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海外侨胞,重蹈被污名化之覆辙!

随着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一些留学生与华侨华人面临窘境,纷纷选择回国。但他们却在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后,造成了不少争议,甚至被扣上了“回国添乱”、“千里投毒”的帽子……

为什么回国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还得从以下几件事说起:

一位意大利留学生,回到上海后按照有关规定被隔离时,因坚持只喝矿泉水并以此为由称朋友寄了过来,企图强行离开隔离区,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回怼:“隔离区也要保障人权吧。”

不要让海外侨胞,重蹈被污名化之覆辙!

微博一位名为“豌豆公主病的日常”的网友,3月14日在微博发布多条“求助信息”,声称其因出现咳嗽症状被送到医院检测,在检测完后,以15小时没拿到检测报告、医院里不能吃喝,甚至是快要死了为由,报警,并要求见医院院长,企图让他们这些”欧洲留学生”得到特殊照顾。

不要让海外侨胞,重蹈被污名化之覆辙!

一位澳籍华人,刚从澳洲回到中国,却不遵守相关防疫条例,不自主居家隔离,不戴口罩,自行外出跑步。当防疫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劝阻的时候,但该女子始终不闻不问,最后到家门口了怒斥工作人员“我要锻炼身体,我病了谁管我?”最后竟高喊“救命,有人骚扰”,然后进屋关门。

不要让海外侨胞,重蹈被污名化之覆辙!

除此之外,还有些回国侨胞瞒报行程、不配合防疫工作等,客观上确实令人寒心。而这些行为也在网络上飞速传播,引发了部分网友的不满情绪。

隐瞒疫情、违反防疫条例,自然应当受到道德谴责与法律追责。但随之而来的声音中却并不都是理性的,许多网友将这些个体行为上升到了全体留学生与侨胞身上,并用“回国添乱”、“千里投毒”、“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等措辞污名化这个群体,制造了不理智的排斥对立情绪,对海外归侨造成了不小的心理负担。

不要让海外侨胞,重蹈被污名化之覆辙!

事实上,中国各口岸每天的入境人数都是相当可观的,根据3月1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内容显示,自3月11日以来,我国陆地口岸、海港、空港入境日均12万人次。虽因疫情缘故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八成,但入境人员中中国籍公民占据九成,也就是说,每天都有10万同胞回国。

相比于这个庞大的基数,这些添堵捣乱的人仅仅是归国侨胞中的极少数,绝大多数侨胞认真服从相关规定,积极配合防疫工作,他们的行为不能被个别分子所抹去、所代表。

而这些针对群体的污名化,在两个月前也被部分网民“应用”在了针对湖北人身上,许多针对湖北人民的口号和段子层出不穷,这在当时就引发了不少争议。

不要让海外侨胞,重蹈被污名化之覆辙!

必须要认识到的是,我们要对抗的从来都是病毒,而不该是同胞!

有一部分人,只能看得到眼前的利益,看得到自己的利益,从不顾他人安危。当国内疫情爆发,他们将矛头对准湖北人、武汉人,甚至排斥身边的湖北人;当海外疫情蔓延,他们又将矛头对准了归国的海外同胞,认为他们破坏了自己“精心打造”的安全空间,重新拾起之前抨击武汉人的词汇,替换一下主语便“再度出征”。

还有些人,在一个多月前海外华人踊跃捐款捐物,爆买全球将口罩、防护服乃至相关医疗设备采购一空运回甚至身体力行背回国内的时候,他们热泪盈眶,高呼“多远都是一家人”。可当家人们回来了,一些人却将其视作累赘,巴不得自己独善其身。

不要让海外侨胞,重蹈被污名化之覆辙!

这些人或许会说,当初捐款捐物的侨胞和回国捣乱的侨胞不是一类人。确实不是一类人,那么到底哪类人是多数,哪类是少数?哪边才更能代表海外侨胞的群体形象?

更可耻的是,某些只看流量毫无下限的自媒体,在这个问题上预设立场,贩卖焦虑,引导群体非理性,宣泄情绪,让负能量充斥于网络空间,在一场场骂战中收割着肮脏的收益。

事实上,绝大多数归国侨胞并非如这些自媒体所言,而是积极配合工作,甚至诞生了许多“教科书”式的案例,比如下面这位意大利留学生瑶瑶(化名)。

而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各个留学生与海外侨胞交流社群中,他们都在积极地分享着自己的案例。

不要让海外侨胞,重蹈被污名化之覆辙!

如果说在抗击疫情上,中国人民打了“上半场”,海外各国正在打“下半场”,那许多侨胞可谓是打满了“全场”。希望各位能多一分理解,少一些偏激,不要再将歧视情绪发泄到同胞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