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退房”大限將至,“巨無霸”魯能告別房地產

近日,國家電網針對中央巡視組此前指出的問題公佈了整改落實情況。其中,關於堅守主責主業不夠有力的問題,國家電網稱,將下決心退出傳統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堅決按期完成深化集體企業改革任務。

由於國家電網的房地產物業一直以來都是由魯能集團(下簡稱“魯能”)和國網中興承擔,因此,“退房信號”一經發出,魯能的命運再次引發市場關注。此次,資產數千億的魯能最終會走向何方?其將以何種方式謝幕?

聚焦主業,電網再接“退房令”

一直以

2010年,為規範央企大規模進軍房地產業的現象,國資委發佈“退地令”,除中保利集團、華僑城集團等16家央企擁有房地產主業資質外,要求其餘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全面退出房地產。彼時,國家電網並不在上述16家央企之列,直至2011年3月,國資委以“魯能集團在被國家電網收購之前就已從事房地產業務且規模很大”為由,特批魯能集團和其他4家企業(中航、神華、中煤、新興)繼續從事房地產業務。

手握“豁免權”,國家電網為何會在此時選擇主動退出房地產業務?這令市場極為困惑。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總監張波對藍鯨房產指出,部分央企退出房地產領域原因在於,央企本身的定位是在擁有龐大的經濟、金融和政策資源的情況下,承擔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使命,強化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方面投入。央企從長遠來看必須聚焦於核心主業,並承擔未來中國發展模式轉型、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性任務。房地產雖然在經濟中的比重較大,但並非央企應重點著力戰場。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亦對此表示認同,在國資委要求各方聚焦主業的當下,國家電網作為國資委旗下央企,是否繼續發展房地產業務,是根據其自身主業來決定的。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國家電網經營範圍包括輸電、供電、與電力供應有關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電力生產調度信息通信、諮詢服務等,房地產業務並不在其中。

而魯能近年雖一直在淡化房地產業務,將主導產業分為商業產業、文旅產業、體育產業、健康產業、科技產業、美麗鄉村、民生產業和綠色能源。但除綠色能源之外,其餘幾項業務,仍和房地產相關。

由此來看,國家電網此次剝離魯能集團或必然成行。

千億魯能,何去何從?

事實上,自國家電網宣佈“退房令”以來,市場關於魯能集團的去向問題,頗多猜測。據界面新聞報道,魯能或將以“一企一策”的方式剝離房地產業務,即將按照一個地產項目作為一個主體,逐個分拆剝離。

但魯能體量龐大,國家電網想要短時間內順利出手並非易事。在2009年成為國家電網子公司之前,魯能就已經大規模參與房地產開發業務,並在海南、北京等地囤有多宗土地。據官網介紹稱,該公司擁有29年城市開發經驗,佈局全國23個省市區,累計開發建築面積1300萬平米。

2017年,魯能曾創下893億元銷售額,業績直指千億。2017年9月,魯能重組廣宇發展,旗下部分地產資產實現借殼上市。即便如此,按照天風證券2017年的估算,當年魯能旗下未注入上市公司部分的房地產業務體量超2000萬方,貨值超4000億。

千億資產之下,有分析人士認為,魯能旗下的房地產業務較為龐大、繁雜,既涉及歷史遺留問題,又與上市公司有較大關聯。其“退房”涵蓋哪些資產、是否涉及退出上市公司股份等,目前仍是未知。即便操作起來,也將經歷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

不過,同策諮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卻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認為,魯能整體打包出售的可能性會更大些。“對於整合方來講,通過這次資產重組,其地產業務的優勢、土地儲備會進一步強化。”張宏偉表示。

此外,市場消息傳出,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誠通”)大概率接手魯能地產業務,並於今年年底前完成。據瞭解,接盤方中國誠通的使命之一就是接收經營性國有資產、主業剝離資產、困難企業等,實現企業清理退出或重組再生。

對此,藍鯨房產致函魯能集團,但截至發稿仍未收到對方回覆。

魯能最終會以何種姿態退出房地產舞臺?房地產市場又是否會崛起另一家巨鱷?藍鯨房產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