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考630-640难吗?各科应考多少分数?

用户3247592811025


高考改革后,考630到640分,相比以前会更加容易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理科630很一般,文科630是极品

在解释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曾经的高考模式,曾经是单纯的文科和理科,而且每个分数都是真实的分数,就是说你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所以,理科生高分的比较多。看报道,有很多700多分的案例,但是相比文科而言,高分就不容易了,一般上文科成绩在650多都可能当为省状元了。所以,在原高考政策下文科生很难够到630分以上!


赋分制让分数更美丽

众所周知的是,新高考政策下,采用等级赋分制,用一种粗暴的解释方法就是用排名换取相应的分数!举个例子,如果原来政治考80分,实际分数就是80分,即便80分是全省第一名。但是现在的模式下,如果政治依然是80分,同时是全省第一名,那么,在等级赋分制下的结果就是100分。



这就让文科生打破了曾经的分数禁锢,只要成绩好,文科依然可以考满分!这样一来,由于文科学科特点而压低分数的同学,完全可以爆发出来,冲击满分不是梦。总分出现高分以上就变得更加容易。

择优选择

新高考政策下,打破了文理的区别,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作为高考科目。比如:以前有很多理科生,物理化学很好,但是生物拖后腿,没有办法,高考就是这么考的。但是现在有机会了,生物不好,完全可以换一科来考,所以,在新高考政策下,大家都会摒弃自己不擅长的科目,这样分数就会比原来更高。

如何搭配分数?

说了这么多,既然新高考政策下更容易冲击高分,那么,各科需要考多少分才能达到630这样的分数呢?


本人认为语数外三科依然是主旋律,毕竟这三科都是大科,这三科需要考到390分,需要一科很强,两科不弱,比如数学140分,英语130分,语文120分,根据自己情况,可以适当调整。

三小科,选择自己优势科目平均每科80分,合起来240分。总和就是630分。

分数要想再高就在此基础上,每科增加就行了。


数学你新哥


高考改革后,新高考总分750分,与之前高考总分基本一样,考630分左右的成绩与以前的难度也就差不多一样。虽然说不分文理了,除了语数外三科,其它三科可以自己选择,但最终选科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选择纯文科语数外史地政,二是选择纯理语数外物化生;三是除语数外其它三科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哪科成绩更好等因素自由选择。以上三种之中还是选择前两种的更多一些,另外由于3+3存在一些弃选物理的弊病,所以很多省份推出3+1+2的规则,把物理、历史作为不能同时选择的1科,化地政生任选2科,这样从一定程度上也变相又分了文理科的大方向。所以从选科改革上来看,新高考还是没有完全跳出文理分科的格局,但也有了一定自由选择科目的变化。除了选科的变化,再就是赋分制的变化,一些地区语数外三科、以及一些地区3+1四科按卷面实际成绩记入总分,另外三科或者两科根据卷面成绩在所有考生成绩中所处位置计算得出最后得分再记入总成绩,这样避免了选不同科目因难易程度而考生影响最终总得分的因素,但只要你自己成绩好就不用担心赋分低于卷面分,所以赋分制不会对你真实高考成绩有太大影响。综合以上,新高考考630分的难度与以往基本是一样的,关键还是看你自身实力,所以同学们还是把功夫用在平时的每一天,刻苦用功,最终肯定能有一个圆满的高考答卷。


大金融阳光灿烂


作为一名在读大学生,我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

新高考改革方案围绕的中心,就是“文理不分科”。由于不同省份高考改革内容不一样,但是总分基本上都维持在750分左右,所以考630~640,还是有很多的!

①新高考各省改革内容皆不同!



新高考改革自从2014年在上海、浙江试点开展以来,一直饱受争议,有人拍手叫好,有人谩骂唾弃。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等省份相继进行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的内容虽然都是围绕文理不分科,但是各省的改革方案,都有所不同。



比如浙江:语数英参加6月份统考,其他任选的3门5月份考试,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选最高分计入总成绩(1月和6月),语数英每门150分,其他科目等级打分(满分150分,最低40),总分750分,所以考630~640很,还是有可能的,当然这得看个人努力。

②新高考改革为何钟情3+3模式?

文理分科是过去高中的常态,这样培养方式虽然能培养出术业有专攻的人才,但是与如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政策相违背,所以实行文理不分科是必然。语数英是最重要的三门学科,自然每个人都要学,所以3+3或者3+1+2成为改革的方向。


一名学特教的学生


新高考模式下是语数外➕那三科,如果要看到638--640的话,数学最起码140分,英语语文不能低于125分。另外那三科平均也得80分以上,如果达不到这个分数,那么很难达到这个分数了。这个分数算是高分段了,山东省的话估计在5000名左右,甚至还往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