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下半程:精细化管理

先简短讲个故事:自从我毕业以来,正好是父辈们将近退休的年龄,因为父亲是班长,所以家里经常来客人,他们大多是父亲的同学或者是挚友。他们常常因为某个时事热点而讨论半天,也会感慨过去没有更好地抓住时代给予的机会。而我父亲认为前辈们的经验是生活中最好的良剂,所以他每次跟朋友喝完茶,聊完人生都会跟我分享很多人生的道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叔叔,记得他是我爸第一个开上丰田凯美瑞的同学,也是第一个开上丰田大霸王的同学,他的过去在父辈的同学圈里可以说是赚足了面子,但近些年由于私营沙石生意的不景气导致生意失败,幸好当年积累的财富时建造了两三座农村出租屋,使得生活不至于太大压力,而高消费的影子也慢慢不再与他并肩。

自改革开放以来,过去的20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大兴发展、中国基建最红火的阶段,像李叔叔这样私营沙石生意的老板,可以说只要敢干敢拼,赚钱不是一件难事;当然,其实过去的各行各业或多或少都能沾上时代的红利,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是由于近些年基建投入下降,基建相关的大企业也把上下游的资源整合和发展,导致很多私人运营沙石的行业也从巅峰走向了没落,记得钢铁水泥的价格也曾经出现过断桥式的价格下跌;而我父亲的朋友正是因为当时坚信不景气只是一时的事情,导致后面连续亏了好几年,最后幸好及时止损,才不至于一无所有。也许是他时代的光环已经黯然失色了。

过去十年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分水岭,上半段是资本价值的最大化,由于国家在为各个城市的连通和发展搭建骨架,只要您参与进来,敢于创造,开厂开店,胆子大点都有利可图。正如这些年大家都在感慨中国房价的暴涨,过去已经买了房子的或者名下固定资产较多的,什么都不用干,房价上涨也能让你的财富翻一番。这些人看似依靠个人实力拼搏奋斗,其实更多是时代给予的红利;当然父辈们的努力也不容置疑。下半段在我看来精细化管理是核心,因为中国的基础配套设施已经基本完善,搭建骨架的配套行业已经越来越艰难发展了,为社会添加调料,增添色彩才是重点;正如马云所说:“未来的房子价格就好比大葱”。这里所比喻的,不是说房子像大葱一样便宜,而是大葱是因为被需要而购买的,他的价值是他被正常需要而体现的价值;未来的房子也一样,如果他的价值也是被正常需要而体现的价值,那他将不会成为投资的首选,因为投资的目的是投资被正常需要外还加持较多的衍生价值,这样的投资才有升值的空间。

而什么叫精细化管理,就拿我们银行而言吧。在我看来,九江银行过去一年的改变的确是在精细化管理,但不是把每一部分的工作、把每一个部门的工作都精细化管理就是真正的精细化管理;在我看来,精细化管理首先是把闲置的资源用上。这么理解吧,我们银行人就好像一个贪吃小孩的胃部:有饭量、甜点量、水果量、零食量、饮料量等,如果这些量加起来是1的话,你单针对一个量让一个小孩子吃饱他可能永远都达不到1的滿量状态。但如果你从多个方面考核一个银行人,他就有机会达到一个滿量的状态。正如我们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一样,也是从多个方面去考核。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让每一个银行人都会去营销,有营销贡献;当然,间接营销贡献也是贡献。比如,综合部简化了营销前线的对接工作效率就是间接营销贡献,因为这样子可以让前线的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和状态去开展营销工作。

其次,我们产品在逐步完善之余,更重要的是怎么把对的产品送到对的人手里。这里我们支行也得益于总行最近新推出的社区贷产品,获得了行里比较好的成绩;因为该产品正是反过来针对对的人出对的产品。此后我们需要不断优化现有产品之余,也要有前瞻性的战略推出符合九江银行发展的新产品,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地扎根当地,先于他行抢占专属的市场,而不是“被迫发展”。

此外,我们更需要稳中求进,沉下心来发展,通过深耕苦作来运营银行,银行的管理运营本来就应该是枯燥和重复的细致活。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谋发展,我们才能越走越明朗。正如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难免是一个艰辛年,而如何把艰辛年作为突破年,在我看来,我们则要思考我们银行的长处是什么,累赘的又是什么,这正是我们最后需要做的;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我们的优势部门以及优势岗上,村镇银行就应该是走特色、灵活路线的银行,把我们的小微贷款量产化、居民化、甚至达到大额信用卡的效果化,这不单单对我们前线人员的水平有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我们授信部和审计部对前线人员以及人行要求有更好的理解和配合支持才能达到。存款的营销攻坚亦是,定期存款营销活动偏向中老年群体;80后、90后未来的平均债务将会逐步加大,比如本地居民通过给他们授信捆绑他们以及他们父母结算,也是一种比较好手段,一方面可以获得了最有效的营销机会,另一方面也能达到策反的效果。(林迪辉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