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迁徙里的懊悔

又到清明

每年三月,作为游子的我,内心的那片柔软总会被祭祀文化的雨水打湿。自从离开农村到发达城市“谋稻粮”,虽然跟古时闯关东、走西口的那份背井离乡的割舍和壮烈不同,但有情感的人类和迁徙的候鸟不同,分离总带着诸多不舍。

王虎‖迁徙里的懊悔

事实上我从甘肃老家南下到广东后,家里祭祀的事情用不上我操心,老家有大哥、大姐和二姐,他们照顾着母亲的日常起居,父亲的坟埋在老屋对面的山上,有大哥逢年过节祭奠,我大可放心。怎奈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那份思念由情感细丝逐渐拧成粗壮麻绳,把我那份游子的心越拴越紧。毕业就遇到了失业潮,离乡是无奈之举,是生计所需,不像今天村里人议论的那样,本事好的去了发达城市。

这些年生活在南方,对老家的关注并未减少。比方说老家建成了高铁,我高兴着;老家冒出个瘟疫之类的疾病,我同样充满忧伤。根在那里,不管脚步走多远,都在围绕着那个根的原点划圈儿罢了。当然村里人对我们游子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些赚了钱的,觉得我们能力差,混不出个名堂;有些生活不及我们的,又说我们上完大学离开后,给村里没有什么贡献。事实上,我们只是个普通老百姓,都在为自己的生活挣扎,就算有份光宗耀祖、怀报桑梓的想法,现实的困窘总把人的那点美好想象力不断挤压。

对故乡的牵挂有严格的季节性。比方说过大年的雪冬天,比方说细雨纷飞的春季清明。清明祭祀是中国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说到孝字,我总都觉得脸部发烧。父母亲谈到孝顺孩子时,总会说爱吃辣物的是“武艺才”,不吃辣物的是孝子。小时候一心想着做孝子的我,面对一盘辣椒炒鸡蛋,即便咽着口水跑到厨房里偷吃半口,也不会当着哥姐的面吃一口。那个年代食物紧缺,一家人一年也就吃上一半次辣椒炒鸡蛋。脾气不好的哥却是跟父母亲在一起生活时间最长的人,我这个想着做孝子的“好人”,跟哥哥姐姐们相比,离孝顺二字更远。

因车祸去世的父亲在世时喜欢抽烟喝茶,可他连一口我买的茶叶和烟酒都没有享用上。清明节,我更多在懊悔中度过。

【编后语】清明节,是怀念亲人、凭吊先辈的“感恩节”。当前,中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根据中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2020年清明暂停现场祭扫活动,中山日报发起“清明思亲”征文活动。主题为“清明思亲”;追思对象为已远逝的亲人;征文以散文为主,篇幅800字以内。征文日期:即日起至4月4日。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请一投一稿)。文末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等。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