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险遭亡国,因秦孝公重用一人,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根基!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资治通鉴》

公元362年,年仅21岁的秦孝公在自己父亲死后顺利继位,执掌整个秦国。可是,看着满目苍夷的秦国,看着人烟稀少的秦国城池,想到秦国的河西之地还在魏国的手中不曾收复,还有其余国家对于秦国虎视眈眈,妄图前来瓜分秦国,秦孝公陷入了沉思,于是不久之后就有了这篇号称“天下第一雄文”的求贤令的出世。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


秦国险遭亡国,因秦孝公重用一人,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根基!

秦孝公与商鞅


求贤令的出世,在整个天下迅速传播,一部分有识之士纷纷赶到秦国,面见秦孝公,也正是这次机会,给了商鞅以及秦孝公见面的机会,然而君择臣,臣亦择君,商鞅从卫国而来,因为求贤令特地来面见秦孝公,观察秦孝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史记·商君列传》


秦国险遭亡国,因秦孝公重用一人,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根基!

商鞅剧照


最终,当商鞅分别以帝道王道霸道向秦孝公解说的时候,秦孝公不为所动,当商鞅开始说道富国强兵之法的时候,秦孝公大喜,两个人开始畅谈,从此,秦孝公开始重用商鞅,两人宛如一体一般,配合默契,也正是因此,才成就了千古佳话。


秦国险遭亡国,因秦孝公重用一人,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根基!

商鞅


秦孝公可能想不到,今日的交谈对象在为秦国的崛起过程中做出了怎样大的贡献,秦国能够一统天下,他居功甚伟。商鞅正式入秦,在秦国一展自己的变法抱负。这就是后世有名的变法“商鞅变法”。

秦孝公重用商鞅之后,开始与商鞅对变法进行商议,其中有旧贵族势力的阻挠,变法派与守旧派开始了激烈的争辩,最终在商鞅的争辩之下结束了这次争辩,变法由此开始。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


秦国险遭亡国,因秦孝公重用一人,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根基!

徙木立信


轰轰烈烈的秦国变法在商鞅的主持下开始了,而商鞅为了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特地进行了徙木为信,百姓对于政府的信任增加。于是商鞅对秦国的农业开始了初步的变法,在此之后,秦孝公更是对商鞅大力提拔,任为左庶长,全力支持商鞅的变法。从此之后,秦国强大,成为了西方的霸主。

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记·商君列传》


秦国险遭亡国,因秦孝公重用一人,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根基!

秦孝公


昔年,秦孝公继位的时候,秦国周围群狼伺机而动,周围诸国对于秦国的国土垂涎不止,秦国只能割地以求和,换取喘息的机会,秦国已经到了亡国的地步。然而随着秦孝公对于商鞅的重用秦国开始走向了强国之路。

《后汉书》:时秦孝公雄强,威服羌戎。孝公使太子驷率戎狄九十二国朝周显王。


秦国险遭亡国,因秦孝公重用一人,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根基!

秦惠文王剧照


商鞅的变法奠定了后来秦国一统天下的根基,然而作为其中的重要功臣,商鞅的结局却并不好。秦孝公去世之后,因为商鞅曾经因为变法得罪了公子虔以及新君惠文王,于是被公子虔诬陷谋反,就这样商鞅战败被杀,尸首甚至被带回去进行了车裂的刑法。作为秦国强大的重要功臣,商鞅的死亡不可谓不悲惨!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