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万亿到期债务压顶,房价会如何反应:反弹、萎靡还是稳定?


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让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史上最差开局,有人断言未来楼市的日子将更不好过。回顾2019年年末翘尾的行情,恐怕大多数人对于2020年的楼市充满着期待,认为至少在3、4月份会迎来一个小阳春行情。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料到这样的一场疫情会发生在咱们身边。

其实,刨去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另一大楼市危机也正在袭来。只不过受疫情的影响,这场危机显得更加的严峻。为了应付这场危机,有的房企已经拿自己的员工"开刀",不惜一切代价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甚至为了销售回款,有房企已经开启价格战。

1.46万亿到期债务压顶,房价会如何反应:反弹、萎靡还是稳定?

这个另房企惶恐的危机就是短期巨额的到期债务,据统计显示,今年房地产行业到期债务将达到1.46万亿,其中七月份更是高峰中的高峰。而与此同时,受疫情的催化,行业正在加速形成"马太效应"。从年初到现在,已有近百家房企宣告破产清算,要知道全年一年也不过600家。可以说在疫情的叠加影响下,房企将迎来史上最危机的市场走势。

而对房企而言,它们所寄托的高房价,在如此行情趋势下,又会如何变化呢:反弹、萎靡还是趋于稳定?

1、房价上涨面临的风险

经济受挫,老百姓收入降低;不可言喻,经济全面下滑的趋势已不可避免,现在能做的是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受疫情影响,我们已经将近停工停产2个月时间,很多企业面临破产危机,旗下员工更是几个月未领到工资收入。小编身边有好几个朋友目前都处在停薪的状态,而且必要的生活还得继续,生活压力非常之大。经济受挫,收入降低,物价上升,老百姓何来额外的收入去买房?

市场供大于求,迫使价格降低;供给过剩已无需多言,很多大佬以及专家预测过楼市已经足够15亿人的起居。在疫情影响下,市场的供给并未减少,但需求却逐渐消退,想买房的现在也开始打退堂鼓。未来市场面临供大于求的状态,价格将不得不走向下跌。

政府政策主导,房价很难突破;"房住不炒"在中央屡次的强调下,现在已经深入人心。维持房价稳定,击退炒房者的热情,已经变成了全民目标。在政策的打压下,现在的房价很难形成有效的突破。即使部分区域、部分楼盘出现涨价的趋势,那也是极少数的。

房企为了活下去,降价促销回款;如此多房企面临着债务危机,怎么活下去才是他们要解决的。在房子销售受阻,房价涨不上去的时候,唯一能获得客户的办法,就是降价。龙头房企已经在这么做了,恒大从春节之后就上线了折扣降价促销的售房策略,并且收效十足,占据了二月销售榜首。未来,不排除更多的企业模仿恒大的做法。毕竟,能回款的办法才是好办法。

1.46万亿到期债务压顶,房价会如何反应:反弹、萎靡还是稳定?

2、房价利好因素

央行货币放水,刺激楼市;从1月份开始,央行就作出了定向降准的措施,向市场释放了大量的资金,虽然未明确是流向楼市,而且也规定不能流向楼市,但没有严厉的监管措施,很难保证资金不流向楼市。即使是小部分流向楼市,也会对市场产生积极作用。

地方政府救市,放松调控;为了防止楼市大幅崩盘,也为了保证城市的经济发展,所以地方政府的策略开始向楼市倾斜。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有十几个城市发布放松调控的政策。

短期潜在需求爆发,带动市场情绪;疫情发生前积累的需求,势必会在疫情结束之后迎来爆发。但是并不具备持续性,因为整体而言,市场需求呈下行趋势。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未来我们面临的是人口减少的趋势。

1.46万亿到期债务压顶,房价会如何反应:反弹、萎靡还是稳定?

3、 总结

总体而言,未来房价的走势并不会有大幅的波动,但是区域之间的分化会非常严重。一二线城市房价会有反弹需求,但总体会维持在稳定的范围波动。而三四线城市,会呈现下滑趋势。所以,需要购房的朋友,自住需求的可以不用考虑太多的房价因素,最关键的区域选择。选择好的区域,房子的保值增值能力更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