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焦虑”是编出来的伪命题!


“里程焦虑”是编出来的伪命题!

本文同步发送于个人同名微信公众号“修外求内”,欢迎前往讨论。

前言


  聊起电动车的缺点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里程焦虑”,为了了解“里程焦虑”这个东西是否存在,我特地采访了许多标杆电车(特斯拉M3 蔚来ES6/8 小鹏G3)车主。收集他们吐槽的电车缺点,可惜收集了一百多个缺点,却没有一个说到“里程焦虑”。

  “里程焦虑”真的存在么?


“认知缺陷”下“里程焦虑”


  既然所有标杆电车车主都没说自己有“里程焦虑”,那“里程焦虑”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经过和标杆车主对日常用车情况反复沟通,我终于发现“里程焦虑”是大家把油车认知生搬硬套到电车上,所以生生造出来了一个“里程焦虑”!

  大家认为电车“里程焦虑”主要有两个理由:1,电车只能跑350公里不如油车500公里,跑的短。2,油车油枪一插二三分钟就加满油了,电车充电至少半小时起步,充电慢。

  这两个理由加一起就构成了所谓的“里程焦虑”。

  但是在标杆电车车主实际使用中,这两点都是不存在的臆想,因为电车和油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两者差距比智能机和功能机的差距还大。

  在功能机时代最厉害是诺基亚手机,厉害在三点:1,信号好,2,耐操,3,续航长。

  而在智能机时代最厉害的iPhone,有三大缺点:1,信号差。2,(屏幕)容易坏。3,续航如尿崩。

  如果我们以功能机要求iPhone,这样一个信号差、(屏幕)容易坏、续航差的手机就不应该出现在世上。但是偏偏是iPhone杀死了诺基亚!

  当然现在我们可以总结出iPhone杀死诺基亚的无数优点,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我智能而你OUT了!

  而标杆电车车主在使用中之所以没有遇到臆想中“里程焦虑”,也是因为这所谓“里程焦虑”在电车产品力优势前不值一提。就像iPhone信号差、容易坏、续航差依然成了手机界新霸主一样。


标杆车主“充电”建议


  这些标杆电车车主为什么没在日常使用中遇到“里程焦虑”呢?

  林生是一位小鹏G3车主,家住广州从化,公司在50公里外的珠江新城,经常需要开车往返深圳。每天行驶里程100公里起步,月行驶里程在4500公里以上,基本上是非常重度的用车了,对于日常用车不超过他的朋友可以无脑买标杆电车了。

  林生日常用车时基本不会关注电量,只有在电量低于100公里时才会考虑充电问题。如果在家附近就直接停车到隔壁小区停车场充电,吃完饭开回自己家就好了。如果在公司附近就中午开车去附近购物中心吃饭顺便充电,吃完直接开回公司就好。这种日常充电后电量基本在300公里左右。

  去深圳的话,如果电量较多则返程回广州再顺路充电,如果电量较少则直接在客户附近停车场充电,办事结束后直接开车回广州。

  所以林生在日常使用中从来没有关注过电量情况,没电顺路充下就够了。


结语


  在汽车刚刚来临的时候,所有人都批评汽车只能吃汽油不像马可以随处吃草,补给不方便没有前途。万一汽油开采完了,汽车就是废物,不像马吃草永远不用担心食料问题。

  也许“里程焦虑”就是新交通工具出现时必然的“诅咒”?

  不知道原始人刚刚驯养马匹时,有没有被大家批评马不能和人一起吃饭,有没有“里程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