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原题:我劝酉阳别争“桃花源”,发表于2017年7月“善德之友”,作者周友恩。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酉阳,一个在你心中……”,在通往常德的高速公路上有不少这样的广告。酉阳到常德桃花源的家门口大肆宣传,好像给刚刚化巨资重新打造的桃花源风景区巨大压力。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谁才是正宗的“桃花源”? 这个问题很外行。陶渊明是通过文学作品《桃花源记并诗》让“桃花源”名扬天下。文学作品有很多虚构成分,不必叫真。但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的今天,问题就变得不单纯了。有了利益的驱使,近些年全国各地冒出了十几个“桃花源” ,个个都认为自己是正宗的“桃花源”。

不可否认,《桃花源记并诗》有创作原形,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是一个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肯定有原型,原型在哪? 在常德,晋代的武陵。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一、陶渊明创作《桃花源记并诗》,并不是空穴来风,源于上古高士善卷隐居常德

4300多年前,上古高士善卷在枉山(今常德德山)隐居,他最早描绘出人类社会的理想生活图境。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不教而民从之,不赏而民劝之,天下均平,百姓安静,不知怨,不知喜。”

善卷最反对帝王“盛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丕作皇韶之乐以愚民心”。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善卷先生在常德的隐居生活和他描绘的理想社会图境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中都有体现。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和桑竹之类的植物。这里芳草鲜美,桃林夹岸,落英缤纷。这里交通方便,人们居住的地方鸡犬之声相闻,便于相互联络。这里的人的耕作方式与往来习惯以及男女的衣着与外面的人没有什么不同。这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怡然自乐。这与善卷先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冬穿皮毛,夏穿葛絺,春种秋收,力所能及,一年四季衣食无忧,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生活图景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受善卷先生隐逸之风的影响则更加明显。他的《桃花源诗》中的“日入从所憩”就是善卷先生的“日入而息”; 诗中的“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就是善卷先生“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生活感受;诗中的“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与善卷先生“春耕种”“ 秋收敛”的生活描写也非常相近。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明朝太常寺卿龙膺在他的一首《暮春丁观察右武招同陈宗伯唐侍御游德山风雨泛舟十六韵》中就有“津问渔郎堪避俗,台存善卷有遗踪”句,这就说明在明代人们就认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的创作受到善卷隐逸文化的影响。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宋代高僧释重显有一首《赠别太真禅者》诗,诗中有:“武陵山水何秘邃,元化功兮不容易。坛曾善卷韬龙光,洞亦桃花副麟趾。”

“坛”指德山善卷坛,“洞”指桃花源仙人洞,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作者认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受到善卷隐逸之风的影响。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人们还称他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自从任江州祭酒官职之后,对每天逢场作戏的官场酬酢很是难受。三十年后,一个无限舒展的清新世界才呈现在他面前。他再不愿意为五斗米去折腰,终于辞官归隐,过上了像善卷一样逍遥自在的生活。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锄禾归”。他终于悟出了“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文选》卷三十收录了陶渊明的诗,其中有名的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还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从唐代李善为《文选》所作的注释中就可以看出,善卷先生的隐逸之风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影响。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二、常德的桃花源是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的创作原型是宋代朝廷认定的

现在全国很多地区都在争桃花源的原型地,实际上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桃花源的原型地在常德是北宋朝廷认定的,之后没有任何变化。北宋乾德2年,武陵县一分为二,分置桃源县,就因为这里有桃花源。《大明一统志》卷六十四·常德府篇章中有记载:“桃源县,在府城西八十里。本东汉沅南县地,属武陵郡,隋省入武陵县,属朗州,唐仍旧。乾德中始析置桃源县,以其地有‘桃花源’故名。”朝廷为什么这么认定,这是因为这里曾是善卷的游览之所,隐逸之风沿袭了几千年。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据清同治年间《桃源县志》记载,桃源县的善溪就是因善卷在此览胜而得名,善卷先生的游处,留下了“善溪乡”“善溪村”“善溪市”“善溪桥”等地名。

又东南,而善溪水自西来注之。又东南过花岩东。《旧府志》:“善溪源出苏溪下流,流注于黄石溪,在邑北八十里。旁有市曰‘善溪市’,在邑北九十里。又有乡曰‘善溪乡’,领村七,在邑北百二十里。盖领村即多,占地已广,故百二十地亦称‘善溪村’。善溪者,善卷先生之所游览也。武陵有善卷村、善德山、善卷钓台,辰溪有善卷冢,盖辰常之间皆所经历矣。”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桃源文士方颐有诗为证:

镇龙山上小溪横,善卷先生表盛名。低径抱田新雨没,远山遮树暮烟平。亭碑姓字千秋重,钟鼎勋猷万古轻。却怪问津人不到,只向桃洞觅残英。

据清同治年间《益阳县志》记载,桃花源一带不仅是善卷的游览之所,还是隐居之地,当地人为纪念善卷,建有善卷祠。善卷祠遗址在桃花源景区附近。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善溪,治西二百有五里,源出安化茶鹤岭善卷子祠堂前。宋政和间赐号“遁世高蹈先生”……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四千年史实佐证|“桃花源”原型地就在常德,绝不在酉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