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注資5萬億美元共同抗疫 歐盟就“新冠債券”吵作一團

為了減緩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成功於北京時間3月26日晚舉行,二十國集團在會後聲明中決定,向全球經濟注入5萬億美元,作為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經濟措施和擔保計劃的一部分,以抵消大流行病對社會、經濟和金融的影響。

二十國集團在最新聲明中提到三大重點,包括經濟刺激、醫療衛生和貿易等措施。

經濟刺激方面:“不惜一切代價”採用所有可行的政策工具;支持各國央行採取非常規措施,包括擴大外匯互換額度。

醫療衛生方面:將及時分享信息,諸如交流流行病學和臨床數據、共用研發所需的數據,並強化全球衛生體系;要求各國衛生部長分享最佳經驗,在4月會議前制定一套應對新冠肺炎的緊急行動方案。

貿易方面:將確保關鍵醫療供應、農產品及其他食品和服務的跨境流動;致力於解決全球供應鏈中斷問題,促進國際貿易,避免國際交通和貿易出現不必要的衝突;重申對開放市場的承諾。

新冠債券沒發成

G20注資5萬億美元共同抗疫 歐盟就“新冠債券”吵作一團

歐盟領導人26日晚間也就“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經濟影響”舉行了視頻會議。

據悉,在這場長達數小時、充滿火藥味的會議後,歐盟領導人同意為應對新冠疫情采取進一步經濟措施,但在擴大財政支持方面並未承諾新的具體行動。

他們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些建議應該考慮到新冠疫情對我們所有國家的影響都是空前的,所以我們的應對力度也應在必要時加強,要根據事態發展,以包容的方式採取進一步行動,做出全面的應對。但聲明中並未提到具體措施,尤其是廣為關注的“發行共同債券”。

歐洲9國(意大利、法國、比利時、希臘、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斯洛文尼亞及盧森堡)在會前曾聯合撰文,呼籲歐盟國家發行“新冠債券(corona bonds)“,即由歐洲機構發行統一的債務工具,在市場籌集資金,共同應對疫情。

但是據稱,這個提議遭到了德國和荷蘭的嚴詞拒絕。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和歐盟領導人開完視頻會議後表示,德國反對法國和意大利等國的提議。默克爾認為,現有的歐洲穩定機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ESM)就是危機處理工具,她說“ESM可開啟眾多可能性,同時也不致引發‘聯合行動但須個別負責的基本原則’的質疑”。

2012 年10 月生效的歐洲穩定機制是歐元區國家在2011 年歐債危機最嚴重時所設立的一項基金,旨在為面臨嚴重金融危機的成員國提供金融救助。但是這項機制並不為意大利在內的南歐國家歡迎,因為ESM嚴格以經濟重整為條件提供金融援助。

歐央行取消購債上限惹爭議

G20注資5萬億美元共同抗疫 歐盟就“新冠債券”吵作一團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

事實上,聯合發債的爭議——“超支的南歐國家想佔預算平衡國家享有的低借貸利率的便宜”一直令歐盟內部陷於分裂。

在2011年歐債危機深重的時候,歐洲國家也就聯合發債有過討論,但德國、荷蘭和奧地利等保守的政策制訂者認為,與其他具有債務違約風險的國家共同承擔債務的風險太大。

德國海因裡希·海涅大學(Heinrich-Heine-University)國際經濟學教授Jens Sudekum 對此表示:“ESM是為非對稱性衝擊所設計,它假設各國過去曾犯過系統性錯誤,然而,現在整個歐洲正面臨著對稱性衝擊,這不是哪一個國家的錯。因此,ESM並不適用於當前的危機。

對於深受新冠疫情衝擊的意大利也不是沒有好消息,歐洲央行(ECB)26日意外宣佈取消7,500億歐元緊急購債計劃的單一國家購債上限,換言之,歐洲央行將有更大的彈性,購買意大利等國家的債券。消息一出,近幾日遭到投資人大舉拋售的意大利債轉而上漲。

德國中央合作銀行(DZ Bank)利率分析師Daniel Lenz表示:放寬限制讓歐洲央行可以集中火力支援意大利等深受新冠肺炎衝擊的經濟體。

不過,歐洲央行放寬購債計劃上限的驚人之舉,也將面臨來自德國等一些歐洲國家的壓力。歐洲央行先前實施的購債計劃在德國面臨一連串司法挑戰。德國最高法院將於5月5日公佈歐元區央行量化寬鬆的裁決。


【免責聲明】本文編譯自外電,不代表“東往西來”的立場與觀點。本文任何內容概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意見,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自身的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文內容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文版權歸“東往西來”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一旦發現,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