綢都原創:老家有過燕子窩(散文)


綢都原創:老家有過燕子窩(散文)

作者簡介:賈海,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龍蟠初中語文一級教師。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會員、南充市作家協會會員、南充市散文學會會員、南充市網絡作家協會理事、南充市嘉陵區文聯委員。在各級各類報刊雜誌發表散文20餘萬字。

綢都原創:老家有過燕子窩(散文)

作者近照

早些時候,老家的瓦屋居住著兩窩燕子,一窩在樑上,一窩在簷下。棲居在樑上的是黑背白肚的,棲居在簷下的周身呈麻色。鄉親們稱後一種為麻燕兒。可惜,也不知在哪一年,麻燕便無聲無息地飛走了,直到今天也還沒有回來。人們也就漸漸地把它們淡忘了。

老家的人愛燕子。這也成為一種不約而同的傳統習慣。在鄉親們的心目中,燕子是幸福和吉祥的象徵,會給人們帶來家業的平安興旺。燕子是一種益鳥,不象好吃懶做的麻雀,專門糟蹋青苗和糧食。一尤其是它們一根一根不厭其煩地銜來春泥和草葉兒在樑上辛苦壘窩兒的情景,往往使我幼小的心激動不已。

冬天,人們常常在這個時節表現出一種倦怠的情緒。所以,人們便以急切的熱望盼起燕子來,盼著它們,它們便成群結隊地盈盈飛臨,天變藍了,雲朵也溫存得如處子白淨的面孔。於是,有一個小孩兒手指天空喊:"看哦!小燕子。"

綢都原創:老家有過燕子窩(散文)

另幾個小夥伴循聲望去,有上百隻,不!是幾百只燕子密

匝匝的在兩條平行的電線上交頭接耳地棲落著。它們每唧喳一陣子,在孩子們聽來,都是在快速地背誦著阿拉伯十位數。

枯燥的數字唯有此時才會充滿了童趣與詩情。而那位大叫的

孩子便是我。

母燕抱出燕雛了,小小的嘴巴如一排剛剛拱破土的嫩草

芽兒。燕雛的叫聲使人聯想到嬰兒在搖籃嚶嚶地啼哭。

綢都原創:老家有過燕子窩(散文)

那時,家裡養了一隻白貓。一次,一隻初飛的小燕子落在窗前,遙遠的天空,白色的雲,青青的田野,藍色的誘惑使它一些次次地向外衝翔。它哪裡知道玻璃和空氣雖然一樣透明,卻有著本質上的完全不同。徒勞的夢想使它精疲力竭。就在它一邊喘息—邊對玻璃產生費解時,白貓輕敏地捕到了它。血,一下子染紅了它未豐滿的羽毛。我知道後沒有去打白貓,只是愉愉地哭了。

1987年暮春,別家的燕子也歸來十多天了,.我家的還沒有回來。母親對我說:"燕子是一種很靈的鳥,是不進愁房的。"我並不在意這話。只是在同一年的秋天,爺爺便去世了。這迫使我在哀痛之餘平靜下來,不能不對母親帶有預測意味的話重新思慮一番。這其中自然有點玄虛、神秘,對也罷,錯也罷,可以不去計較。

綢都原創:老家有過燕子窩(散文)

這些年,也許因為老家的瓦屋被樓房取代,也許還有氣候、土壤等其他原因,總之,燕子越來越稀少,燕子大都不願意與人類交朋友了。僅有的一部分也都來得晚,走得早,使天空寂寞,使我更寂寞。

我想念燕子,想念童年,更想念朋友們。無數的翅膀、面孔和背影相疊映的底片都在我的記憶中鮮活起來。我會繼續平靜地活下去,更加樂觀,也更加鎮定。

綢都原創:老家有過燕子窩(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