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古人防疫的智慧,你绝对想不到……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农民起义军“闯王”李自成进攻北京,崇祯皇帝命后宫嫔妃自杀殉国,自己还亲手杀死了两位公主,其中长女长平公主因用手挡剑手臂被砍断,让自己的贴身太监小毛子带三位皇子出逃,然后跟太监王承恩逃亡至煤山,自缢而死。在大家的心中可能认为明朝的灭亡与明朝末期皇帝昏庸无能、治国无方导致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有关,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明朝的灭亡还与一件事息息相关,那就是发生在明朝末年的那场大瘟疫。

震惊!古人防疫的智慧,你绝对想不到……

闯王李自成

明末鼠疫流行于崇祯六年(1633年),开始的爆发点是山西。崇祯十四年传到河北,崇祯十四年(1641年),鼠疫又传到北京,造成大批的北京人口死亡。其中就包括大批明朝军队士兵,鼠疫在军队里面大肆传播,死亡的士兵数量惊人。明末鼠疫这场大鼠疫是的“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 北京在1643年的8月到12月间,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已高达全城的五分之一。所以当次年的4月,李自成攻进大明帝国的都城北京时,他面对的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但在这次瘟疫爆发期间,一位中医的出现,挽救了不少老百姓的生命,还开创了我们国家最早的传染病学说。这个人就是明朝末期的中医学家吴有性。

震惊!古人防疫的智慧,你绝对想不到……

崇祯皇帝煤山自缢

吴有性,字又可,号淡斋,江苏吴县人,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是“温疫学派”的创始人。他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有《温疫论》一书,开创了一套温热病的辨证论证方案。

震惊!古人防疫的智慧,你绝对想不到……

中医学家吴有性

在明末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温疫流行,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由于医家当时用一般治疗外感病的方法,或用治疗伤寒的方法治疗,或妄用峻攻祛邪之剂,往往无效,甚至导致病情迁延,进一步向危重阶段发展,致使枉死者不可胜数。鉴于以上情况,吴有性潜心钻研,认真总结,提出了一套新的认识,强调这种病属温疫,非风非寒,非暑非湿,非六淫之邪外侵,而是由于天地间存在有一种异气感人而至,与伤寒病绝然不同。不论从病因、病机到诊断、治疗均有区别,使其与伤寒病分开另论,为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瘟疫论》。

吴又可在该书中所列瘟疫病种有发颐、大头瘟、虾膜瘟、瓜瓤瘟、疙瘩瘟,以及疟疾、痢疾等急性传染病,他明确指出这些病都不是六淫之邪所致,而是四时不正之气所为。其症状与伤寒相似而实际迥异,古书从未分别,吴氏一一加以分辨论述阐明,并论著制方。其中著名的剂方有达原饮、三消饮等,示人以疏利分消之法。在治疗上,他提出了一整套祛邪达原理论,临床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还有他的“疠气”之说,首先肯定它是一种物质,“物者气之化也,气者物之变也”,从而否定了疫病之由是“非其时而有其气”的旧观点。他还指出疠气是多种多样的,有特适性的,更有偏中性的。这就从病因学方面将温疫与一般外感病区别开来,并与伤寒病加以区分。吴氏突破了六气致病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新的传染病病原观点。这些,已被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所证实,这是吴氏对温病学的一大贡献。

创立了达原饮一方以治疗温疫。达到使邪气尽快从膜原溃散,以利于表里分消的目的。方中槟榔能消能磨,为疏利气机之品,可以除伏邪,又可治岭南瘴气;厚朴亦属疏利气机之品,可以破戾气之所结;草果辛烈气雄,可以辛散以除伏邪蟠踞。三味药物相合协力,以使气机疏利,直达巢穴,促使邪气溃散,速离膜原。方中又用知母以滋阴,盖温疫之邪性属温热,易伤津液之故。热伤营血,故加芍药以和血,再加黄芩以清燥热之余,用甘草以调和诸药。药虽七味,却能调畅气机,透达膜原,故为治疗温疫之邪的主方。由于温疫之邪从膜原既可入里,又可出表,故而经常兼见表里症状,吴氏又创立三消饮,以治疗温疫之邪出入表里,表证、里证、半表半里之证兼见者。三消饮即达原饮再加大黄、羌活、葛根、柴胡、生姜、大枣而成。

他创立了温疫学说,领先西方世界200年。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温病辨证论治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学术见解,充实了中国医学温热病学的内容。其学术思想使温疫学说独立成体系,对中国医学的贡献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对于古人的智慧您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