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高士徐孺子 作者 朱虹


豫章高士徐孺子                                 作者 朱虹


徐孺子(97年-169年),姓徐名稺,字孺子,東漢豫章郡(南昌)人。徐孺子學識淵博,對經學、哲學、天文、算數、曆法有深入研究。他亦是道德楷模,品行如玉、重情重義、恭儉謙遜、淡泊寧靜,被尊稱為南州高士和布衣學者。

勤學苦讀 滿腹經綸

徐孺子出生在世代孺士家庭。由於當時社會動盪不寧,徐家被迫多次遷徙,家境日益貧困,唯有力耕維生,這也培育出徐孺子不耕不食的良好品質。在家庭的薰陶下,徐孺子從小就對學習知識非常用功,加上天生聰慧、記憶過人,9歲時就能背誦《春秋經》《公羊義例》等一些著作,並展現出不同常人的辯證思維。《世說新語》記載:徐孺子九歲時,有一次在月光下和夥伴們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裡面什麼也沒有,那豈不是會更加明亮呢?”徐孺子答:“不,就好比人的眼睛裡有瞳孔,如果沒有瞳孔那一定看不清。”

十五歲時,徐孺子慕名前往櫧山(今江西豐城)拜大學者唐檀為師求學。在唐檀的悉心教誨下,徐孺子開始系統學習《顏氏春秋》《京氏易》等著作,同時兼修風角、星宿、算曆、河圖、七緯、推步、變易等,這些都是當時漢朝最高學府太學的必修科目。徐孺子在櫧山讀書的地方,被後人稱為徐孺子讀書檯。清朝的唐光遊覽讀書檯後寫道:“遠覽近矚,層巒環拱,匹練夾飛,幽花細草,娟娟宜人,實為佳境”。

經唐檀的推薦及層層選拔,徐孺子二十歲時來到洛陽入太學深造,成為了一名諸生。東漢時期太學的教師稱博士,太學的學生稱“諸生”或“太學生”。期間,徐孺子接觸到了許多優秀的學者與諸生,先後從師於樊英、黃瓊等大儒,也與陳蕃、郭泰等同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樊英是當時著名的易學家和術學家,黃瓊為人正直、品行高尚,後歷任司空、太僕、司徒、太尉等職。徐孺子入太學後,自身學問、德行有了顯著提升,慢慢成長為一個飽學之士。不僅對儒家學說的經典之作爛熟於胸,融會貫通,而且對其他各學也駕輕就熟,通曉天文地理、星算河圖,瞭解氣象知識,掌握日月星辰運行規律等。

看破亂局 堅執不仕

漢代設立太學的目的是求賢養士,為朝廷培養人才,並以此作為教化天下、提高吏治水平的基礎。諸生們畢業後,大部分選擇走“學而優則仕”道路,任官為吏。但也有少數選擇授徒講學而為師,徐孺子就是其中的一位。

徐孺子做出這樣選擇,與當時東漢政治亂局有很大關係。東漢初期,光武帝、明帝、章帝時政治較為清明,社會經濟較為安定。但章帝之後從和帝起,每位皇帝都是兒時即位,掌控不了時局,導致外戚、宦官勢力開始膨脹,各自結成利益集團並互相爭鬥、彼漲此消,一大批忠臣志士被打壓、甚至殺戮,政治日益黑暗,同時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逐漸衰弱,造成土地兼併問題日益惡化、豪強割據嚴重,加上天災與瘟疫的雙重打擊,民不聊生於是紛紛起來造反,東漢逐漸走向滅亡。亂局之風逐漸吹到了當時的太學,到漢安帝時,太學“博士倚席不講,朋徒相視怠散,學舍頹敝,鞠為園蔬,牧兒蕘豎,至於薪刈其下”。對這些亂象,徐孺子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加上,徐孺子生性淡泊名利,對做官興趣本來就不大,他清醒認識到,在這種亂局中,自己做不到隨波逐流、同流合汙,也沒有必要去作無謂抗爭,弄不好就有生命危險,還不如學習自己的良師樊英遠離政治,回家潛心傳道受業,正如他日後所說的“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何為棲棲不遑寧處?”

徐孺子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其好友陳蕃就印證了他的“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的先見之明。陳蕃,東漢名臣,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今河南汝南縣人)。“掃天下何須掃一屋”的典故就來源於他。十五歲時,陳蕃自己住的房子裡一片狼藉,從來沒有清理過,理由是:大丈夫在世,應當以掃除天下為最重要的事,怎麼可以只關心一間房子呢?陳蕃從政之後,始終都處在宮廷爭鬥時的動盪之中,要麼與專權的外戚爭鋒,要麼和弄事的宦官相抗,期間還多次被貶。最可惜的是,當他以古稀之年與外戚、大將軍竇武共謀掃除為患於朝的宦官勢力,由於事敗反為所害。

此後,徐孺子曾“四察孝廉、五辟宰府、三舉茂才”,“四察孝廉”,是指他四次被察舉為孝廉(“舉孝廉”是漢朝取仕制度,凡是被察舉為孝廉的,朝廷將予以重用);“五辟宰府”,是指他五次迴避、謝絕朝廷的徵聘;“三舉茂才”,是指三次被舉薦為“茂才”即秀才,當時為了規避漢光武帝劉秀的名字,將秀才改為茂才。後來,他還一次被“請署功曹”,一次被“舉有道”,一次“家拜太原太守”,兩次被皇帝以安車、玄勳、蒲輪等極其隆重的禮節徵用,徐孺子都不為所動,一律謝絕,堅持自己選定的人生道路。

豫章高士徐孺子                                 作者 朱虹

品行如玉 人傑地靈

從太學回來後,徐孺子開始了與世無爭的隱士生活,他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傳業授道、講學授徒,恭廉表率、教化鄉里,成為當時一座道德標杆。在徐孺子的潛移默化下,當地鄉風日益淳樸,以致有失物者,懸以相還,道無拾遺。其子徐季登與其如出一轍,行為敦厚、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隱而不仕,當時的豫章太守華歆想請他相見,一直稱病不去。徐孺子及後人這種高尚品質甚至得到了當時參與農民起義人們的敬佩,敬其為高士,相約敕不犯其閭。豫章百姓見此情景,紛紛在自家門上掛懸牌匾,上書“孺子故地”、“泅水子遺”、“徐氏故里”等,以示與徐孺子沾親帶故,以保平安。

徐孺子對功名利祿看得淡如浮雲,從不趨嚴攀附,就算自己的良師與友人當大官也不例外,儘量與他們保持一定距離。同時,他非常重情重義,常懷感恩之心,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會力盡所能給予幫助;每逢良師或友人逝世,總是不辭辛苦、親往吊念。《海內先賢形狀》評價說:徐孺子“徵聘未嘗出門,奔喪不遠萬里”。就如自己的良師黃瓊進入官場,後官至三司,炙手可熱;但徐孺子卻因此與他斷了來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但得知黃瓊謝世後,徐孺子不遠千里、前往吊念,以報知遇之恩。謝承《後漢書》生動記載:“前後為諸公所闢,雖不就,及其死,萬里赴喪。嘗預炙雞一隻,以棉漬酒中,曝幹,以裹雞。徑到所赴冢隧外,以水漬棉,使有酒氣。鬥米飯,白茅為藉,以酒置前。酹酒畢,留謁即去,不見喪主。”在得知先師唐檀身染沉痾、臥床不起,徐孺子多次前往看望問候。唐檀病故後,徐孺子親自操辦其喪事,哭葬盡哀。每逢清明時節,徐孺子都會去唐檀墓地祭掃。對於唐檀的後人,徐孺子也總是每每接濟,盡力照顧。

徐孺子品行如玉、學識淵博,深得黃瓊、陳蕃等人欣賞,他們多次向朝廷舉薦,希望徐孺子能與他們一道匡扶漢室,成就一番事業。有一次,漢桓帝劉志問陳蕃:“徐稚、姜肱、韋著孰為先後”,陳蕃答:“肱生於公族,聞道漸訓;著長於三輔禮儀之俗,所謂不扶自直,不鏤自雕;至於稚者,來自江南鄙薄之域,而角立傑出,宜當為先。”通過當時名士之間對比,更加生動地表明瞭徐孺子當時的身望和地位。陳蕃任豫章郡太守時,按照禮節請求徐孺子出任功曹一職,徐孺子無法直接拒絕,只好先去拜見後再推辭回家。為表示對徐孺子的求賢若渴,陳蕃在家專設一塌,孺子來時才打開,走後即收起。自古以來,有賢人很多,求賢人亦不在少數,但像陳蕃設專榻之舉實屬罕見。以致唐初四傑之首王勃在舉世聞名的《滕王閣序》中大加感嘆:“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需要強調的是,贊江西人傑地靈,僅舉此一例。

淡泊寧靜 趨於至善

縱觀徐孺子一生,他雖未作出一件驚天動地大事,也未留下一篇世代相傳的宏文,所作所為顯得那麼平常,但他勤學苦讀、完善自我、道德至上的精神是清雅高尚的,特別是在當時非仕即農的社會中,更是顯得與眾不同、鶴立雞群。唐代詩人張九齡在任洪州刺史時,曾寫下《後漢徵君徐君碣銘》:“先生經修於世,純儉以存戒,博愛以體仁,應物以會通,全己以歸正,漢廷所以宗其德,天下所以服其行,豈與彼數子直逆庭而已哉?”北宋散文家曾鞏在瞻仰徐孺子祠堂之後,不禁發出感慨:“漢至今且千歲,富貴堙滅者不可稱數。孺子不出閭巷,獨稱思至今。”兩人的字裡行間,均對徐孺子充滿了敬意與虔誠。

漢靈帝建寧二年(169年),徐孺子病故,享年72歲。為紀念和弘揚徐孺子,從三國、晉代開始,歷代都對徐墓進行修繕維護,並建造亭臺、祠堂等設施。張九齡、杜甫、曾鞏、蘇轍、黃庭堅、楊萬里、朱熹、劉克莊、文天祥、趙孟頫、解縉、袁枚等文化名人,也先後慕名來南昌憑弔吟詠,並留下了許多感人詩句。其中,朱熹寫到:“孺子高風何處尋,東湖臺觀水雲深。生芻一束人如玉,此日清涼萬古心。”明代萬曆年間,江西提學副使朱廷益模仿山東曲阜“祭孔”之例,在江西創立公祀徐孺子的“祭徐”制度,並一直延續到清初。當今,南昌市的孺子路、孺子亭公園、孺子亭、高(士)橋、孺子亭小學等均是以徐孺子命名的。其中,孺子亭位於南昌市西湖區的孺子亭公園,為重簷六角攢尖式,周邊綠化景觀佈局富有文化底蘊,較好地再現了“豫章十景”中“徐亭柳煙”景觀。

豫章高士徐孺子                                 作者 朱虹


豫章高士徐孺子                                 作者 朱虹


重新打造後的孺子亭公園

為研究和宣傳徐孺子,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與孺子精神,南昌成立了徐孺子研究會。1997年,南昌隆重開展了紀念徐孺子誕生1900週年系列活動,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題書“中華人傑徐孺子”,範徐麗泰、陳香梅、徐國炯等海內外知名人士紛紛發表高度評價孺子精神的紀念文章。時至今日,弘揚孺子精神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進入新時代,人們思想活動的差異性、選擇性、多樣性不斷增強,價值取向、道德觀念複雜多變,我們要努力引導人們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提升個人德行和人格完美作為人生的目標,行勝於言,趨於至善,讓孺子精神綻放出新的風采。

豫章高士徐孺子                                 作者 朱虹

2019年6月,由江西省文史館館員,著名學者黎傳緒教授倡議,南昌市徐孺子文化與墓垣保護探討會在孺子亭公園召開。

豫章高士徐孺子                                 作者 朱虹

費孝通親書中華人傑徐孺子

豫章高士徐孺子                                 作者 朱虹

民國時的徐孺子墓與祠堂

豫章高士徐孺子                                 作者 朱虹

省考古院在徐孺子墓遺址勘探

豫章高士徐孺子                                 作者 朱虹

民間人士紀念徐孺子先生誕辰1919週年

豫章高士徐孺子                                 作者 朱虹

徐孺子嫡裔南昌縣南新口湖徐家家譜記載徐孺子生平

豫章高士徐孺子                                 作者 朱虹

1997年,時任江西省委書記舒惠國批示,省市領導隆重的紀念徐孺子誕辰1900週年,全國人大副委長費孝通親筆題詞。

本文章作者系原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現任江西省人大副主任朱虹(2020年3月22日發表於新華網江西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