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的朝代,是否將漢語作為主要語言?

猴哥狒


這個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總的來說,由胡人統治的王朝裡,沒有哪一朝是完全廢黜本民族語言,全面漢化為漢語的。

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政權,主要可以分為這麼幾個階段:五胡十六國、北朝、後唐、後晉、後周、遼、金、西夏、元和清朝。

五胡十六國的諸政權裡,除了前秦推行全面漢化以後,其他的王國和漢族之間的關係基本都不太理想,後趙等國還有大規模屠殺漢人的斑斑劣跡。而推行全面漢化的前秦,也在淝水之戰戰敗後一觸即潰,使得北方再次陷入分裂。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北魏身上——北魏建國前期,上層依然說鮮卑語;等到孝文帝全面漢化,要求鮮卑貴族也改說漢語後,北魏也迅速地走向分裂。而後的東西魏、北齊和北周,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鮮卑語,比如隋文帝楊堅,就曾叫過普六茹堅。

而後的胡人政權,大都吸取了這樣的教訓。無論是遼、金還是西夏、清朝,統治階級雖然漢化較深,甚至能說一口很漂亮的漢語,但是依然不敢放鬆對本民族文化和語言(所謂“國語”)的教學。唯一對漢化既沒有興趣也不想迫使百姓胡化的蒙元,則在不到一百年的歷程中迅速走向滅亡。

從這個演變進程之中我們可以看出——作為統治階級的胡族入主中原後,勢必要一定程度地融入漢族的文化,否則就無法統御數倍甚至數十倍於本民族的漢族人;但是如果一味漢化而喪失掉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後,劇烈的矛盾和衝突又會將這個政權推進深淵。因此,適當地融合,又不失去自己的本來面目,這也許才是最好的。



青言論史


歷史上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有不少自造文字歷史。如遼國契丹族自創契丹文字,在參與政事議論用兩套語言,契丹與漢語並用,後來契丹文弱化,漢語佔主體,金朝、元朝、清朝也出現類似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