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下半程:精細化管理

先簡短講個故事:自從我畢業以來,正好是父輩們將近退休的年齡,因為父親是班長,所以家裡經常來客人,他們大多是父親的同學或者是摯友。他們常常因為某個時事熱點而討論半天,也會感慨過去沒有更好地抓住時代給予的機會。而我父親認為前輩們的經驗是生活中最好的良劑,所以他每次跟朋友喝完茶,聊完人生都會跟我分享很多人生的道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叔叔,記得他是我爸第一個開上豐田凱美瑞的同學,也是第一個開上豐田大霸王的同學,他的過去在父輩的同學圈裡可以說是賺足了面子,但近些年由於私營沙石生意的不景氣導致生意失敗,幸好當年積累的財富時建造了兩三座農村出租屋,使得生活不至於太大壓力,而高消費的影子也慢慢不再與他並肩。

自改革開放以來,過去的20年是中國房地產行業大興發展、中國基建最紅火的階段,像李叔叔這樣私營沙石生意的老闆,可以說只要敢幹敢拼,賺錢不是一件難事;當然,其實過去的各行各業或多或少都能沾上時代的紅利,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但是由於近些年基建投入下降,基建相關的大企業也把上下游的資源整合和發展,導致很多私人運營沙石的行業也從巔峰走向了沒落,記得鋼鐵水泥的價格也曾經出現過斷橋式的價格下跌;而我父親的朋友正是因為當時堅信不景氣只是一時的事情,導致後面連續虧了好幾年,最後幸好及時止損,才不至於一無所有。也許是他時代的光環已經黯然失色了。

過去十年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的分水嶺,上半段是資本價值的最大化,由於國家在為各個城市的連通和發展搭建骨架,只要您參與進來,敢於創造,開廠開店,膽子大點都有利可圖。正如這些年大家都在感慨中國房價的暴漲,過去已經買了房子的或者名下固定資產較多的,什麼都不用幹,房價上漲也能讓你的財富翻一番。這些人看似依靠個人實力拼搏奮鬥,其實更多是時代給予的紅利;當然父輩們的努力也不容置疑。下半段在我看來精細化管理是核心,因為中國的基礎配套設施已經基本完善,搭建骨架的配套行業已經越來越艱難發展了,為社會添加調料,增添色彩才是重點;正如馬雲所說:“未來的房子價格就好比大蔥”。這裡所比喻的,不是說房子像大蔥一樣便宜,而是大蔥是因為被需要而購買的,他的價值是他被正常需要而體現的價值;未來的房子也一樣,如果他的價值也是被正常需要而體現的價值,那他將不會成為投資的首選,因為投資的目的是投資被正常需要外還加持較多的衍生價值,這樣的投資才有升值的空間。

而什麼叫精細化管理,就拿我們銀行而言吧。在我看來,九江銀行過去一年的改變的確是在精細化管理,但不是把每一部分的工作、把每一個部門的工作都精細化管理就是真正的精細化管理;在我看來,精細化管理首先是把閒置的資源用上。這麼理解吧,我們銀行人就好像一個貪吃小孩的胃部:有飯量、甜點量、水果量、零食量、飲料量等,如果這些量加起來是1的話,你單針對一個量讓一個小孩子吃飽他可能永遠都達不到1的滿量狀態。但如果你從多個方面考核一個銀行人,他就有機會達到一個滿量的狀態。正如我們客戶經理的績效考核一樣,也是從多個方面去考核。而精細化管理就是要讓每一個銀行人都會去營銷,有營銷貢獻;當然,間接營銷貢獻也是貢獻。比如,綜合部簡化了營銷前線的對接工作效率就是間接營銷貢獻,因為這樣子可以讓前線的人員有更多的精力和狀態去開展營銷工作。

其次,我們產品在逐步完善之餘,更重要的是怎麼把對的產品送到對的人手裡。這裡我們支行也得益於總行最近新推出的社區貸產品,獲得了行裡比較好的成績;因為該產品正是反過來針對對的人出對的產品。此後我們需要不斷優化現有產品之餘,也要有前瞻性的戰略推出符合九江銀行發展的新產品,這樣我們才可以更好地紮根當地,先於他行搶佔專屬的市場,而不是“被迫發展”。

此外,我們更需要穩中求進,沉下心來發展,通過深耕苦作來運營銀行,銀行的管理運營本來就應該是枯燥和重複的細緻活。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謀發展,我們才能越走越明朗。正如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難免是一個艱辛年,而如何把艱辛年作為突破年,在我看來,我們則要思考我們銀行的長處是什麼,累贅的又是什麼,這正是我們最後需要做的;把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放在我們的優勢部門以及優勢崗上,村鎮銀行就應該是走特色、靈活路線的銀行,把我們的小微貸款量產化、居民化、甚至達到大額信用卡的效果化,這不單單對我們前線人員的水平有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我們授信部和審計部對前線人員以及人行要求有更好的理解和配合支持才能達到。存款的營銷攻堅亦是,定期存款營銷活動偏向中老年群體;80後、90後未來的平均債務將會逐步加大,比如本地居民通過給他們授信捆綁他們以及他們父母結算,也是一種比較好手段,一方面可以獲得了最有效的營銷機會,另一方面也能達到策反的效果。(林迪輝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