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絕命詩”:烏臺詩案與蘇軾的九死一生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詩詞 | 蘇軾的“絕命詩”:烏臺詩案與蘇軾的九死一生

在古代的文人中,最感人的兄弟之情,莫過於蘇軾與蘇轍的兄弟之情,兩人經常互寄詩人,表達思念之情,這些詩文都寫得感人至深,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我們學過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今天分享給朋友們的是蘇軾生死之際寫給弟弟蘇轍的一首詩,這首詩相當於蘇軾的「絕命詩」,其中的兄弟之情感天動地,讓人讀了忍不住落淚。

獄中寄子由(其一)

【宋·蘇軾】

予以事系御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詩詞 | 蘇軾的“絕命詩”:烏臺詩案與蘇軾的九死一生

獄中寄子由二首(其一)蘇軾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獄中寄子由》共有兩首,這是第一首,是寫給弟弟蘇轍(即子由)的,第二首是寫給妻兒的。

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豐二年)四月,由於蘇軾對當時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反對態度,又在詩文中對新法及因新法而顯赫的“新進”加以譏刺,於是政敵便上書彈劾蘇軾,蘇軾被捕入獄,關在御史臺。蘇軾畫像

蘇軾一被捕,眾多親朋好友立即上書營救,弟弟蘇轍則上書請求神宗用自己的官換蘇軾的命,連退隱金陵的政敵王安石,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者乎?」最後是太后大壽大赫天下,太后說只放蘇軾一人就夠了,最終蘇軾才撿回一條命,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蘇軾被捕時,曾與蘇邁約定,送飯只送蔬菜和肉,如果聽到不好的消息,就把二者換成魚。蘇邁嚴格遵守約定一個多月,恰逢糧盡,得出去找人想辦法,便囑託一個親戚代為送飯,卻忘記將與父親蘇軾的約定相告,親戚偶然弄到鮓魚(醃製的魚)就送了過去,蘇軾見狀大驚,以為罪將不赦,於是寫下此詩。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這首詩前有一段序言:「予以事系御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和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說明這首詩是通過獄卒轉交的,他知道獄卒一定會拿給皇帝看,所以開頭就歌頌了一下皇帝,說是自已是咎由自取。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人生百年,如今自己中年喪命,也算是先償還前生的孽債了,只是留下十幾口家人,只能勞累弟弟撫養。

詩詞 | 蘇軾的“絕命詩”:烏臺詩案與蘇軾的九死一生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隨便一處青山,便可埋下我這一身枯骨,只是他年夜雨之時,只剩下弟弟你一個人獨自傷神了。

年少是,蘇氏兄弟一起讀詩,讀到詩人韋應物“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的詩句,兩人都很喜歡,於是相約他日功成身退、對床而眠,共享閒居之樂。所以這一句「他年夜雨獨傷神」,其中的哀慟之情,只有兄弟二人才懂。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但願與子由世世代代都做兄弟,把未了的因緣付諸來生!緣結來生,這是情人之間的盟誓之語,而蘇軾用在自己與弟弟身上,其中的兄弟之情,真是感人淚下,世間再未見這樣的兄弟之情!

詩詞 | 蘇軾的“絕命詩”:烏臺詩案與蘇軾的九死一生

蘇軾的這一次下獄,有諸多友人相救,連政敵王安石也上書相救,弟弟蘇轍代兄受過,被貶筠州,所謂患難見真情,這一次患難,突顯出了蘇氏兄弟之情,而眾多好友,均不避禍,還處處設法營救,足以顯示蘇軾的人格魅力。


詩詞 | 蘇軾的“絕命詩”:烏臺詩案與蘇軾的九死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