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往暢行,隱形“戰士” · 高高低低的肩(一)

50多個日日夜夜,200多人忘我付出,“1+1+7”抗疫復工大數據全家桶,服務6億用戶……走進中國電科“一網暢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大數據攻關團隊,走近以大數據抗擊疫情的隱形“戰士”,從“責任”“創新”“卓越”“共享”四個方面,體悟價值奉獻,收穫共鳴感動。本文為第一篇——“

責任”。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既牽動人心,更壓下責任。

“中國電科要主動利用自身在網絡信息技術,特別是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智慧城市建設和社會安全風險防控領域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優勢,以更有價值的方式投入到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去。”這是中國電科董事長、黨組書記熊群力的要求,也是中國電科大數據抗疫的工作遵循。

意往暢行,隱形“戰士” · 高高低低的肩(一)

於是,中國電科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防控大數據工作領導小組,董事長、黨組書記熊群力靠前指揮,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曼青作為技術總指揮一線指導,電科院、太極股份、電科雲、智慧院等單位骨幹,以及外部專家協同作戰,開展疫情預測、病毒溯源、大數據系統應用研發工作。

五湖四海、聞令而動,一道道身影向著同一個目的地集結。

“過節的時候每天看到數字增長,心裡很著急。當時就想可以用信息化手段做點什麼。”大數據攻關團隊臨時黨支部書記、總部科技部副主任張龍說。

意往暢行,隱形“戰士” · 高高低低的肩(一)

同樣領受召喚的還有電科雲公司總經理王鵬達。彼時,他還在山東老家。大年初一起,村裡已經開始疫情防控廣播,透過喇叭的音波,疫情嚴峻性被清晰地傳遞。“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必須要做點什麼。”王鵬達說,當大年初四接到領導電話時,內心有一種“終於可以上戰場”的釋然和激動……

與2003年抗擊“非典”相比,本次疫情已有很大的不同,被稱為一場數字時代的抗疫戰爭。隨著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的不斷深入,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普及,大量的行為軌跡被數據化,這都為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科學精準防控奠定了數據基礎和技術條件。

意往暢行,隱形“戰士” · 高高低低的肩(一)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有效防控疫情,既是對社會治理水平與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中央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企業履行國之重器責任擔當的一次特殊考驗。作為國家網信事業的戰略科技力量,中國電科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具有很大優勢。“我們完全可以用信息化的手段,支撐國家打好這次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王鵬達表示。

為了應對這樣一次戰“疫”,在集團公司黨組統一領導下,各參戰單元迅速集結,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組成了一支以青年博士為骨幹、平均年齡不超過33歲的疫情防控大數據攻關團隊。

高高低低的肩膀,同頻共振的擔當。

1月31日開始,先頭“部隊”集中在部委機關的兩間會議室裡工作,吃住都很不方便。但疫情的快速爆發,讓他們顧不上這些“細枝末節”,只希望速度再快一點,數據再全一點,能夠更好地建立權威數據模型、預測疫情發展態勢、打造疫情數據產品,為黨分憂、為民解難。

意往暢行,隱形“戰士” · 高高低低的肩(一)

“基本上每天都是工作到凌晨3點左右,開車到家簡單閉個眼,早上8點又要開始工作。”參與其中的項目人員對那些瞬間記憶猶新,但又感到非常充實。

轉場電科院之後,忙碌依舊。只要接到任務都會無條件儘快完成,高強度工作已讓他們分不清白天與黑夜。有時候吃著飯竟然就睡著了,有時候“眯五分鐘”也會成為一種奢望。“這樣的狀態確實非常辛苦,但凡事都要看怎麼想,一想到前線的醫務工作者冒著生命危險在戰鬥,這點辛苦根本算不上什麼了。”直面壓力,他們是如此的樂觀。

意往暢行,隱形“戰士” · 高高低低的肩(一)

在接受採訪時,項目組成員焦秀珍流下眼淚。她說,自從因抗疫回京後,她就很少陪伴孩子,心裡滿是愧疚。接受採訪當天,正巧是孩子6歲生日,而她卻因工作無法回家,只能託朋友買了一件禮物,在早晨離家前輕輕放在孩子的床頭。

付出總有收穫。在短短20多天的時間裡,包括“小護士”“小管家”“小戰士”“小幫手”“小雷達”“小班長”“小達人”在內的“一網暢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全家桶”悉數上線。

意往暢行,隱形“戰士” · 高高低低的肩(一)

“也沒什麼特偉大的想法,就是想為防控疫情做點什麼,最好是更有價值的事情。”當被問及為什麼義無反顧地參加這個項目時,他們言語樸素,卻又分外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