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思輿情監測: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 能源危機將緩解?

樂思輿情監測: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 能源危機將緩解?

據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介紹,本次試採是全球首次利用水平井技術,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成功從海底以下237米至304米的可燃冰礦藏中開採出天然氣。

2月17日至3月18日,試採連續產氣30天,累計產氣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創造了“產氣總量最大、日均產氣量最高”兩項世界紀錄。

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聯合組織實施,經過兩年多的集中攻關,2019年10月正式啟動第二輪試採海上作業,於2020年2月17日試採點火成功,持續至3月18日完成預定目標任務。

據瞭解,此次試採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一是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世界紀錄,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跨越。本輪試採1個月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是第一輪60天產氣總量的2.8倍。試採攻克了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採核心關鍵技術,實現產氣規模大幅提升,為生產性試採、商業開採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我國也成為全球首個採用水平井鑽採技術試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

二是自主研發了一套實現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產業化的關鍵技術裝備體系,大大提高了深海探測與開發能力。形成了六大類32項關鍵技術,其中6項領先優勢明顯。研發了12項核心裝備,其中控制井口穩定的裝置吸力錨打破了國外壟斷。這些技術裝備在海洋資源開發、涉海工程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將帶動形成新的深海技術裝備產業鏈,增強我國“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能力。

三是創建了獨具特色的環境保護和監測體系,進一步證實了天然氣水合物綠色開發的可行性。自主創新形成了環境風險防控技術體系,構建了大氣、水體、海底、井下“四位一體”環境監測體系。試採過程中甲烷無洩漏,未發生地質災害。

可燃冰是什麼

可燃冰是一種高效清潔、儲量巨大的新能源。它體積雖小,蘊含的能量卻不可估量,1立方米可燃冰可分解釋放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可燃冰是由天然氣和水在高壓低溫的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化合物。從外形看上去,可燃冰就像白色或淺灰色的冰雪晶體,這時候如果有火源,它就可以像固體酒精一樣被點燃,所以被稱為可燃冰。如果將同等體積的固體酒精和可燃冰同時點燃,可燃冰的燃燒時間遠遠超過同體積的固體酒精。可燃冰就像《變形金剛》中機器人爭奪的能量塊,佔用體積小,蘊含的能量卻不可估量。

可燃冰有什麼作用

據估算,可燃冰在世界各大洋中的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的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2倍以上,是世界公認的一種清潔、高效的未來替代能源。一輛使用天然氣為能量的汽車,一次加100昇天然氣能跑300公里的話,那麼加入相同體積的可燃冰,這輛車就可以跑5萬公里。

2007年6月,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發現可燃冰,2008年,在青海祁連山首次發現陸上可燃冰。2017年5月10日,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點火成功,來自深海的冰火在湛藍的海面上連續燃燒了60天,累計產氣量超過30萬立方米,平均日產5000立方米以上,甲烷含量最高達99.5%,為後續科學研究積累了大量翔實可靠的數據資料。2017年11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將天然氣水合物列為獨立礦種,至此中國已發現173種礦產。

我國成功開採可燃冰的意義

去年,我國在南海首次成功實現了可燃冰的開採,這個事件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未來如果能夠大規模開採,這種儲量豐富、高能量密度的能源將有助

於緩解能源危機。

比起煤和石油這樣的化石燃料,可燃冰就像天然氣一樣是一種清潔能源。可燃冰燃燒之後只會產生水和二氧化碳,幾乎不會留下固體殘渣,也不會產生有害氣體。此外,可燃冰的儲量非常豐富,除了海洋中,一些凍土帶中也有可燃冰,其儲量可達天然氣的兩倍以上。可燃冰很難以固態形式從海洋中被開採出來,因為大氣中的溫度遠高於海底,壓力遠低於海底,所以開採海洋中的可燃冰十分有難度。

據估算,全球海底可燃冰的甲烷總量大約是地球大氣中甲烷總量的3000倍。如果開採不慎,導致甲烷氣體的大量洩露,將可能引發強烈的溫室效應。如何安全、經濟地開採可燃冰,並且從中分離出甲烷氣體,依然是目前各國研究和利用可燃冰的核心難題。可燃冰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烴類氣體,這些烴類氣體有的來自於微生物的分解,也有一些來自於深部油氣田的熱降解,當然也有兩者混合形成的。相應的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微生物氣型、熱解氣型、混合氣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