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有多少位皇帝?哪位最出色?

用户67589468


emmm,题主,你这个问题是有问题的,在楚国的时候,还没有皇帝的这个概念,因而他们都是王,而不是帝,但是这并不影响风情来回答这个问题!

楚国

公元前1015年周成王时期,楚人首领熊绎被成王姬诵封为子爵,自此楚国建立,公元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国在武王的统治下蒸蒸日上,那个时候的楚国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我粗略计算了一下,那个时候的楚国,其疆土至少在150万平方公里以上,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楚国最后一代国军熊负刍被俘,楚国灭亡。

楚国自建立到灭亡,传了42代君主,共经历了829年的风风雨雨!

第一任国君,熊绎。

第二任国君,熊艾,熊绎之子。

第三任国君,熊黵,熊艾之子。

第四任国君,熊胜,熊黵之子。

第五任国君,熊杨,熊胜之弟。

第六任国君,熊渠,熊杨之子。

第七任国君,熊挚红,熊渠之子。

第八任国君,熊延,熊挚红之弟。

第九任国君,熊勇,熊延之子,在位10年。

第十任国君,熊严,熊勇之弟,在位10年。

第十一任国君,熊霜,熊严之子,在位6年。

第十二任国君,熊徇,熊霜之弟,在位22年。

第十三任国君,熊咢,熊徇之子,在位9年。

第十四任国君,熊仪,熊咢之子,在位27年,号为若敖。

第十五任国君,熊坎,熊仪之子,在位6年,号为霄敖。

第十六任国君,熊眴,熊坎智子,在位17年,号为蚡冒。

第十七任国君,楚武王熊通(前740年—前690年)

熊通是熊眴的弟弟,是弑上任君主熊眴上位的。此时的周王室早已东迁洛邑,历史进入了春秋时代,公元前704年,熊通自立为武王,与周天子公然对立,开启了诸侯互相攻伐的时代。

公元前690年,在位长达51年的楚武王去世,太子熊赀即位。

第十八任国君,楚文王熊赀(前689年—前675年)

文王熊赀即位后,将国都迁到郢城。而后,楚文王继续对外扩张,他在前684年大败蔡军,俘虏蔡国国君;同年,灭掉了息国,六年后又灭掉了邓国。在文王的治理下,楚国的声威超越汉水,逼近中原。公元前675年,楚文王去世,太子熊艰即位。

第十九任国君,楚堵敖熊艰(前674年—前672年)

堵敖即位后,惰于朝政,贪图享乐。楚堵敖与弟弟熊恽产生了矛盾,他在公元前672年决定除掉弟弟熊恽以绝后患,但熊恽提前得到消息,逃到了随国,向随国借兵,反杀了楚堵敖,夺取了王位。

第二十任国君,楚成王熊恽(前671年—626年)

楚成王即位后,一改祖父楚武王与父亲楚文王的政策,他向百姓们布德施惠,并与诸侯们恢复友好关系。同时,楚成王主动向周天子进贡,作为回报,周天子赋予楚成王镇抚夷越地区的权利,楚国由此扩地方圆千里。

此时的中原霸主是齐桓公,齐桓公在前656年率领诸侯联军讨伐潜在的竞争者楚国,楚成王无所畏惧,派军队对抗诸侯联军。齐桓公意识到楚国的强硬后,于是在召陵与楚国订下盟约,遂撤兵北还。前651年,齐桓公病死,齐国随即陷入内乱,宋襄公举兵平乱后,到处拉拢诸侯,谋夺霸主之位,楚成王也在这时主动与诸侯们结盟,加入了争霸的行列。前638年,楚成王在泓水大败宋襄公,成了诸侯们默认的霸主。

公元前636年,随着晋文公的强势崛起,楚成王再一次遇到劲敌。前632年,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救援被楚国包围的宋国,令尹(楚国的宰相)成得臣指挥军队迎战,双方在城濮决战,楚军最终大败,楚成王因此失去了霸主之位。

前626年,楚成王欲废太子熊商臣,熊商臣抢先行动,包围了王宫,逼父亲自杀,夺取了王位。

第二十一任国君,楚穆王熊商臣(前625年—前614年)

楚穆王即位后,励精图治,与晋国展开了争霸战争,他在前623年灭亡臣服于晋国的江国,又在前622年灭亡六国和蓼国,扩张了楚国的疆土。前618年,楚穆王出兵陈国,逼迫陈国国君臣服于楚国,第二年在厥貉会盟陈、郑、宋三国的国君,恢复了楚国的声望。

前614年,楚穆王去世,太子熊侣即位。

第二十二任国君,楚庄王熊侣(前613年—前591年)

楚庄王继承了父亲留下的一切,他以咄咄逼人的姿态积极北上中原,致力于争霸战争。前606年,楚庄王讨伐陆浑戎,到达洛邑,向周王室问起九鼎之事,显露出了夺取天下的野心。前605年,楚庄王平定了若敖氏的叛乱,加强了王权。前601年,楚庄王灭亡了舒国,并与吴、越结盟,稳定了楚国的东部。

前598年,楚庄王平定了陈国的内乱,复立陈国的公子为国君,赢得了诸侯们的赞赏。前597年,楚庄王讨伐郑国,臣服了郑国国君,并在邲地与救援郑国的晋军展开决战,楚军一举击败了晋军,夺得了霸主之位。

前591年,楚庄王去世,太子熊审即位。

第二十三任国君,楚共王熊审(前590年—前560年)

楚共王即位时,年方十岁,大权被王子子重和子反保持着。子反与申公巫臣不和,巫臣在前589年叛逃楚国,投靠晋国。五年后,子反与子重联手灭了巫臣的家族,巫臣愤怒不已,向晋国提出了联合吴国侧击楚国的计划,晋国采纳了这个建议。巫臣作为使者抵达吴国后,说服吴国国君叛变楚国,并留下自己的儿子训练吴军练习中原战法。吴国从此脱离了楚国的统治,时常出兵讨伐楚国,令楚国的东部不再安稳,国力逐渐也受到了削弱。

前575年,晋国出兵讨伐臣服于楚国的郑国,楚共王率兵救援,在鄢陵与晋军遭遇,双方进行决战,楚军大败,楚王王的一只眼睛也被射伤了。

前573年,楚共王趁晋国内乱,大举讨伐宋国,攻克了彭城。一年后,晋悼公率领诸侯联军救援宋国,收复了彭城。此后,楚共王和晋悼公多次较量,楚国皆不能取得优势;同时,吴国不断的进攻令楚国损失严重,楚国渐渐失去了霸主之位。

前560年,楚共王去世,太子熊招即位。

第二十四任国君,楚康王熊招(前559年—前545年)

康王在位时,大臣间的争权夺利愈加激烈,更兼吴楚间的战争还在继续,楚国再也无力与晋国争霸。前546年,晋、楚两个超级大国在宋国举行弭兵之会,长达百年的晋楚争霸至此结束。

前545年,楚康王去世,太子熊员即位。

第二十五任国君,楚郏敖熊员(前544年—前541年)

楚郏敖在位时,身在令尹的叔叔熊围专权跋扈,胡作非为。前541年,楚郏敖患病,熊围趁探病之机,杀死了侄子,夺取了王位。

第二十六任国君,楚灵王熊围(前540年—前529年)

楚灵王做令尹时,就喜欢肆意妄为,现在做了国君,更是无所顾忌。前538年,楚灵王召集诸侯讨伐吴国,攻占了朱方,诛杀了庆封(齐国曾经的权臣,失败后投靠了吴国),而后,顺便灭亡了赖国。前535年,楚灵王建造了奢华的章华台,以作娱乐之用。前534年,楚灵王趁陈国内乱,出兵占领了陈国。前531年,楚灵王诱杀蔡国国君后,再次出兵占领了蔡国。

楚灵王的无道统治引发了大臣和宗室的不满,前529年,当楚灵王在乾谿游玩不返时,国都发生了政变,王子熊比杀掉了太子熊禄,自立为王。已经失去民心的楚灵王无所归,最终被大臣申亥收留,死在了申亥的家里。

但是,熊比当国君并没有多长时间,另一个王子熊去疾就杀了熊比,夺取了王位。

第二十七任国君,楚楚初王熊比(前529年)

熊比在位仅一年,初王暴虐,国人咸怨,左右离心,陈、蔡、不羹、许、叶之师入郢,杀灵王太子,初王被迫自缢,其子熊去疾继位。

第二十八任国君,楚平王熊去疾(前528年—前516年)

楚平王即位后,自知得位不正,担心国人和诸侯叛之,于是主动向百姓施惠,复立陈国和蔡国的国君,以得国人和诸侯的欢心。

楚平王是一个好色之徒,他派大臣费无忌到秦国迎娶太子妃,费无忌为了邀宠,便夸赞秦国女子之美,提议平王纳秦国女子为妃。楚平王听从了费无忌的建议,重新为太子熊建迎娶妃子。

害怕被太子熊建报复的费无忌无想尽一切办法陷害太子及其僚属,楚平王听信谗言,太子被迫逃往宋国,其僚属伍奢也被冤杀,秦国女子所生的熊珍随后被立为太子,费无忌最终得偿所愿。然而,费无忌没有料到伍奢的小儿子伍子胥逃亡到了吴国,伍子胥才能出众,一直在等待时机复仇。

前516年,楚平王去世,太子熊珍即位。

第二十九任国君,楚昭王熊珍(前515年—前489年)

楚昭王即位时,年龄尚幼,大权为宗室保持着,宗室为了得到国人的欢心,杀死了费无忌这个自作聪明的奸臣。此时,吴国与楚国的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前506年,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等人的辅佐下,多次击败楚军后,进入郢都,楚昭王和宗室狼狈逃亡,辗转各地。一年后,在申包胥的努力之下,秦国发兵帮助楚国,击退了吴国,楚昭王得以返回郢都,重建社稷。

楚昭王知耻后勇,励精图治,相继灭掉了唐国、顿国和胡国。或许是天助楚国,前495年,吴王阖闾受伤而死,吴国对楚国的攻势停止,楚国得到了喘息之机。

前489年,楚昭王在救援陈国的途中病死,其子熊章即位。

第三十任国君,楚惠王熊章(前488年—前432年)

楚惠王在位前期,内有白公熊胜(前太子熊建的儿子)谋乱,外有强大的吴国(吴王夫差争霸),楚国内乱的局势并不安稳。前481年,宗室平定了篡位的白公熊胜后,楚惠王积极对外扩张,先后灭掉了陈国(前481年)、蔡国(前447年)、杞国(前445年),这时,楚国的盟友越王勾践灭掉了吴王夫差,楚国趁机向东扩张,把疆土扩张到了泗水一带。

前432年,楚惠王去世,太子熊中即位。

第三十一任国君,楚简王熊中(前431年—前408年)

楚简王在位时期,历史正好处在春秋向战国转变的时代,强大的晋国正在走向分裂,诸侯间的战争更加激烈。前431年,楚简王灭亡了莒国,把疆土扩张到山东南部。前408年,楚简王去世,太子熊当即位。

第三十二任国君,楚声王熊当(前407年—前402年)

声王在位仅六年,就被盗贼所弑,太子熊疑即位。

第三十三任国君,楚悼王熊疑(前401—前381年)

楚悼王在位前期,三晋(韩、赵、魏)的实力在诸侯中首屈一指,他们时常进攻楚国,屡败楚军。前386年,为魏国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吴起被迫投奔楚国,楚悼王当即重用吴起进行变法,楚国的局势于是得到扭转。但是,吴起变法也得罪了宗室们的利益,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吴起被宗室们攻击,他逃到了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宗室们纷纷攻击吴起,吴起中箭而死,楚悼王的尸体也中了许多箭。

楚悼王的儿子熊臧即位后,诛杀了那些射击楚悼王的宗室们,同时也车裂了吴起的尸体,废除了吴起的新法,楚国由此错过了一个改变自己的历史机遇。

第三十四任国君,楚肃王熊臧(前380年—前370年)

楚肃王在位时期,与诸侯们进行着争霸的战争,最终没有取得优势。前307年,楚肃王去世,由于肃王没有子嗣,弟弟熊良夫继承了王位。

第三十五任国君,楚宣王熊良夫(前369年—前340年)

在楚宣王的治理下,楚国的国力蒸蒸日上,逐渐扭转了楚肃王在位时的局面。前340年,楚宣王去世,太子熊商即位。

第三十六任国君,楚威王熊商(前339年—前329年)

楚威王即位后,继续实行父亲的政策,使楚国的实力更加强大。楚威王在前333年北伐齐国,大败齐军,进围徐州,楚国的势力由此扩张到江淮地区。前329年,楚威王去世,熊槐即位。

第三十七任国君,楚怀王熊槐约(前328年~前299年)

威王熊槐之子,怀王继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大败魏国,消灭越国,扩充疆土。执政后期,与秦昭襄王会盟于武关,秦昭襄王将其扣押,胁迫其割地。怀王以国家利益为由,拒不割地,三年之后,怀王客死它乡,梓棺返楚,太子熊横继位。

第三十八任国君,楚顷襄王熊横(前298年—前263年)

楚顷襄王即位后,自知敌不过秦国,不得不与秦国讲和。前281年,楚顷襄王背叛秦国,与山东诸侯结盟,这引发了秦国的连年征讨。前280年,楚军大败,楚顷襄王被迫割让出上庸、汉北地给秦国。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占郢都,烧毁了楚国历代国君的陵墓,楚顷襄王被迫迁都陈县。前277年,秦国秦国又攻下了楚国的巫郡、黔中郡。前272年,楚顷襄王被迫再次与秦国讲和,让太子熊元到秦国做人质,两国间的战争方才结束。

前263年,楚顷襄王得病,太子熊元逃回楚国,当年秋天,楚顷襄王去世,太子熊元即位。

第三十九任国君,楚考烈王熊元(前262年—前238年)

楚考烈王即位后,以春申君黄歇为令尹。在春申君的辅佐下,楚国的国力最终有所恢复,前256年,楚考烈王出兵灭亡了鲁国;前241年,楚国与山东诸侯合纵讨伐秦国,同年,楚考烈王迁都寿春。

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太子熊悍即位。

第四十任国君,楚幽王熊悍(前237年——前228年)

楚幽王即位后,兴国有功的春申君被李园谋杀,李园从此把持了朝政,然而,李园奸诈无能,楚国的国力因此再次衰弱。前228年,楚幽王去世,弟弟熊犹即位。

第四十一任国君,楚哀王熊犹(前228年1月—前228年3月)

楚哀王在位仅三个月,就被哥哥熊负刍的党羽谋杀,熊负刍于是夺取了王位。

第四十二任国君,楚王熊负刍(前227年—前223年)

熊负刍在位时,正是秦始皇扫平天下的关键时期。前223年,秦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讨伐楚国,大败楚军,攻占寿春,俘虏熊负刍。

当然,倔强的楚国人是不会服输的,就在寿春被攻占的当年,宗室昌平君被大将项燕拥为楚王,在淮南一带继续反抗秦国。不久,楚军再次大败,昌平君和项燕双双战死,楚国彻底宣告灭亡。

字多,差不多就代表功绩多,但也不太一定,也许在楚武王之前还有一些英明君主,但由于当年史料记载过少,大多数只有名字和名号可考,因而楚武王之前的君主就没有描述。


风情侃历史


楚武王(约前740年至前690年)

楚文王(前689年至前675年)


楚王堵敖(约前674年至672年)

楚成王(前671年至前626年)

楚穆王(前625年至前614年)

楚庄王(前613年至前591年)

楚共王(前590年至前560年)

楚康王(前559年至前545年)

楚王郏敖(前544年至541年)

楚灵王(前540年至前529年)

楚平王(前428年至前516年)

楚昭王(前515年至前489年)

楚惠王(前488年至前432年)

楚简王(前431年至前408年)

楚声王(前407年至前402年)

楚悼王(前401年至前381年)

楚肃王(前380年至前370年)

楚宣王(前369年至前340年)

楚威王(前339年至前329年)

楚怀王(前328年至前299年)

楚顷襄王(前298年至前263年)

楚考烈王(前262年至238年)

楚幽王(前237年至前229年)

楚哀王(前228年)

楚王负刍(前227年至前223年)

昌平君(前223年)

楚怀王孙心或楚义帝(前208年至前206年)

西楚霸王项羽(前206年至前202年)

我认为最为出色的:

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先后收编了ニ十六个国家,使楚国的疆土面积扩大了三千余里,使楚国真正发展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强国。


空间的天空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他们的君主称为“王”。楚国(前1042年—前223年),共820年,历42位君主,我认为最出色的是拥有远见卓识的楚悼王,因为他敢于任用吴起变法,使楚国从一个贫弱挨打的大国,变成了一个富裕、强盛的大国。

楚国42位君主如下:

1.熊绎,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姬诵时期,楚人首领熊绎受封南方蛮荒之地,赐给他土地仅有五十里的子爵爵位,建立楚国政权。熊绎在位37年(前1042~前1006年)。

2.熊艾,熊绎之子。在位25年(前1005年~前981年)西周昭王曾有两次南征楚国,但都被熊艾击败。

3.熊䵣,熊艾之子。在位11年(前980年~前970年)。

4.熊胜,熊䵣之子。在位24年(前969年~前946年)。

5.熊杨,熊䵣次子,其兄熊胜死后无子,遂继其兄之位为楚君。在位59年(前945年~前887年)。

6.熊渠,熊杨之子,在位10年(前886年~前877年)。熊渠僭越封长子熊毋康为句亶王、次子熊挚红为鄂王,少子熊执疵为越章王,但在以暴虐著称的周厉王继位后,熊渠担心受到周朝讨伐,便取消了3个儿子的王号。

7.熊挚红,熊渠次子,因其长兄熊毋康早逝,得以继承楚君之位,在位1年(前876年)。

8.熊延,熊渠少子,原名熊执疵,他发动政变,弑兄代立为君,并改名为熊延。在位29年(前875年~前847年)。

9.熊勇,熊延之子,因为无子,死后由其弟熊严即位。在位9年(前846年~前838年)。

10.熊严,熊延少子,熊勇之弟,在位10年(前837年~前828年)。

11.熊霜,熊严长子,在位6年(前827年~前822年)。

12.熊徇,熊严第四子,熊霜四弟,在位22年(前821年~前800年)。

13.熊咢,熊徇之子,在位9年(前799年~前791年)。

14.熊仪,熊咢之子,在位27年(前790年~前764年)。

15.熊坎,熊仪长子,在位6年(前763年~前758年)。

16.楚厉王熊眴,熊坎长子,在位17年(前757年~前741年)。

17.楚武王熊通,熊坎次子,楚厉王之弟,在位51年(前740年~前690年)公元前704年,自立为武王。

18.楚文王熊赀,楚武王之子,在位13年(前689年~前677年)。

19.熊艰,楚文王之子,在位5年(前676年~前672年)。

20.楚成王熊恽,楚文王之子,公元前672年,弑杀其同母兄熊艰夺位。在位46年(前671年~前626年)。

21.楚穆王熊商臣,楚成王长子,公元前626年,熊商臣得知其父楚成王想改立王子职为太子,于是带兵包围王宫,逼迫楚成王上吊而死,自立为君。楚穆王在位12年(前625年~前614年)。

22.楚庄王熊侣,楚穆王嫡长子,春秋五霸之一,在位23年(前613年~前591年)。

23.楚共王熊审,楚庄王之子,在位31年(前590年~前560年)。

24.楚康王熊招,楚共王长子,在位15年(前559年~前545年)。

25.熊员,楚康王之子,在位4年(前544年~前541年)。

26.楚灵王熊围,楚共王次子,杀了侄儿熊员自立为楚国国君,在位13年(前541年~前529年)。

27.楚初王熊比,楚共王第三子,在位数月。(前529年)。

28.楚平王熊居,楚共王幼子,在位13年(前528年~前516年)。

29.楚昭王熊轸,楚平王之子,在位28年(前516年~前489年)。

30.楚惠王熊章,楚昭王之子,在位57年(前488年~前432年)。

31.楚简王熊中,楚惠王之子,在位24年(前431年~前408年)。

32.楚声王熊当,楚简王之子,在位6年(前407年~前402年)。

33.楚悼王熊类,楚声王之子,在位21年(前401年~前381年)。楚悼王用吴起改革,楚国强盛,败三晋 ,西却秦,天下诸侯畏楚之强。

34.楚肃王熊臧,楚悼王之子,在位11年(前380年~前370年)。

35.楚宣王熊良夫,楚肃王弟,因楚肃王无子,故由楚宣王继位。在位30年(前369年~前340年)。

36.楚威王熊商,楚宣王之子,在位11年(前339年~前329年)。

37.楚怀王熊槐,楚威王之子,在位30年(前328年~前299年)。

38.楚顷襄王熊横,楚怀王之子,在位36年(前298年~前263年)。

39.楚考烈王熊完,楚顷襄王之子,在位25年(前262年~前238年)。

40.楚幽王熊悍,楚考烈王之子,在位10年(前237年~前228年)。

41.楚哀王熊犹,楚考烈王之子,楚幽王同母弟。公元前228年,楚幽王去世,熊犹继位,在位仅两个多月(前228年)。

42.末代君主熊负刍,楚考烈王之子,公元前228年,楚负刍的门客杀死楚哀王,熊负刍自立为楚王。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熊负刍被俘,楚国灭亡。熊负刍在位5年(前227年~前223年)。





元来大


首先,需要确定的是这里面的“楚国”是哪个楚国?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还是秦末的楚国,还是晋宋之际的楚国,还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楚国呢?

其次,这里面,除了恒楚有皇帝,其余的“楚”政权,都是只有王,而无皇帝的。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历代君王

1.楚熊勇 熊勇 (前847年--前838年) 10年

2.楚熊严 熊严 (前837年--前828年) 10年

3.楚熊霜 熊霜 (前827年--前822年) 6年

4.楚熊徇 熊徇 (前821年--前800年) 22年

5.楚熊咢 熊咢 (前799年--前791年) 9年

6.楚若敖 熊仪 (前790年--前764年) 27年

7.楚霄敖 熊坎 (前763年--前758年) 6年

8.楚蚡冒 熊眴 (前757年--前741年) 17年

9.楚武王 熊通 (前740年--前690年) 51年

10.楚文王 熊赀 (前689年--前675年) 15年

11.楚堵敖 熊艰 (前674年--前672年) 3年

12.楚成王 熊恽 (前671年--前626年) 46年

13.楚穆王 熊商臣 (前625年--前614年) 12年

14.楚庄王 熊侣 (前613年--前591年) 23年 春秋五霸之一

15.楚共王 熊审 (前590年--前560年) 31年

16.楚康王 熊招 (前559年--前545年) 15年

17.楚郏敖 熊员 (前544年--前541年) 4年

18.楚灵王 熊围 (前540年--前529年) 12年

19.楚平王 熊居 (前528年--前516年) 13年

20.楚昭王 熊珍 (前515年--前489年) 27年

21.楚惠王 熊章 (前488年--前432年) 57年

22.楚简王 熊中 (前431年--前408年) 24年

23.楚声王 熊当 (前407年--前402年) 6年

24.楚悼王 熊疑 (前401年--前381年) 21年

25.楚肃王 熊臧 (前380年--前370年) 11年

26.楚宣王 熊良夫 (前369年--前340年) 30年

27.楚威王 熊商 (前339年--前329年) 11年

28.楚怀王 熊槐 (前328年--前296年) 33年

29.楚顷襄王 熊横 (前298年--前263年) 36年

30.楚考烈王 熊元 (前262年--前238年) 26年

31.楚幽王 熊悍 (前237年--前229年) 9年

32.楚哀王 熊犹 (前228年--前228年) 2月

33.楚王负刍 熊负刍 (前228年--前223年) 6年

二、秦汉之际的楚国君王

1.楚义帝熊心(公元前208年-公元前206年)3年

2.西楚霸王项羽(公元前206-公元前202)5年

……………


帝国的梦1


楚国君主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从熊绎至熊负刍共计42位君主。

鬻(yù)熊(生卒年不详),又称鬻熊子、鬻子,季连后裔,楚国开国君主熊绎曾祖父,鬻熊曾被历代帝王庙供奉为与吕尚并列的一起辅佐周文王的陪祀。

商朝末年,鬻熊投奔周文王,据《史记》记载,鬻熊如同儿子般侍奉文王(“鬻熊子事文王”)。周成王时,周成王感念鬻熊的功劳而封其曾孙熊绎为子爵,楚国始建。

楚王负刍(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23年),芈姓,熊氏,名负刍,楚考烈王之子,一说楚考烈王弟,战国时期楚国最后一任国君(公元前228年―公元前223年在位)。

公元前228年,负刍的门客杀死楚哀王,负刍自立为楚王。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楚王负刍被俘,楚国灭亡。

楚国国君芈(音Mǐ)姓熊氏,其祖先最早生活在河南新郑(祝融之墟)。

楚国八百年,一代雄主楚庄王征伐列国,争霸中原成就一代霸业,楚庄王是楚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

《楚世家》开篇两次借楚王之口说,"我蛮夷也。"在齐、晋的称霸中,都是作为衬托前者的背景出现。即使后来在楚庄王时,留下"问鼎中原"的成就,也被认为是觊觎"中国"的野心,大概是编、注《春秋》的孔子和左丘都是鲁国人的缘故。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很长时间里,楚国都是东周时期最大的国家,以至于一直有后人感叹为何不是楚国推动了中国的统一。毕竟,留下许多浪漫故事和奇妙想象的楚人,或许要比秦人更有诗意。

比如,《韩非子•喻老》篇就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楚庄王,小时候,看到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故事,内心很受鼓舞,觉得自己一定是块料,暂时的学习成绩不咋地是因为自己不想鸣,等哪天想鸣了,绝对把周边这些同学和老师给震惊了。长大后发现这纯粹是自我陶醉,没大用处,优秀的还是一如既往的优秀,不优秀的想优秀的那也得付出巨大努力方有可能达成,过程中的艰辛不是你想鸣就能鸣的。

楚庄王是接替自己父亲楚穆王的班,当时的楚国国力在当时也是比较强的,楚穆王呢,对于自己的父亲出成王在与齐国和晋国的争霸之战中失败很不甘心,其中一场著名的战役是当时和晋国之间的城濮之战。楚穆王不甘心,于是在自己父亲在考虑继承人问题的时候发动了宫廷政变,杀了自己的父亲。楚穆王上位之后就开始加紧操练兵马,又兼并了周边的一些小国家,同时又联合了一些当时比较强大的两个国家陈国和郑国。楚穆王的抱负还没有实现呢,就去世了,这样历史中著名的霸主楚庄王继位了。

这时楚庄王还不二十岁,而由他的两位老师斗克和公子燮掌控朝政大权。楚庄王不但爱读书,还非常爱思考,刚继位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他就琢磨了,"楚国的贵族势力太大了,特别是若敖氏家族,令尹(宰相)和大司马都是他们的人,这等于朝政大权和军权都被他们控制着,我和傀儡有什么区别呢?干脆我装糊涂得了,让他们互相折腾去吧,等我看明白了再说。"

年轻的楚庄王做起了"千岁爷",只知玩乐,他白天带领人马外出打猎,晚上喝酒赏舞,一眨眼就过了三年,从没把国家大事放于心上。他知道臣下对他的行为很有意见,为了堵住他们的口,便通令全国说:"不许谏,有敢谏者,杀无赦!“

正当此时,晋国趁楚国忙于丧事,又重新会合诸侯,立下盟约,随后又把楚国拉过去的陈、郑等国又笼络到自己的范围中去,而楚庄王却表现得无动于衷,这使楚国的大臣们非常着急。

大臣伍举,也就是伍子胥的祖父,就来了个拐弯抹角的进谏。一天,大臣伍举来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左手抱着郑姬,右手搂着越女,坐在乐钟之间,看到伍举,并不愿理睬。伍举心情沉重地说:"臣听闻大王心情烦躁,我来给大王讲个谜语故事,为您解解闷。我这有个谜语,别人让我猜,我竟想了一天一夜也想不出,我想大王您是个有才学的人,一定能猜得出。因而赶过来请教您!“

伍举说:“楚京有大鸟,梄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费解。”

实际上,伍举这话是在说楚庄王。伍举把楚庄王比喻成了不飞不叫的神鸟——三年吃喝玩乐,可不是不飞不叫吗?

这就有点意思了,楚庄王总不能说,爱卿你看走眼了,我不是什么七彩神鸟,我只是只麻雀吧。

楚庄王也是个明白人,一听就知道是在说自己。他哈哈大笑道:"这只鸟三年不飞,是在养精蓄锐呢。等着瞧吧,要么不飞,一飞就得冲天;要么不叫,一叫就要惊人。"

当时进谏的还有大夫苏从,相较于伍举这种暗喻式的进谏方式,苏从就比较撒泼了,一哭二闹三上吊,就是抱着必死的心来的,一定要骂醒楚庄王。

不过楚庄王并没有降罪于他,只是把他打发回去了。

除了这些献谏的大臣,还有一位"忠臣"打动了楚庄王,那就是王后樊姬。

她可是楚庄王的贤内助,在他还沉迷打猎的时候,樊姬就一直劝他要办正事,别整天浑浑噩噩的,不吃鸟兽之肉来抗议,这让楚庄王甚是感动。

之后为了不让楚庄王沉迷女色,耽误霸业,更是主动帮其选出一些容貌俱佳,品德良好的妃子进宫侍奉。平日里作为监督者,督促楚庄王不断上进,为"问鼎中原"打基础。

这么多的忠臣进谏让楚庄王认识到干正事的时机到了,此时的楚国发生大饥荒,人们缺衣少粮,楚国西部的庸人还出来作乱,在短时间内攻下了楚国边境的几座大城,马上就要打到天子脚下了。

楚庄王立马解散乐队,走出后宫,开始打理朝政,该杀的杀,该提拔的提拔,楚国国内政局大变,对外出兵镇压庸人叛军,让楚国重新回到正轨。

在楚庄王一系列举措之下,楚国国内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但是周边依然动荡,先不提晋国虎视眈眈,就是周边的小国和山戎夷、越仍然不时的骚扰边境。当时的楚国还没有什么家底儿,楚庄王一咬牙,决定勒紧裤腰带,凑足军费,先拿曾经的铁杆小弟庸国开刀,一战定天下。

他首先采纳了大臣为贾的意见,于公元前611年起兵伐庸,很快便平定了庸国的叛乱。其他弱小国家看到庸国失败,也都选择向楚国称臣。

公元前608年,楚国剿灭庸国后,又出兵讨伐宋国,大获全胜,夺得战车五百乘。这五百乘是什么概念呢?古代有个说法叫作千乘之国,有一千乘战车的国家那绝对是强国了,而楚庄王一次讨伐就获得了五百乘战车,这在当时可是个爆炸性的新闻。几乎一夜之间,楚庄王的名号传遍了大江南北。这一年,楚庄王二十六岁。

据《左传·宣公三年》所载,公元前606年,晋国发生了政变,晋灵公被干掉了。楚庄王知道机会难得,于是趁着晋国无暇他顾,立即派兵北上,远征戎族。楚庄王率领楚国军队前往讨伐陆浑之戎。陆浑之戎是戎族部落的一支,原居于瓜州(今陕西秦岭西端及陇山一带),秦国强大以后,他们被秦穆公驱赶到陆浑(今河南宜阳南)一带,因而被称为陆浑之戎。陆浑之戎当然无法与楚国军队抗衡,很快就被打败了。然而,楚国军队在取得胜利后,并没有班师回国,而是在楚庄王的带领下,直抵洛水之滨,到了周王朝的都城洛阳城下,显示出楚庄王夺取中原政权的雄心。

为了震慑周天子,楚国军队在周王朝的边境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以显示自己武力的强盛。

在接见王孙满时,楚庄王居然问九鼎之大小轻重。九鼎为大禹所铸,中国有九州,故铸九鼎,在商周奉为国宝,是天子的标志。楚庄王问九鼎,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在当时的周天子和中原诸侯看来,是大逆不道的。这就是后世问鼎的来历。

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平定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突起来。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东)和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晋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的败仗,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黄河边。船少人多,兵士争着渡河,许多人被挤到水里去了。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头都砍了下来。

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来,一直抬不起头来。这回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杀人呢?"

说着,立即下令收兵,让晋国的残兵逃了回去。打那以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成了霸主。

楚庄王在险恶环境中成长,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他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化解国家危机。志得意满的楚庄王欲代周而取天下,明君贤臣、风云际遇造就了楚庄王的雄图霸业。史书称"现兵周疆、问鼎轻重",标志着楚国已进入空前强盛时代。

初建南方

鬻熊是芈姓季连部落酋长,在商衰周兴时,审时度势,率族及时投靠周文王,参加了灭商的斗争,受到周王室的重视,给予“子”的封号,臣属于周。《史记·周本纪》记载:“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史记·楚世家》 “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 [7] 鬻熊是楚国的最早缔造者。楚人后来感念其功,把他与祝融一样,作为祖先祭祀。

鬻熊死后,其后熊丽、熊狂仍处于周文、武王时期。到熊绎时,周成王“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姓,居丹阳”。熊绎与鲁、卫、晋、齐等姬姓国或姻亲国一样,“俱事成王”。周成王初立年幼,周公旦摄政,“管、蔡启商,间王室” [8] ,西周并把奴隶制推向极盛阶段。周王室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再一次对鬻熊之后熊绎封于楚蛮之地,并有明确的姓和都城。所以有学者以为,此时才有“楚”这个正式的国号兼族名。 [9] 从鬻熊至熊绎历代居丹阳后,丹阳就成为楚人立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楚人在立国之初鄀国盗牛一事,相互佐证了芈楚建国之初的贫弱状况。 [10] 在这之后,熊绎带领国人开始了“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楚人初居丹阳,只是弹丸之地,其后,即以此为立足点,向南推进,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

楚人立国后,与中原诸侯一样,必须按时述职进贡。熊绎携带桃弧棘矢等地方特产,涉渡汉水、丹江,翻越秦岭,风尘仆仆,以事天子。楚人除贡桃弧棘矢外,还贡苞茅。在岐阳会盟上,熊绎管理置茅缩酒,并与鲜卑首领一起“守燎”,是无资格参加诸侯盟会的。这一方面说明熊绎地位之低下,另一方面也说明楚国不仅有进贡苞茅的义务,其国君还须亲自主管缩酒仪式和“守燎”祭天。

勃兴之势

周共王时,楚国一方面卑事周王室,一方面“筚路蓝缕”,辛勤开发,国家已呈勃兴之势。所以到周昭王时期(约前1000年),周、楚关系开始紧张起来了,周昭王集中全力,打击楚国。周昭王十六年(约前985年),周昭王伐楚,领军渡过汉水,深入荆楚一带。

周昭王十九年(约前982年),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这次渡汉水时,阴风骤起,气候恶劣,将士惊恐,军队大部丧失。这次失败归咎于天时不利,实际上周王朝军队当遭到楚军强有力的伏击。约周昭王二十四年(约前977年),周昭王全军复没,周人讳言此事,模糊地说“南巡不返”。就是楚人起而抗周,设计献胶粘接的船只,船驶至中流,胶液融化,船只解体,周昭王及其部众,溺水而死。这就是所谓的“昭王南征而不复”。此后,周王朝由盛而衰,楚国则日益发展强大,逐步走上与周王室分庭抗礼的道路。

周穆王西征时,东土的徐偃王联合徐奄诸部乘机发动叛乱,举兵伐周。周穆王闻讯后急忙回军东向,并不得不向楚国求援。楚国大举出兵,与周王朝一起攻打徐偃诸部,徐偃王败亡。 [14] 熊绎下传四代至熊渠时,楚国已巩固了自己的根据地,开始向周围地区开拓。周夷王时,各诸侯开始轻慢周天子,而楚君熊渠在江汉一带的民心和威望很高,遂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 [15] 并立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

周厉王时,强化国家机器,垄断国家资源,对周边“荒服”地区,不断攻伐,荆楚亦不例外。 [11] 熊渠为了保存实力,避免与周王朝正面冲突,于是自动去其王位,取消对儿子的分封,继续臣服于周。熊渠的这一方针,对后来楚国国君影响很大,奠定了后来楚国立足于江汉、争霸中原的战略基础。熊渠自称“蛮夷”,“不与中国之号谥”,成为楚人一大精神支柱。楚人长期以来师夏师夷、以夏变夷,创造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荆楚文明,与这一战略思想是分不开的。熊渠不愧是楚国历史上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周桓王时,熊通不满自己爵小,以其先祖鬻熊子事文王 [7] ,通过汉阳诸姬向周天子讨要更高级的爵位。遭拒后在前704年自称为王(后谥武)。

争霸中原

熊通之子楚文王定都于郢,此后为扩充领域,楚国与其他诸侯国经常发生战事。楚成王时,楚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成王四十年(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大败,晋师“三日馆谷”,向周天子献楚捷“驷介百乘、徒兵千”,但是此战并未损耗楚国实力,楚中军全身而退,楚国仍然不断向中原小国扩张势力,陈、蔡、许、郑并未一面倒向晋国,比如陈国仍然一直向楚国进贡,此战后过了几年,楚穆王又开始北上扩张势力。

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楚穆王卒,子熊旅立,是为楚庄王。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 [16] 三年后改革朝政,攻灭庸国,开始争霸战争。楚庄王八年(前606年)春,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以“勤王”名义攻打陆浑之戎(散居黄河南、熊耳山北之阴地,又称阴地戎),至于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边境陈兵示威,“观兵于周疆”。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周大夫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在接见王孙满时,问九鼎之大小、轻重。九鼎是天子权力的标志。楚庄王问九鼎,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由自己取而代之。王孙满见楚国国势炽盛,只得委婉地答道:“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一方面以“楚国折钓之喙,足以为九鼎”表示蔑视;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取代周王室条件还不成熟,便退兵了。 [17] 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楚围郑国,迫郑降,晋国派兵救郑,两军于邲会战,晋大败,晋国中军、下军几乎全军覆没,左传中描写当时晋军渡河逃跑的惨状:“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此战后,楚庄王欲将晋军的尸体堆积在黄河边,筑成“京观”,被大臣劝止,成为成语“止戈为武”的由来。此后,陈、蔡、许、郑俱从楚。楚庄王二十年(前594年),楚围宋,宋告急于晋,晋不能救,宋遂与楚言和,尊楚。这时中原各国除晋、齐、鲁之外,尽尊楚庄王为霸主,确立了楚庄王在春秋五霸的历史地位。史载,透过战事,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国。邲之战后,楚庄王称霸中原,但是晋国国势犹不可忽视,楚、晋、齐、秦这东南西北四大国围绕中原小国进贡的争霸战争,暂时让楚国获得优势。

楚共王十六年(前575年)鄢陵之战,楚国被晋国击败,但楚国中军未损,此战只是暂时阻挡了楚国北上的势头。楚康王三年(前557年)晋国在湛阪之战再次击败楚国,攻到楚国方城之外(今河南方城至泌阳间),但这次战役在左传中只有一句话,在《史记·楚世家中》也无记载,估计是晋国军队与楚国边防军队之间的小规模冲突。

此后,晋国内乱,国力衰退,也无力再与楚国争霸中原,转而支持吴国对抗楚国。中原诸小国,苦于连年战争,期盼和平,于是宋国的向戎多方奔走,约合晋楚两国,并会同各诸侯国召开了盛大的弭兵之会,"弭兵"是停止战争的意思。楚康王十四年(前546年),弭兵之会在宋国举行。晋、楚、齐、秦、宋、鲁、郑、卫、陈、许、曹、邾、滕、蔡等14国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晋国和楚国共为盟主,各国共订盟约,不再打仗;除齐、秦外,各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弭兵之会的结果是晋楚两国平分中原霸权。

受挫于吴

楚康王十五年(前545年)冬,楚康王、令尹子木(屈建)卒。楚康王子熊麇继位,是为郏敖。康王弟王子围为令尹。郏敖幼弱,军政大权实为王子围所掌握。王子围是一位野心勃勃、觊觎王权的人,楚灵王元年(前540年),王子围篡位自立,是为楚灵王。楚灵王是一位立志兴霸、夺取天下的雄心勃勃的君主。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几度大规模地对吴国用兵,结果还是无功而罢。楚灵王连年穷兵黩武、对外扩张不止,这次又远离都城对吴用兵,时值寒冬,雨雪连绵,军民不稳。原来被楚灵王打击或剥夺的大姓贵族及其他反对力量,乘机叛乱,夺取政权。 [18]

楚平王即位后,一反楚灵王之所为,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楚平王“息民五年”后,政局日趋稳定,国势亦渐恢复,即可向外图谋进取时,却因贪恋女色,重用佞臣,从而把楚国引向歧途。楚平王一反常态,忠奸不分,听信佞臣费无极,杀忠臣伍奢、伍尚,迫使足智多谋、颇有才干的伍子胥出逃,对属国问题又未妥善处理,这对后来与吴的争夺都是不利的。楚平王十年(前519年)秋,吴王僚见形势对吴有利,遂出兵伐楚,攻打州来。楚令尹子瑕率楚、顿、胡、沈、蔡、陈、许等七国军队驰援,吴军在钟离(今安徽凤阳东)抵御。楚令尹子瑕卒于军中,军无斗志。吴王僚与楚等国军队战于鸡父,楚军大败。 [18] 楚平王卒,子熊轸立,是为楚昭王。楚昭王十年(前506年),吴王阖闾派伍子胥、孙武率军攻打楚国,在柏举之战中楚军大败,吴军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楚几乎覆亡。这时越王勾践趁机攻打吴国,秦国也出兵帮助楚国,在这样形势下,楚将子西率领楚军回击吴军,接连取得胜利,光复了楚国。

楚惠王即位后,各国形势继续出现新的变化。吴王夫差击败越王勾践后,轻视越、楚,全力北上争霸。为伐齐、晋,于楚惠王三年(前486年),吴王夫差组织民力,筑城于邗(今江苏扬州市境),凿邗江(邗沟),南引江水,北过高邮西,折东北入射阳湖,至今淮安北入淮,以通漕运,然后挥师北上,在两次打败齐国、并迫使伍子胥自杀后,楚惠王七年(前482年)大会诸侯于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与晋定公争先歃血(争做盟主)。不料越王勾践经整顿休息后,国力已渐恢复,趁夫差北上、国内空虚之机,出兵袭吴,攻破吴都姑苏。夫差闻讯,仓皇回军,但已无能为力,只得以厚礼请和,越王勾践自度一时不能灭吴,就允其和。从此,吴让位于越,已无力再与楚争战,楚国长期受累于东吴的局面即告结束。

变革兴邦

战国初期,楚惠王继续执行安邦定国、伺机发展的方针,在对外争夺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楚惠王十六年(前473年),越灭吴后,勾践称霸诸侯,势盛一时。勾践为了缓解与楚国的关系,主动以淮上地与楚,此则有利于楚国的进一步东向。其后,楚通好于秦。两年后,即楚惠王四十四年(前445年),楚又灭掉了杞国,自此,楚东拓疆土至泗水之上,尽有江淮以北之地。楚惠王五十七年(前432年),楚惠王卒,但国威不减,第二年,即楚简王元年(前431年),楚又灭掉了莒国(今山东莒县)。楚惠王在位五十七年,继承楚昭王事业,利用春秋末战国初各国内部变动、无力外顾和越国衰败之机,与秦和好,积极向东开拓,使楚国重又复强,以大国强国的地位步入战国的行列,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楚惠王不失为春秋战国之际的楚国又一有作为的国君,他和楚昭王一样,为楚国的复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楚悼王元年(前401年),楚悼王立。其时,由于各国竞相改革成功,重又开始激烈的争夺。这时的争夺与春秋时期的争夺已明显不同,过去是争夺与国,旨在立威定霸;现在则是争城略地,吞并他国,具有新的封建兼并战争性质。楚悼王十五年(前387年),魏武侯主动帮助齐田和谋求诸侯,齐与三晋结怨暂时得到消解。此后,魏、秦争夺进一步激烈,赵徙都邯郸,韩则全力攻打宋、郑,严重地威胁着楚国。国外形势严峻,国内社会矛盾尖锐,迫使楚悼王不得不寻找出路,以摆脱困境。正在此危殆之际,在魏国协助李悝改革、抗秦有功的吴起来到了楚国。由于吴起在魏国政绩卓著,军功赫赫,所以一到楚国,就受到楚悼王的重用。先任为宛(今河南南阳市)守,防御韩、魏。一年以后,晋升为令尹,主持变法。 吴起变法是在楚悼王的直接支持下进行的,而楚悼王是在其父楚声王被“盗”杀后,由楚国“国人”所立,故其政权已具有新兴的封建性质。吴起来自魏国,其变法措施也如同魏国李悝变法,因而吴起变法,实际上是在新兴政权主持下的一次具有封建性质的改革。正因此,所以变法雷厉风行,立竿见影,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正当变法顺利进行、楚国又朝气蓬地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时,楚悼王二十一年(前381年),楚悼王不幸病逝。早就对吴起变法怀有刻骨仇恨、蓄谋杀害吴起的旧贵族势力,乘机作乱,围攻吴起。吴起机智地伏在楚悼王尸体上,旧贵族用乱箭射杀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遗体。随着楚悼王与吴起的死去,楚国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也就夭折了。

重拾霸业

楚悼王卒后,由其子臧立,是为楚肃王(前380—370年)。楚肃王在位十一年,因为吴起变法失败,七十余家宗亲权贵遭到诛戮,楚国一时空虚,政局显然也动荡不安。楚肃王为了稳定统治,对外妥协退让,未主动出击。

楚宣王为扩展地域,亦乘秦、魏激战之机,沿汉水西上,褒汉之地旋即为楚所有。巴、蜀真空,楚国势力遂伸入到巴蜀地区。楚宣王十六年(前354年),魏攻赵,进围邯郸,形势严重,赵向齐、楚同时求救。对此,楚国君臣专门作了讨论,商议对策。楚宣王采纳了景舍的意见,派景舍起兵救赵。楚国既夺取了魏国的土地,又救赵助齐,与赵、齐结好,魏国则不敢得罪楚国,在关键时刻,同意景舍出面为齐、魏调解。在魏、齐、赵争战中,楚国举足轻重,获利最多,堪称“强国”。可见楚国当时君臣团结,政治稳定,国力强盛,为中原各国所畏惧。楚宣王、昭奚恤、景舍等对当时楚国的恢复与强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显然,这是楚国自吴起变法失败后,楚肃、宣王坚持奉行休兵自重的策略所取得的。 [20]

楚宣王三十年(前340年),楚宣王卒,子楚威王立。楚国吴起变法及其后,注意向南发展,北境争夺又日趋激烈,越国于前379年(楚肃王二年,越王翳三十三年),又将都城迁回吴。前342年,越王无疆即位后,国势一时炽盛,兴师伐齐攻楚,“与中国争强” [21] 。楚威王六年(前334年)齐、魏“会徐州相王”后,齐、楚矛盾表面化,越乘机举兵攻齐。齐国为了把祸水泼向楚国,便派人前往越国游说,于是在楚威王七年(前333年)徐州之战的同时,又发生了越、楚之战。在楚国有力的打击下,越国已亡,吴越之地尽为楚国所占有。楚威王一至十一年(公元前339年—329年),楚军攻陷巴国国都江州(重庆渝中区)及其北的陪都垫江(重庆合川区),并进入云南和四川西南部。故《史记·秦本纪》曰:“楚南有巴渝,过江南有黔中、巫郡。”楚宣、威王统治四十年,励精图治,对外利用矛盾,伺机出击,使楚国在战国中前期成为雄踞大江南北一泱泱大国。 [20]

最终涅槃

楚威王十一年(前329年),楚威王卒,子熊槐立,是为楚怀王。楚怀王在即位后,开始重用屈原等大臣,针对主要弊政进行一系列的革新,却引来楚国贵族一致性的反对。日久,难以抵挡反对声浪的楚怀王遂意兴阑珊,变法终告失败。秦国东进,韩、魏屈服,秦、齐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雄踞南方的楚国,西邻秦东接齐,地位极其重要,是制约齐、秦争雄的关键力量。商於之地六百里,当在今丹水流域一带,是秦、楚相接地段,武关在其中,物产富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秦国准备对齐国发起进攻,但这时正值楚结齐,齐、楚“方欢”、“交善” [22] ,秦惠文王很忧虑,与张仪商量对策。张仪自告奋勇,前往楚国游说,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为条件,要楚怀王“闭关绝齐” [22] ,待楚、齐绝交后,张仪只承认献地六里。楚怀王见受到欺诈,恼怒至极,举兵伐秦,结果惨败,这就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张仪“诈楚”事件。

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年),楚、秦间的大战全面展开,秦大胜,斩首八万。又攻楚之汉中,取地六百里,仿楚制,亦设置汉中郡。楚怀王十八年(前311年),秦又攻楚,攻取了召陵,楚国无力还击。 [23] 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楚怀王被秦昭襄王骗去秦国,客死咸阳,楚国国势迅速衰弱。

楚顷襄王时代,秦国多次伐楚,拔西陵、巫、黔中等地,于公元前278年攻入楚都郢城,烧毁夷陵,屈原闻讯投河自尽。楚顷襄王迁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聚集了东境的十多万兵力,成功收复之前被攻陷的十五座城池,以此来抵御秦国。

前263年,楚考烈王继位,任用春申君为令尹,春申君派兵助赵国解邯郸之围,又领兵灭鲁国,楚国一度复兴。但前241年,春申君组织东方国家最后一次合纵,但被秦军所败,楚考烈王怕秦国报复,再次迁都至更东面的寿春。前238年,楚考烈王死后,春申君门客李园发动政变杀害春申君,楚国国力更加一蹶不振。

秦王政亲政后,知楚将项燕擅战,先遣李信为将,领二十万兵马,欲灭楚,败,被入两壁,杀七都尉。再遣老将王翦,统秦师六十万,相持一年,前223年,大败楚军,俘虏楚君负。项燕扶持的熊启也很快被俘杀,楚国灭亡。


跪射俑


楚国君主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共47位。楚国最后一代国君为义帝,即楚怀王熊心。 楚国国君芈(音Mǐ)姓熊氏,其祖先最早生活在河南新郑(祝融之墟)。 中文名 楚国君主 外文名 The King of Chu state 民 族 华夏族 所处时代

全表 国君称号\t姓名\t在位时间\t在位年数\t备注

楚熊蚤(鬻熊)\t熊蚤楚熊丽\t熊丽\t\t\t楚熊蚤的长子,陆终第六子季连的第29世孙 楚熊狂\t熊狂\t\t\t 楚熊绎\t熊绎\t\t\t周成王封其为诸侯,子爵,地五十里,都于丹阳 楚熊艾\t熊艾\t\t\t 楚熊黵\t熊䵣\t\t\t 楚熊胜\t熊胜\t\t\t 楚熊杨\t熊杨\t\t\t又作熊锡、熊炀 楚熊渠\t熊渠\t\t\t楚国始称王,熊渠封自己三个儿子为王,公然对抗周室,后恐周厉王讨伐,自去王号 楚熊挚\t熊挚红/熊挚\t\t\t又作熊挚红 楚熊延\t熊延\t?-前848年\t\t 楚熊勇\t熊勇\t前847年-前838年\t10年\t 楚熊严\t熊严\t前837年-前828年\t10年\t 楚熊霜\t熊霜\t前827年-前822年\t6年\t 楚熊徇\t熊徇\t前821年-前800年\t22年\t 楚熊咢\t熊咢\t前799年-前791年\t9年\t 楚若敖\t熊仪\t前790年-前764年\t27年\t 楚霄敖\t熊坎\t前763年-前758年\t6年\t 楚蚡冒\t熊眴\t前757年-前741年\t17年\t《韩非子》称其为楚厉王,卞和始献和氏璧 楚武王\t熊通\t前740年-前690年三月\t51年\t前704年,自立为武王。卞和再献和氏璧 楚文王\t熊赀\t前689年-前675年六月庚申\t15年\t楚文王元年,楚国迁都郢都,得和氏璧归楚王室所有 楚堵敖\t熊艰\t前676年-前672年\t5年\t 楚成王\t熊恽\t前671年-前626年十月\t46年\t 楚穆王\t熊商臣\t前625年-前614年\t12年\t 楚庄王\t熊侣\t前613年-前591年秋季\t23年\t一名旅,春秋五霸之一 楚共王\t熊审\t前590年-前560年\t31年\t出土楚国文献写作龚王 楚康王\t熊招\t前559年-前545年九月以后\t15年\t 楚郏敖\t熊员\t前544年-前541年冬季\t4年\t 楚灵王\t熊围\t前540年-前529年五月\t12年\t原名围,即位后改名虔 楚王比\t熊比\t前529年春季-前529年五月\t未改元\t即楚訾敖,或称楚初王 楚平王\t熊居\t前528年-前516年九月\t13年\t原名熊弃疾,即位后改名熊居 楚昭王\t熊珍\t前515年-前489年七月以后\t27年\t出土楚国文献写作卲王;吴王阖闾来攻,破楚,昭王奔于随;楚昭王11年迁都鄀都,后复迁回 楚惠王\t熊章\t前488年-前432年\t57年\t又作献惠王;白公胜乱楚,公子高和沈诸梁平乱。楚惠王复位,楚惠王之际迁都鄢都,后复迁回郢都 楚简王\t熊中\t前431年-前408年\t24年\t又作柬大王 楚声王\t熊当\t前407年-前402年\t6年\t又作声桓王 楚悼王\t熊疑\t前401年-前381年\t21年\t楚悼王用吴起改革,楚国强盛,败三晋,西却秦,天下诸侯畏楚之强 楚肃王\t熊臧\t前380年-前370年\t11年\t 楚宣王\t熊良夫\t前369年-前340年\t30年\t楚国达到战国最强局面【宣威盛世】 楚威王\t熊商\t前339年-前329年\t11年\t楚国达到战国最强局面【宣威盛世】 楚怀王\t熊槐\t前328年-前299年\t30年\t前299年被秦扣押,3年后死在秦国 楚顷襄王\t熊横\t前298年-前263年秋季\t36年\t前279年(楚顷襄王21年)秦攻破楚国都城郢都,顷襄王迁都陈郢,屈原于同年投江自尽 楚考烈王\t熊元\t前262年-前238年\t25年\t楚考烈王10年迁都矩阳;楚考烈王22年迁都寿春 楚幽王\t熊悍\t前237年-前228年正月\t10年\t一说为春申君之子 楚哀王\t熊犹\t前228年正月-前228年三月\t未改元\t一说为春申君之子 楚王负刍\t熊负刍\t前227年-前223年\t5年\t前223年,秦灭楚 昌平君\t熊启\t前223年-前223年\t\t兵败身死 楚后怀王\t熊心


分享更快乐


楚国没有皇帝,因为在秦朝以前,只有王。

在战国末期,秦国灭六国之后,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王”已经不能代表自己的功绩和地位,于是给自己创“皇帝”这个称号,后朝沿袭,“皇帝”成为了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现在仍实行君主制的国家,大多数也是王,如泰国国王、英王,但也有例外,如法国皇帝拿破仑,日本天皇。

如果张楚也算楚的话,那么张楚王陈胜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包括霸王项羽的任何一任楚王。

秦朝末年(公元前209年7月),包括陈胜与吴广在内的900名贫苦农民,去渔阳驻守边地。由于延误了时间要都被杀头,陈胜与吴广一起号召起义,迅速组织了一批农民为主的队伍,并占领了蕲县大泽乡,史称大泽乡起义。

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推翻强大的秦王朝的导火索,严格意义上讲,刘邦、项羽都算是陈胜的部下。

陈县是东周陈国的都城,又是楚国末期的国都。陈胜在占领陈县后自立为王,国号张楚,即张大楚国之意。

陈胜可不是普通的农民,年轻时就说过“苟富贵,毋相忘”及“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的话,起义后又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可见其有志向有胆识。

半年后,由于内部矛盾及农民起义的局限性,轰轰烈烈的起义浪潮渐渐衰竭,队伍溃败,首都沦陷,陈胜也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所杀,起义失败。陈胜死后,受到了普遍尊重,名气比生前大得多。史学家对陈胜的评价都很高,司马迁专门为他作传,并归于与王候等同的“世家”一类,司马光称他的部队为“兵”,而不是贼。

有趣的是,车夫庄贾竟因杀陈胜而蹭了流量,得以千古留名。





老囚牛


楚国没有皇帝,本身发源于河南淅川一带的楚国由于不受周王室(当时最高统治者是王)看重,属于“子爵”。

《烛之武退秦师》里有一句“晋侯秦伯围郑……”,晋国是周王室族亲,所以爵位比较高,为侯爵。而秦国为伯爵,楚国是最低的子爵。

后来由于礼崩乐坏,诸侯做大,各个诸侯国自封为王。

皇帝一词是秦灭六国后一统天下后,秦始皇开始自称皇帝,所以秦始皇为始皇帝,即第一个皇帝。

你的提问不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