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该死”的年龄,爷爷不想活了

【笔者说:一直以来,都是推荐书籍,近期将会穿插几篇自己原创的小说。自觉惭愧,还称不上什么小说,当作故事读吧。】

因为中风,明辉的爷爷躺在床上已经十五年了。这十五年里先后送走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

每当后辈走一个,恐惧就加深一层。

“人的寿命都有个定数。你太爷爷活得长,家人就要遭殃。”二婶偷摸着这么跟明辉的儿子讲。

如今,明辉的父辈里还剩下明辉的父亲、小叔还有姑妈。

这一家人原本不怎么团结。小时候明辉经常见到父辈之间的争执场景,甚至到了用拳头解决问题的程度。

但是随着他奶奶的过世,爷爷中风,大事小事经常凑在一块儿商量,这一家子人又重新走到了一起。

过了“该死”的年龄,爷爷不想活了

迈出年关爷爷已经九十三岁了。

“比国家还年长二十多岁呢。”明辉的父亲对挥舞着五星红旗的小孙子说到。

五年前,明辉的父亲开始专职照顾爷爷。最初的时候,虽然不能站立行走,但是吃喝拉撒能自己来。随着肌肉逐渐萎缩,现在除了左手还能动弹抓筷子,其余的事都需要借助外力。

小叔、姑姑会经常过来照料,几个伯父的遗孀和堂兄弟也会按照份额做出必要的贡献,但是仅限于物质方面。真正没日没夜地伺候着的只有明辉的父亲和母亲。

明辉很难判断爷爷是不是还有清楚的意识。他经常流泪。家里来客人了,孙子辈来看他了,就会老泪纵横。说不清是高兴,是痛诉。

到了这个年纪,再加上病痛缠身,恐怕在爷爷的思维中,除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再没有其他的意义。

不过,这话很难讲。

过了“该死”的年龄,爷爷不想活了

那是明辉的大婶告诉他母亲的。大意是说有一天晚上,轮到大婶看顾爷爷,当时明辉的父亲还没有专职照顾爷爷。半夜里爷爷呼唤要小便,大婶伺候完后,爷爷不肯睡。因为当时已经说不出话了,他就像是小孩似的发出嘟哝的声音,伸手要去捉二婶。

意思很明显。爷爷还有性欲,而且到了不顾伦常的程度。

明辉的父亲知道后很气愤。他觉得是二婶在诬蔑爷爷,拼死要去找她问清楚,被明辉的母亲死活拉住。

“你要去,这家非掀顶不可!”一句四两拨千斤的话,震慑住了明辉的父亲。

过了“该死”的年龄,爷爷不想活了

电视剧剧照

往后家人都有意无意地留了心眼。明辉的母亲怕出意外,叫他父亲天天晚上去陪睡。明辉的姑姑来得也更勤快了。自此,这种风言风语也就再没有出现过了。

春夏交接的那段时间,明辉的父亲因为身体不适到明辉家住了几天,剩下他母亲留守。有一天夜里明辉母亲跳完广场舞回家,看到明辉二叔带着个女人进到爷爷屋里。

那女人约莫四五十岁的样子,天色太暗也没看仔细。明辉母亲心里咯噔一跳,赶忙躲到墙下的草堆里。大约过了十来分钟,两人从屋里出来。明辉二叔伸手递给她东西,看似钱。

明辉的母亲一个人想不透,心中隐约有了答案,不敢想下去。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了大婶。

“那还能是什么好事!”大婶鄙夷地说道。“他自个偷鸡摸狗的事在外面干了多少,用得着到这里鬼鬼祟祟?”

“真没白瞎叫他孝顺儿子。”明辉的妈妈附和。

两个人互望了一眼,没再说下去。

过了“该死”的年龄,爷爷不想活了

爷爷九十五岁的时候,家里办了场法事,是明辉的小婶提议的。晚辈的逐一离世让她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怕祸及自己,刚好借做寿的名头提出来。

明辉的妻子自从嫁过来后,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到底是庆祝爷爷的大寿,还是咒他早死,她想不明白。

做法事,在明辉所在的农村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广袤的市场。遇上白事自然不必说。一般家庭遇到大的变故,或喜或悲都会做上一场。祈求的目的也是五味杂陈,夹杂着对生老病死的敬畏,对神鬼魔佛的畏惧,或对未来前景的希冀。

过了“该死”的年龄,爷爷不想活了

家人一呼百应。明辉记得小时候家里也经常做法事,每每有争执的时候,多半是为了钱,出多出少。现在生活水平都上来了,为钱争吵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

姑姑为表孝心,承包了这场佛事。但是其他人不同意,认为姑姑并不是出于好意,她可能想独占这份说不清的庇护。因此,大家商议,钱还是按照份额分配,每户家庭都出。

没钱时为了出多出少争吵不休,有钱时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目的争吵不休。

因为要在法事的布告上注名字,明辉的母亲犹豫地要他去跟妻子说。她把不准这个儿媳的想法。

法事的规格是两天两夜,敲锣打鼓热热闹闹。男人女人都来帮忙了,就连磕头跪拜都需要随时备着五六个人,还得为念经老太婆和全家人准备饭菜。大家都很高兴,似乎心愿都能在这场法事后得到满足。

过了“该死”的年龄,爷爷不想活了

最后一个晚上既是收官,又是个大排场的牌面,所有人都要到场。等到念经老太婆们煞有介事地摆弄完所有仪式后。大家才入席吃饭。

明辉不知道爷爷是否还有意识。看上去是清醒的,几个曾孙辈的孩子围着他打趣。爷爷想要伸手去捉他们的小手,孩子们又很快地跑开。一来一回,乐此不彼。

正在吃晚饭的时候,爷爷哭了起来。起初声音不大,苍老而无力,后来渐渐地响起来,家人们围了上去。刚才是明辉的姑姑在喂饭,她望着众人一脸无奈,顺着埋怨起老爹来。

二婶一把夺过姑姑的饭碗,挖起一口饭就往爷爷嘴里塞:“看看,看看。多好啊,子女都这么孝顺,还给你做法事。”被这一折腾,爷爷哭得更厉害了。

过了“该死”的年龄,爷爷不想活了

图片与本文无关

众人不知所措,劝着二婶别这样。明辉的小叔气不过,上来要抢饭碗。在推搡中,二婶倒在了地上,大哭了起来。

“你好,你们都好。就我一人,孤苦伶仃。”二婶喊着。

众人不知所措。明辉的二伯是父辈里最早走的,得了胃癌。后来,唯一的孙子又因车祸去世。家人们知道,所有人里二婶的生活最难过。

明辉感慨生死有命,这个原因很难归结到爷爷头上来。但是父辈们不是怎么想。他们很简单地能为下一代的不幸找到注脚。

二婶的女儿们站了出来,开始陈述母亲守寡后的种种不幸。明辉的母亲和妻子劝慰着二婶。

“好,那我就去打死这个老不死的!”说完,小叔到旁边的杂货堆里找到了把榔头,正欲向人群赶来。明辉上前死死地保住他。

姑姑上来喊道:“你又发什么神经病啦!”

众人知道,小叔是最孝敬的儿子。自从爷爷中风以来,大家都花钱图省事,对他的实际状况关心很少。明辉的父亲出于儿子的责任,硬着头皮承担着照顾的任务。只有小叔是站在儿子的立场来对待爷爷。

可是真的应准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说法。一方面是为了照顾爷爷而在财力精力上的持续消耗,另一方面是出于家人对爷爷态度每况愈下的焦急和气氛。所有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在二婶的哭啼中爆发了出来。

二婶被家人们搀扶了出去,一路上还哭哭啼啼。明辉的父亲夺下榔头,叫小叔回去。

“可别叫人家看了笑话。”姑姑对家人说道。

一家人很快又恢复平静,几人一组有序分工,把杂乱的场面收拾干净。

过了“该死”的年龄,爷爷不想活了

到了年底,明辉的爷爷已经奄奄一息,三天没吃饭了。

“死了也是喜事,别太受罪就好。”家人们的意见高度一致。

明辉的父亲已经开始为老父亲准备后事。

爷爷的坟造得早。六十来岁的时候就造好了。当初听到风声,说今后都要火化再安葬到统一的公墓里。于是就提前造了活人墓。后来,明辉的奶奶先走了。

这几年来,那片山也没有要被征用开发的迹象。明辉的小叔雇了几个劳力,把坟墓收拾地干净利落。

然而等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爷爷又“死灰复燃”了。吃喝拉撒恢复正常,精气神也好了许多。

明辉的姑妈认为是回光返照,坚持不了几天。于是她日夜陪伴在身边,打算送老父亲最后一程。

半个月过去了,爷爷依然没有老死的迹象。所有人的耐心都被耗尽。

“苦日子是到不了头了。”明辉的妈妈哀叹道。因为照顾爷爷,人身自由长期被限制在家里,她忍无可忍。

正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期盼与无奈的时候,明辉和他的妻子出了意外。在一晚驾车回家的路上,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飞。明辉的妻子因为坐在后排,受了轻伤。而明辉却脑袋重创,在医院抢救。

过了“该死”的年龄,爷爷不想活了

明辉的爷爷哭天抢地。谁也没有告诉他,但他从家人的言行里看出不祥来。明辉的母亲为了照顾他已经连着一星期没出现在家里了。

他用头去撞墙壁,被明辉的姑姑紧紧攥住。九十五年的沧桑岁月终抵不过接二连三的丧子丧孙之痛。

好在明辉抢救了过来。脑震荡留下的后遗症让他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走路、说话。

为了便于照顾祖孙两人,家人把他搬到爷爷的住处。

没人再提活死的问题,大家讳莫如深。灾难再次降临,止不住的压抑把这一家子的人心弄得分崩离析。

春天来临,门前的草地上生机勃勃。阳光刺透云层倾泻而下,那草叶上的水珠挤在一会儿,顷刻间就顺风耳下,落到土里。

过了“该死”的年龄,爷爷不想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