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玩转手风琴:晚年生活 乐在琴中

全媒体记者 李晨翀

在包南社区一间普通的居民房里,每天都会传出悠扬悦耳的手风琴声,《鸽子》《花儿与少年》《谁不说俺家乡好》……熟悉的旋律、略带沧桑的琴音将人思绪带回到从前,勾人欲探究竟。走进房间,你会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背着十几斤重的手风琴,坐在阳台上,一遍遍地弹奏着经典老歌,那熟练的指法、投入的神情,摇曳的身姿,都让人陶醉。她就是71岁的郑美兰。

说起心爱的手风琴,平时不善言辞的郑美兰立马精神起来,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她告诉记者,手风琴,曾是一代人乃至整个国家的共同记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几乎每一场文艺演出都会出现充当伴奏乐器的红漆黑白键手风琴;周末,许多孩子背着手风琴去青少年宫;文艺团体、街坊里巷,甚至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弹手风琴的年轻身影。不过,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学手风琴的孩子就渐渐少了。

“我从小就喜欢文艺,上学时一直担任班上的文艺委员。记得我上小学时,很想学手风琴,但当时一台手风琴要三四百元,而我们一家每个月收入还不到40元,就算全家人不吃不喝,也要攒上好几年才能买得起一台手风琴。我只好望‘琴’兴叹……”郑美兰有些无奈地回忆道。而她真正接触手风琴,还是在退休以后。

2004年,从我市某机关单位退休后,郑美兰有一次到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的书房里放着一把破旧的手风琴。朋友告诉她,这是自己的孙女学琴时淘汰下来的手风琴。郑美兰听后,眼前一亮,便央求朋友把这台手风琴送给她。没想到,朋友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如获至宝的郑美兰从那时起便重新燃起了儿时学琴的梦想。每天忙完家务活,她就自个儿背着琴开始摸索。慢慢地,郑美兰熟悉了每一个键,每一个音,但是不懂指法,不会识谱。在朋友的介绍下,她找到了一位手风琴老师,进行基础知识学习。

“手风琴的按键很多,音色变化极度丰富,手指要与风箱巧妙结合,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出来。一台手风琴就能撑起一个小型乐队,年轻人学起来都比较难,你能行吗?”面对老师的质疑,郑美兰用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她不仅上课时认真听讲,回家后也会每天背着手风琴,按老师教的练习。

手风琴的左手区域所要按的贝司按钮,因为看不到全凭手来摸,必须下功夫练习。更让郑美兰头疼的是双手的配合,左臂要对风箱引导,她经常是顾了左手操作,就忘了右手按键,一首小曲子要想双手配合好,需要反复练习许多天。手风琴很重,个子瘦小的她经常练得胳膊、脖子都很酸痛,但她却不以为然,她说:“弹手风琴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特别是当我能完整弹一首曲子时,感到特别开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经过16年的刻苦练习,郑美兰能够熟练演奏百余首曲子。老人还说只要有乐谱,不管会不会,她都能演奏出优美旋律。

在郑美兰看来,一台手风琴就像是一支乐队。“它声音宏大,音色变化丰富,手指与风箱的巧妙结合能够演奏出多种不同风格的乐曲,这是许多乐器无法比拟的,也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郑美兰说,弹奏手风琴让她找到了生活的乐趣,让她的晚年生活变得充实,人也变得更开朗自信了。所以,有生之年她要坚持弹琴,直到弹不动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