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談一談那個流行的話題,如何減肥


現在談一談那個流行的話題,如何減肥
人人都可以減肥,只要你真的想,剩下的就是方法問題。減肥最大的困難在於體重的下降需要漫長的反饋週期,如果得不到及時反饋則難以堅持,所以,如何建立一個正反饋系統是減肥的關鍵。

1、養成每天稱兩次體重的習慣,主要是為了獲取數據,以便對自身有正確的瞭解,最好用一些APP工具進行記錄,如此可以累積數據。當然,你會發現很長時間內體重變化不大,這時要調整預期,一個較為健康的減肥計劃是以月計的,所以不要期待每天都能看到體重在降低,甚至每週的降幅都有限,通常每個月降低1公斤都已經比較激進了,試想一下,一年剪掉12公斤,並不是一個小數字。當然這與基礎體重有關,體重越大減的重量則越多。

2、減肥的唯一理論原理就是熱量缺口,不要相信減肥藥、減肥茶、點穴減肥這些亂七八糟的玩意,既不安全也沒效果。之所以說減肥容易,是因為與實現其他目標要做很多工作相比,減肥則只需要少做一些事,確切的說只要少做一件事就可以,那就是吃。首先,要杜絕一切非必要飲食,包括飲料、零食,也就是除了正餐外,儘量杜絕其他飲食,當然水果可以被視為正餐的一部分適量的吃。甚至我們都不需要刻意的運動,當然適量運動可以使人更健康,但是單就減肥本身而言,運動並不是必須的。一次慢跑消耗的熱量幾袋零食就補充回來了,從這一點來看,人類確實是個高效的體系,可以運用極少的能量進行運轉,而且補充能量的效率又極高,這是我們的祖先在千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迭代出來的巨大優勢,因為在萬年的時間尺度上看,幾乎所有時間人類都處於飢餓邊緣,需要減肥只是近幾十年的事情。關於少吃有一個方法,簡單易行,不需要去查事物熱量表,去做複雜的熱量攝入與消耗的計算,那就是每天少吃一餐,從3餐減到2餐。你可能會懷疑這個計劃的可行性,其實在清朝以前,大部分時間內中國人本來一天就只吃兩餐,一是由於經濟條件有限,並沒有特別充足的食物,二是因為當時沒有現代化條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黑以後沒有過多活動,也不需要太多的消耗。不過無論如何可以看出,人並不必須每天吃三餐,而且以今天的食物質量來看,其能量要遠高於古代和近代,一是主食由粗糧變為細糧,導致能量密度大幅提高,且更容易吸收;二是蛋白質含量大大提高,魚蛋肉這些古代過年才吃得上的食物我們幾乎餐餐都在吃;三是脂肪含量大幅提高,同等重量的脂肪熱量是蛋白質和碳水的2倍。所以今天我們長期處於熱量過剩狀態,這是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那麼我們開始少吃一餐為什麼還會餓呢?甚至有時會低血糖。那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已經習慣了食物過剩的狀態,調整到正常狀態需要一個週期。所以,我們不能斷然把三餐減到兩餐,這樣身體負反饋會比較大,容易導致中途放棄,對策是我們用一個月時間逐漸降低餐數,起初直接少吃一餐,但是在餓的時候可以補充一些低熱量水果,例如蘋果或者西紅柿,這樣安撫身體使其不必為避免捱餓而恐慌。人的生理機制是為了生存和繁衍進化而來的一個系統,他會有各種各樣的機能和慾望,例如稍微感到飢餓就提示補充食物,這也是因為千百萬年中,生物體一直處於飢餓的邊緣,只有如此加強對食物的慾望生物才能生存下來直到有了今天的人類。但是,這種機制在當今物質極其豐富的年代卻還沒來得及迭代,所以導致了肥胖。對於生物的慾望,我們不需要去咬著牙剋制,而是要學會利用和引導他們使其為我所用,慾望不是敵人,我們同樣可以與他達成共贏的局面。按照前述方式,基本一個月就可以習慣於2餐了,如果長期堅持下去,每個月減掉1公斤問題不大。

3、兩餐法的基礎上,如果我們追求更健康的減肥,則需要更進一步對食物進行篩選。熱量的唯三來源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這在初中生物課上都學過。這三種主要成分並沒有好壞之分,他們最終都可以用熱量單位來衡量,就是說不管吃什麼只要攝入熱量大於消耗熱量,多出來的部分都會轉化為脂肪被儲存在體內,於是我們就胖了。為什麼要轉化為脂肪呢?一個比較直觀但不精確的解釋也是之前提到的,同等重量下,脂肪的熱量是碳水和蛋白質的兩倍,所以人體當然希望揹著相對輕但是熱量高的脂肪以備不時之需了。當然還有一些生化原因,例如脂肪更易合成也更易分解之類,就不一一談到了。所以,從這點上來看,我們不需要刻意減少某種成分的攝入,那些低碳水減肥、低脂減肥的方法對身體是有一定傷害的,並不適合長時間使用。但是,我們可以適當減少一些脂肪的攝入,因為當今食物脂肪含量都很充足,人體又偏喜好高脂肪高碳水,因為在長期演化過程中,這是我們最寶貴的熱量來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天生喜歡炸薯片、炸雞、甜甜圈的原因。而現在脂肪獲取過為容易,那麼我們則可以相應的刻意減少些脂肪攝入,這並不是說脂肪不好,我們要知道脂肪中含有的脂肪酸等營養物質是人體必需的,之所以說可以刻意減少,是因為即便刻意,我們仍然會攝入足夠的脂肪,至少在外面吃飯,一個炒飯裡面放的油就已經超過一天所需了。不過刻意減少可不是杜絕,千萬不要鑽牛角尖。

4、與脂肪相比,蛋白質可以不那麼刻意控制,一是因為蛋白質的飽腹感比較強,這就是為什麼吃肉比吃飯更耐餓的原因,所以蛋白質的攝入甚至可以減少總的食物熱量,因為耐餓所以自然容易少吃;二是因為蛋白質是合成肌肉纖維的物質,碳水和蛋白質都不能用於合成肌肉,只有蛋白質可以,肌肉量增加可以保護人體脆弱的關節,使得人體更健康也更美觀。

5、碳水正常攝入就好,所謂碳水,包括了我們吃的甜味的糖以及主食中的澱粉。兩餐法主食正常攝入即可,不需要刻意減少也不要增加。可以刻意減少糖的攝入,跟減少脂肪攝入道理相同,人體演化的結果是嗜糖,而現今糖的獲取極為容易,尤其是軟飲料中,含糖量都很大,所以一定要避免喝飲料,用水代替即可,果汁含糖量也很大也要避免。另外,有些水果含糖量也很高,要儘量少吃,但是還是同樣的道理,減少攝入不代表杜絕糖,只是因為獲取太容易導致超量攝入才需要刻意減少,即便刻意減少實際上攝入也不少,因為現在很多菜品裡面都會加大量的糖。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同樣以澱粉為主的主食,粗糧要比細糧消化吸收更慢一些,所以,主食可以多選擇粗糧,因為消化吸收慢,這可以使血糖保持比較平穩的趨勢,通常低血糖的反應並不是因為血糖的絕對值太低,而是由於下降太快,身體會根據這種下降趨勢做提前預警,這就使得我們更難堅持兩餐法,為了避免血糖過大的波動,粗糧是個比較好的選擇。

6、其他營養包括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素,這些營養素都是人體必需的,並且與熱量相比更難獲取一些。細糧中的大米、白麵,同等熱量下營養含量較低,也就是營養密度較低。所以我們可以追求攝入一些營養密度高的食物,首當其衝的就是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我們甚至可以肆無忌憚的攝入蔬菜,即便是吃到撐,熱量可能也還不如半碗米飯。這也是為什麼飲食清淡喜歡吃菜的人通常比較瘦的原因。另外,魚和海鮮是營養密度比較高的食物,其實也是因為脂肪含量少,所以相比於豬肉牛肉來說,營養密度更高,可以適量增加攝入。

7、搞定了吃,也就是攝入,我們來談談消耗。減肥其實不是為了減重,而是為了減脂,幾乎沒有人希望減掉的重量是肌肉而非脂肪。所以,如果是為了減脂,我們要採用長時間低強度運動的方式,所謂低強度,上限應該是快走,即以最快速度行走,而一旦跑起來,則已經不能算是低強度了,即便是慢跑也至少是中低強度。強度越低的運動脂肪供能的比例就越高,隨著強度增加肌糖原的供能逐漸升高,而如果通過肌糖原功能則會對肌肉造成一定的消耗。這也是為什麼長跑運動員都很瘦的原因,不止脂肪含量低,而且肌肉含量也明顯低於短跑運動員。

最後總結,減肥週期長,做好每月減1公斤,持續2、3年的思想準備。減肥的最好辦法就是少吃,少吃的最好辦法就是三餐改兩餐。兩餐法基礎上不需要過於刻意的減少三大熱量來源中的某一種。由於脂肪和糖在當今獲取的過於容易,作為對沖可以控制攝入。儘量吃消化吸收慢的主食,保持血糖穩定,不容易餓就更容易堅持兩餐法。多吃營養密度大的食物,蔬菜可以不限量攝入。

補充:鹽對人來說,並不提供熱量,但是也應該刻意減少鹽的攝入,我們現在鹽的攝取過於容易,所有包裝食品含鹽量都不低,所以如果不控制會導致攝入過量。另外鹽雖然不增加脂肪,但是會使人體傾向於攝入更多的水,從而導致體重上升。相反,控制鹽的攝入導致迅速的體重降低其實是因為脫水,而並不是減脂,這種情況不能持續很久,也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控鹽的另一個目的是可以減少飯量,口味清淡的飯菜往往導致沒有食慾,可以讓人少吃,好的一面是確實減少了熱量攝入,不好的一面是這會導致負反饋增加,尤其對於吃貨來說,帶來的負反饋太大容易導致放棄減肥,所以適量控鹽即可,並不需要戒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