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時期建築的規範求精,促進了工匠精神形成,也扼殺了創新

宋明時期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繁榮的一個時期,在這一時期封建社會的科技水平達到高峰,湧現了許多重要發明,並建立了很多重要行業標準,簡單來說就是“規範求精”。

宋明時期的建築業和建材製造業也不例外,建築承襲唐代而來但設計更加繁複精巧,而且應用模數制建築管理方式,使各個建築構件都有固定的大小和搭配比例,既提高了建築工作效率,又避免了主管官吏的貪汙浪費。因此配套的磚瓦建材的樣式尺寸也固定下來,不再有諸多繁複的形制變化,取而代之的是質量、裝飾逐步細膩美觀、精益求精。

宋明時期建築的規範求精,促進了工匠精神形成,也扼殺了創新

宋代建築

手工業的發展,帶動宋明時期建築業的進步

宋代手工業的發展提升了建築技術的細緻精巧水平,各種建築工作操作方法和工料估算都有嚴密的規定。相較於唐代建築而言,宋代建築趨於秀麗俊挺、輕靈秀逸。建築屋頂坡度加大,大幅度使用減柱法,出現多種形式的殿閣樓臺,高檔建築則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組成剪邊屋頂。

到蒙元統治時期,建築技術雖承襲宋代少有創新,但在建築裝飾方面有很大突破,受宗教影響元代新出現許多伊斯蘭和喇嘛教風格的建築,屋頂各種背脊部出現脊筒子、鴟吻尾部逐漸向外捲曲,琉璃瓦大規模應用。明代則在延續宋代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建築架構制度進一步規範化、出現多種屋頂重疊造型。隨著多民族融合和山水園林營造活動的繁盛,逐步把建築技術與工藝美術融合,在建築裝飾方面可謂精緻細膩、登峰造極。

宋明時期建築的規範求精,促進了工匠精神形成,也扼殺了創新

明代建築(明長陵)

規範求精的磚瓦生產,讓宋明建築更顯精美

隨著建築制度規範化磚瓦生產也向標準化、定型化發展。李誡奉敕編修《營造法式》,作為宋代建築行業的執行標準,對建築涉及的各個行業皆有論述,其中《磚作》、《窯作》在歷史上首次對建築磚瓦的形制和製造做出嚴格的規定,還詳細論述了各種磚瓦在建築中的應用,其中涉及鍋臺、水道、路面、坡道等諸多城市民生工程,這無疑推動了磚瓦建材的生產、應用、普及。

相較於前代而言,宋代已經對燒製磚瓦的窯爐作出相關規定,尤其是對燒製磚瓦建材的原材料進行嚴格規定、對官窯、御窯形制規定的更加嚴格,這從源頭上保證了磚瓦產品的質量。從專業化方面來看,在澄泥練土、模製磚瓦、雕刻上色、入窯燒製、質量檢測等各環節都有專門的生產團體負責,大為提高了生產效率;從商業化來看,江南地區經濟發達、建築業興盛,遂形成多處磚瓦製造生產中心,在明清時期逐步形成固定的御窯廠與燒造區域,如江蘇無錫、山東臨清、安徽太平等,史載“甓埴繁興,三吳貿遷勿絕”。

宋明時期建築的規範求精,促進了工匠精神形成,也扼殺了創新

《營造法式》

宋明時期磚瓦建材業的規範求精主要表現在產品和製造使用制度兩方面。隨著製造過程精細化、嚴格化,出現了中國傳統磚瓦產品的巔峰製作,在品種繁多、類型多樣的宋元明清磚瓦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金磚、琉璃瓦和蝴蝶瓦(小青瓦)等,金磚、琉璃瓦主要應用於皇家建築。

金磚又稱御窯金磚,由江浙一帶專為皇室燒造磚瓦的窯廠製造,它是中國傳統磚瓦產品的頂峰之作,金磚的磚體內部緻密、上表面採用滲碳工藝形成耐磨釉面,呈現出深黑色。所有的金磚大小尺寸基本統一,且每造一塊都要預備三塊作為替換,以避免皇家工程出現“停工待料”的情況。

宋明時期建築的規範求精,促進了工匠精神形成,也扼殺了創新

明代金磚

琉璃瓦的顏色豐富多彩,以黃、綠、黑三種色系為主,對應不同等級的官府建築,此時還出現通體用琉璃磚瓦裝飾的建築物,典型代表為河南開封的鐵塔,本名開寶寺塔,塔外部用褐色琉璃磚貼(砌)壁裝飾,因為顏色黑青所以又稱"鐵塔"。鐵塔雖為磚結構建築,但仍模仿複製同時期木結構建築,屋頂呈現出重簷、起翹的木結構建築特徵,塔身也呈層層縮減狀態,在一些明顯的部位還貼砌麒麟、伎樂等圖案磚,起到美化建築內、外的效果。

宋明時期建築的規範求精,促進了工匠精神形成,也扼殺了創新

開封鐵塔

蝴蝶瓦(小青瓦)多用於民居建築,蝴蝶瓦(小青瓦)因為生產簡易、重量輕與尺寸小而得到廣泛使用,可作為底瓦、蓋瓦、屋脊或構成裝飾,可以很好的適應宋明時期各種飛簷起翹的屋頂,併為民居建築大規模磚瓦結構提供了物質基礎。

宋明時期建築的規範求精,促進了工匠精神形成,也扼殺了創新

小青瓦

宋明時期對磚瓦建材、尤其是琉璃磚瓦、金磚等特殊建材的規定愈發細緻。元代中統二年(1261年)十二月,“初立宮殿府,秩正四品,專職營繕。”下屬製造機構有琉璃瓦廠,專燒官府建築所用的琉璃瓦,並對配方保密嚴禁外洩。皇室對琉璃磚瓦的顏色、規格、使用地點也都有明確的等級規定。民間生產則發展出各類商業經營的窯廠,各個磚瓦窯廠各有所長,既生產普通產品、也可以根據購買者的需要生產一些特殊形狀、用途的磚瓦建材。尤其是磚雕製作方面獨立發展,成為建材製造業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磚雕從原料的選取到全部工序完成要經過30多個環節,雕刻多采用圓雕技法,過程可大致分為打稿、落稿、打坯、出細四個步驟,成型後圖案具有較強的立體感。

宋明時期建築的規範求精,促進了工匠精神形成,也扼殺了創新

宋明時期磚瓦製造與使用規範求精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規範化生產使效率成倍提高,促使中國傳統建築業、磚瓦製造業達到鼎盛。宋明時期生產的磚瓦建材遠遠超過前代,磚瓦廣泛應用修築房屋、城牆、水井等,使宋明時期的人居建築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使中國工匠習慣使用磚瓦,時至今日許多建築工程仍然考慮使用磚瓦等陶製建材。

其次,規範化促進了工匠精神的培養,因為社會所需的磚瓦建材固定為數十種,便於推廣製造,不需要再為某一建築進行專業、專門的生產,由此催生出一些專門進行專業化生產的窯廠。這些窯廠在競爭中不斷優化製造技術、精益求精,湧現出許多傑出的製造工匠,雖然沒有留下歷史記載,但他們的工匠精神流傳至今,成為手工業者的崇高理念。

宋明時期建築的規範求精,促進了工匠精神形成,也扼殺了創新

宋代窯址

最後,規範求精的製造使中華磚瓦文化發揚光大,磚瓦相關的文字大量出現,瓴、甃、甓、甍等分別指不同的磚瓦或砌磚覆瓦方式,豐富了中華建築語言內涵。圖案磚瓦大量應用,使磚瓦從建材轉變為社會思想意識的物化載體。磚瓦使用領域已突破建材的範疇,滲入到醫療、飲食、宗教等領域中,逐漸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工具,使古代磚瓦崇拜盛行。

但規範化、精細化生產也有消極的影響。磚瓦製造全部規範化管理扼殺了創新精神,宋明以來房屋建築樣式基本定型,僅是在建築裝飾樣式上進行探索。雖然也產生了許多創新,但總體上沒有繼續推進傳統建築業、磚瓦製造業的繼續,嚴格的使用制度也限制了中華傳統彩色建築的發展。皇家建築使用黃、綠、黑等琉璃瓦,顏色固化再沒有突破性探索,而民間建築則一直使用青灰白的色調搭配,再不嘗試在顏色方面進行改良。

宋明時期建築的規範求精,促進了工匠精神形成,也扼殺了創新

宋代集市還原模型

宋明時期我國處於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建築業和建材製造業規範求精,在建築裝飾方面有很大的發展,可謂精緻細膩、登峰造極。宋明時期磚瓦工藝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規範化生產使效率成倍提高促進了使用磚瓦修築的民族習慣。規範化促進了工匠精神的培養,使中華磚瓦文化發揚光大。但規範化、精細化生產也有消極的影響,規範化管理扼殺了創新精神,宋明以後傳統建築只是在裝飾細部進行探索,而建築整體造型、色彩應用方面再無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