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鞏義:18幅“帝后禮佛圖”為全國現存石窟中所僅有,鮮為人知

河南省鞏義市有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鞏縣石窟,石窟內珍藏著18幅“帝后禮佛圖”為全國現存石窟中所僅有,且鮮為人知,被譽為海內孤品。20世紀30年代,洛陽龍門石窟賓陽中洞內的“孝文帝禮佛圖”和“文昭皇后禮佛圖”,被盜鑿之後分別驚現於美國兩座博物館,如此以來,完好的鞏義“帝后禮佛圖”作為國內孤品,就顯得彌足珍貴。


河南鞏義:18幅“帝后禮佛圖”為全國現存石窟中所僅有,鮮為人知

我們先來看看鞏縣石窟。鞏義東北9公里有座大力山,它背依邙山,面臨洛河,山光水色、秀麗多姿。石窟寺位於大力山下,寺院初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公元493——499年),原名希玄寺,唐代稱淨土寺。北魏宣武帝時期,令工匠造窟刻佛,以後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宋各代相繼鑿窟造像,形成巍然壯觀的石窟群。


河南鞏義:18幅“帝后禮佛圖”為全國現存石窟中所僅有,鮮為人知


石窟坐北向南,現存洞窟5個,千佛龕1個,摩崖造像3尊,摩崖造像龕328個,碑刻題記186篇,佛像7743尊,自西向東排列約120餘米,其中絕大多數為北魏時期造像。


河南鞏義:18幅“帝后禮佛圖”為全國現存石窟中所僅有,鮮為人知


石窟多呈方形,洞窟有中心方柱,方柱四周鑿龕造像,龕內均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窟頂浮雕平棋藻井。尤以第5窟藻井浮雕最為精美,以盛開的蓮花為中心,組成絢麗的花團,優美的飛天繚繞四周,形態飄逸,構圖精美。石窟四壁除一、三、四窟門兩側刻禮佛圖外,其餘均刻千佛及大佛龕,壁腳刻神王、怪獸、伎樂人等。


河南鞏義:18幅“帝后禮佛圖”為全國現存石窟中所僅有,鮮為人知


石窟諸佛造像多為方圓臉型,神態文雅恬靜,衣紋簡練。禮佛圖、飛天、神獸、佛教故事等是現存較完整的北魏浮雕造像。18幅“帝后禮佛圖”浮雕為全國現存石窟中所僅有,其中最精美的為第一窟“帝后禮佛圖”,構圖分三層,東邊是頭戴通天冠和冕旒的帝王,身後跟隨王公大臣,以皇帝為首的男供養為前導,畫面中儀態雍雅的貴族和身體矮小的待從,形成了尊卑鮮明的對照。


河南鞏義:18幅“帝后禮佛圖”為全國現存石窟中所僅有,鮮為人知


第四窟的“帝后禮佛圖”人物造型獨具匠心,領頭的是頭戴蓮花冠的王后,身後跟隨嬪妃公主。每位主人兩旁,都有侍從,或扶攙主人提攜衣裙,或執扇掌傘,或手捧祭器,挽袋提爐。禮佛儀仗隊中供養人大腹便便,相貌森嚴,侍從瘦小低微,比主像小三分之一。前呼後擁,浩浩蕩蕩地簇擁帝后進香禮佛,表現了皇室宗教活動的盛大場面。構圖簡練生動,刻工細膩,為我國石窟浮雕藝術中罕見的傑作。


河南鞏義:18幅“帝后禮佛圖”為全國現存石窟中所僅有,鮮為人知


在當時,龍門石窟已有“帝后禮佛圖”,為何又在鞏義再造呢?專家分析認為,鞏義岩層為黃砂岩,硬度低,與龍門相比更適合開窟。鞏義是洛陽咽喉,由鞏義向東,可進入華東大平原,向西是出入洛陽的關口,向北可渡洛水黃河。在鞏義建皇家石窟,佔盡天時地利人和。1975年,鞏義曾發現清代手抄本《石窟寺本末》,記載宣武帝,身染“斑爛”,久治不愈,親赴寺內許願,如病癒將在寺後鑿山為窟,刻石為佛,並將寺內佛像、殿宇及大小物件換新。許願後三月其病得愈,加上龍門石窟修造維艱,於是鞏義石窟寺由此而盛。落成後,“寺院俊俏華麗堪稱天下之冠”。宣武帝為病祈福,應該是建皇家石窟、雕造“帝后禮佛圖”最直接的原因。


河南鞏義:18幅“帝后禮佛圖”為全國現存石窟中所僅有,鮮為人知


鞏義石窟寺造像也曾被盜鑿,陳列在美國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的一尊菩薩像就是從第五窟西壁佛龕北側盜鑿的。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十分重視對鞏縣石窟的保護,1982年2月23日,國務院公佈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鞏義:18幅“帝后禮佛圖”為全國現存石窟中所僅有,鮮為人知


鞏義石窟寺位於南河渡鎮寺灣村,北魏皇室開鑿的一座石窟,是繼洛陽龍門石窟之後開鑿的一個石窟。18幅“帝后禮佛圖”被譽為海內孤品。想了解“帝后禮佛圖”的更多資訊,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鞏義石窟寺。

河南鞏義:18幅“帝后禮佛圖”為全國現存石窟中所僅有,鮮為人知


河南鞏義:18幅“帝后禮佛圖”為全國現存石窟中所僅有,鮮為人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