷、新生兒疾病。

作為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劉興會總說,產科大夫應該是國人全生命週期的健康衛士。因為近年來,大量的研究證明,許多成年慢性疾病都與宮內營養、出生早期營養密切相關。

為了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基層婦產科醫生隊伍,這些年,劉興會積極牽頭制定行業指南、專家共識,並進行了大量臨床及基礎研究,為基層大夫提供規範的診治技術,通過線上線下講座、實操培訓、全國巡講、手把手帶教等方式,盡她最大的努力提高基層醫生技術水平。

戰“疫”期間,除了日常工作,劉興會還主動參與疫情公益講堂,向大眾普及防控知識。一天下來,留給劉興會的休息時間很少很少。產科“鐵娘子”“女漢子”的帽子是摘不掉了。她對此倒也不以為然,只是用一貫爽朗的聲音回覆道,“只要病人健康,我拼點不算什麼!”(記者董小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