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史上最嚴重經濟危機相比慘,美國這次還差點

疫情致使全球資本市場出現罕見的暴跌,就連一向走勢強勁的美國股市也是出現連續的熔斷,這種情形讓白髮蒼蒼“股神”巴菲特也唏噓感嘆。

歷史上曾出現過多次嚴重的全球性經濟危機、股災,這次的危機是不是和之前的有可比性、相近處?

與1929年情形相似


與史上最嚴重經濟危機相比慘,美國這次還差點

面對疫情給全球資本市場帶來的暴跌,很多人用現在的情況來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1929年的經濟危機做比較,究竟是哪個危機與現在有可比性呢?

我們先來看看基礎數據。

從2月12日道瓊斯指數最高點以來,美股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30%,股災造成的市值損失,已經創出新的歷史紀錄。自從1987年股災後設計了熔斷機制以來,第一次熔斷還要追溯到1997年10月27日,道瓊斯指數暴跌7.18%。

也就是說,即使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和金融危機這種強度的大跌,也沒有觸發過熔斷。從股市跳水的速度上說,這一次創造了新的紀錄,甚至超過了1929年導致整個世界大蕭條的那次股災。

如果用下跌的幅度排列,當仁不讓排在最前面的肯定是始於1929年的那次史無前例的股災,從1929年9月到1932年6月期間,美國股市下跌了近90%。之後在羅斯福新政的刺激下,從1932年到1937年期間美股曾經有過一輪反彈。之後1937年3月到1942年4月期間,美國股市又陷入到更長的熊市,下跌60%。接下來就是距離現在最近的那次崩盤——2008年到2009年之間的“金融危機”,下跌56.8%。2000年到2002年期間的“互聯網泡沫危機”以49.1%排在第四,排在第五的是1973年到1974年之間的“滯脹危機”。而最近被廣泛傳播的,導致熔斷機制出臺的1987年的股災,最終只下跌了34%,只能排在第七位。

從持續時間上看,熊市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是1937到1942年,長達60個月。排在第二的是1946年到1949年,持續36個月。1929年到1932年的危機只排到第三,持續33個月。排在第四和第五的分別是2000年到2002年的“互聯網泡沫危機”和1973年到1974年的“滯脹危機”。2008年的“金融危機”居然只以17個月排在第七。

富國大通投資研究部認為,本次股市下跌的背景與1929年、1987年以及2008年的股災相比,有比較多相似之處。歷史上的股災都是大的歷史事件所導致的,比如經濟衰退、戰爭、債務危機等,背後的核心問題是經濟增長失去了動力、財富分配兩級分化、民粹主義抬頭、貿易摩擦不斷、終端需求下降等。

比如1929年的股災,就是在工業革命後期生產力不斷增強的同時,背後的生產關係出現了矛盾,工人收入增長得不到快速提升,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同時政府並未通過任何的手段去幹預經濟,期待市場充分有效可以自行修復,在表面的經濟繁榮最終出現衰退的時候,就開始找各種外因,利用非合理的手段去解決內因問題。在29年經濟危機的時候,美國一開始就在試圖通過貿易爭端、外匯等手段將風險轉嫁給其他國家。我們這次看到美股暴跌的經濟背景跟29年的時候似乎有共同的特點,而新冠肺炎病毒可能是壓倒美股的最後一根稻草。

中信證券認為,目前很多研究將當前美國金融動盪的局面與次貸危機相對比,但二者之間存在較大區別。從危機的起點來看,2008年次貸危機起源於美國經濟增速放緩和加息背景下的金融市場衝擊,次貸市場的崩潰。本次美國面臨的金融動盪則源於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而帶來全球產業鏈受損,直接對實體經濟產生了衝擊。

重溫史上最慘股災


與史上最嚴重經濟危機相比慘,美國這次還差點

既然與1929年的股災有可比性,我們就先來回顧一下當年的情形。

一切都來的悄無聲息。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誰也不會想到這一天會被稱為“黑色星期四”,永久記錄在史冊上。當時的人們還沉浸在股市連續上漲的狂歡中,絲毫沒有覺察到危險已經悄然降臨。

這一天的早晨,人們還在熱議天天上漲的股票讓自己的資產越來越豐厚。很多人相信今天的股市也會一如既往的上漲,因為此前美國到處是一片經濟繁榮的景象,股市經歷10年之久的大牛市。在剛剛過去的三個月中,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從165點上升到258點,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更是由268點狂飆至391點。

當時通用汽車公司總裁說,“人人都應該富裕,我們每個人都是股東。”財政部長信誓旦旦地向人們保證:“這一繁榮的景象還將繼續下去。”胡佛總統更是豪言:“我們正在取得對貧困戰爭決定性勝利的前夜,貧民窟即將從美國消失。” 直到10月22日最負盛名的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費希爾仍舊在《紐約時報》頭條表示:“我認為股票價格還很低。”

早晨剛剛開市,股價就如決堤之水轟然下洩,人們紛紛脫手股票,全天換手1289.5萬股。雖然當天中午多位銀行家和財團老闆決定出資託市,暫時穩住了股票價格,不過這只是暫時的穩定。

1929年10月25日,胡佛總統發表文告說:“美國的基本企業,即商品的生產與分配,是立足於健全和繁榮的基礎之上的”,力圖以此刺激新一輪投資。然而,24日的暴跌只是開始,過了一個週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費了。

1929年10月28日,史稱“黑色星期一”。當天,紐約時報指數下跌49點,道瓊斯指數狂瀉38.33點,日跌幅達13%,這一天,已經沒有人再出面救市。

1929年10月29日,是世界投機史上不可忽略的日子,它被認為是對紐約證券交易所、股民乃至美國經濟歷史上截止當時為止最黑暗最具毀滅性的一天。一個交易日之中有1640萬股票易手,價格幾乎是垂直下跌,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的刷新頻率都差點跟不上股價數字下落的速度!整個交易大廳,賣主像一隻只無頭蒼蠅在大廳裡撞來撞去,期望能夠找到買主。一名交易員將這一天形容為紐約交易所112年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 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著名經濟學家J·K·加爾佈雷斯在他關於股票市場崩潰及前因後果的名作《大崩潰》中,對10月29日股票市場崩潰有一段著名的描寫:

“崩潰的高潮終於在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九日這天來到了:在大風暴來臨前的星期二上午十點鐘,證券交易所大廳裡的大鑼勉強敲響了。大量股票投入市場,不計價格地拋售……出售的不僅是無數小商號的股票,而且大商號的股票也在拋售。……某種股票的行家發現自己一再被爭相拋售股票的經紀人所包圍,而且甚至簡直沒有人去考慮買進。……交易所的情況十分混亂……開盤後半小時內,交易量就超過了三百萬股,到十二點鐘時超過了八百萬股,到一點半鐘時超過了一千二百萬股,鳴鑼收場時,這一天瘋狂交易達到了極端,以一千六百四十一萬零三十股的最高記錄收盤。……根據《紐約時報》的統計,五十種主要股票的平均價格幾乎下跌了四十點。”

從10月24日至10月29日短短的幾天中,道-瓊斯指數一瀉千里,跌幅達22%,創下了有史以來單日跌幅最大百分比;華爾街上令人心悸的股價持續下跌的勢頭直到11月才最終止住。到1932年,道-瓊斯指數較1929年的歷史最高點下降了89%。股市崩盤的危機直接導致5500多家銀行倒閉,美國金融體系瀕臨瓦解,千百萬美國人多年辛勤的積蓄付諸東流。

危險中的機會?


與史上最嚴重經濟危機相比慘,美國這次還差點

“大蕭條”“滯脹危機”和“金融危機”其實對應的是美國經濟的三次轉型,第一次是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後期的轉型,第二次是工業化後期向後工業化時期的轉型,第三次是後工業化時期向信息化時期的轉型。顯然,目前人們面對美國股市這場看似由疫情引發的危機不能被我前面提到的第一種和第二種情況所概括。但是不是第三種情況呢,美國股市即將面對的是一場堪比大蕭條、滯脹和金融危機級別的危機嗎?現在還難以下結論。

有分析認為,美國不會走向經濟崩潰的危機,有三個理由支撐:

1、池子:1929年美國全球化還不行,沒那麼大的池子,放水只能淹自己。現在可以淹全球

2、水龍頭:1929年還是金本位,美元放水必須和黃金儲備平衡。1971年美元和黃金脫鉤後隨便放水

3、控制水龍頭的人:1929年的共和黨還是很有信仰的,堅持小政府不干涉市場。經過1933年民主黨羅斯福和2008年民主黨奧巴馬操盤,現在共和黨也學乖了,也開始搞政府幹涉市場。

所以,股市危機-銀行危機-實業危機-經濟危機,不會向後放任傳導。

除了疫情發展的巨大不確定性,黑天鵝也好灰犀牛也罷,大多是之前已經有預測和分析的,不像1929年那次股災來的毫無徵兆。新冠和油價兩隻黑天鵝,加上美股連續10餘年牛市這隻灰犀牛,成為信心倒塌的三個因素。高盛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美股當前的股市市值/GDP比率已突破200%,最新的市盈率已經非常接近30倍。而與之相匹配的是,在美上市的企業有40%處於虧損狀態。股市的泡沫已經聚集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90年來這三次大的危機都同時標誌著美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也就是說,真正的大危機實際上同時是一次大轉型。危機既是過去一種發展方式不可持續的大潰敗,也同時是一場新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方式的大確立的過程。中文把“危”與“機”放在一起其實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經濟危機就是經濟轉型,經濟轉型必定以經濟危機的方式發生,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發展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