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是如何“吸貓”的?

陳韜


“吸貓”一詞,是一個非常流行的現代網絡用語,指的是主人對貓咪的各種喜愛動作。但是吸貓可不是現代人才有的特徵,尤其是宋代,現代愛貓人士幹過的事兒,人家在一千年前,早就都幹過了。

我們先來說說貓。宋代《夢梁錄》中記載,“貓,人畜之捕鼠,有長毛白黃色者稱曰‘獅貓’,不能捕鼠,以為美觀“,也就是說,宋朝時期就已經分為捕鼠和不捕鼠兩種貓了,不捕鼠的貓長得漂亮,受到人們喜愛,便用來當寵物養。

我們來看下幾幅宋畫,從這些傳世的宋朝畫作中,常可看到寵物貓的蹤跡。可見,宋代人養貓已經是非常普遍和時髦的事情了。

宋朝畫作《蜀葵戲貓圖》與《冬日嬰戲圖》

宋朝畫作《蜻蜓花狸圖》與《狸奴小影圖》

那宋人都是如何“吸貓”的呢?對於養貓這件事兒,宋人可是認真的。

南宋詩人陸游

首先,和我們現代人一樣,他們會為自己的愛貓取個名字,大詩人陸游晚年以貓為伴,他養的貓似乎都有名字,什麼“粉鼻”“雪兒”“於菟”。給貓起名字,大概就是將貓視為家中成員了。這裡提到陸游,大家都知道是非常著名的愛國詩人,不得不提的是他可是歷史上有名的愛貓之人,是中國給貓寫詩最多的詩人。他的這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雖然身在村裡床榻上,但心中仍不忘報效國家。但是,各位知道這首詩的上半段嗎?“風捲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啊,外面狂風暴雨的真可怕,家裡多暖和啊,我和貓才不要出門呢!”千言萬語,都及不上一句“我與狸奴不出門”,多麼可愛的一位詩人。

宋人養貓還特別講求儀式感。不像我們現代人,隨便討要一隻貓養就是了,他們養貓可是要用“聘”的,親戚、朋友、鄰居哪家的母貓生了小貓,你想養一隻,就要準備一份“聘禮”。何以見得呢?黃庭堅的《乞貓》詩這樣寫道:“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陸游的《贈貓》詩裡也寫了:“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詩句中都提到了“聘”。那“聘禮”會準備些什麼呢?通常是一包紅糖,或者一袋子鹽,又或者是一條魚,用柳條穿著。這一“聘貓兒”的習俗,一直保留到上世紀80年代。可見,在宋朝人的觀念中,貓就如一名新過門的家庭成員。宋人之風趣,盡在如此。

陳寅恪先生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從小小的養貓這件事上,我們就能體會到宋朝人過著的是“宋瓷一樣精緻的生活”,這也正是我們所想了解的最真實的南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