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在種植期被傳染晚疫病,如何識別症狀?採取哪些防治方法?

番茄晚疫病主要以菌絲體在病殘體,以及田間栽培番茄田邊自生苗或者是田邊野生茄科植物上越冬,成為來年田間發病的初侵染,孢子囊借氣流、或雨水傳播到番茄植株上,由氣孔或者皮孔直接侵入,在田間形成中心病株,當條件適宜後,病株經過3/4天后就可在病部產生大量孢子囊,孢子囊借風雨、氣流傳播蔓延,進行多次再侵染,導致病害流行。致病疫黴產生的有性孢子為卵孢子,卵孢子可以在受侵染的寄主組織葉片、莖、果實、種子上產生併成為重點侵染來源。在低溫高溼,持續陰雨或者早晚多霧多露的情況下,病害容易流行。田間溫度高於30度不利於病害的擴展。若中心病株出現後遇到連續乾旱,病情也許停止發展。晚疫病的發生和植株的抗性以及栽培條件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地勢低窪、積水、種植過密、植株徒長或植株營養不良,長勢衰弱等都利於病害的發生。

番茄在種植期被傳染晚疫病,如何識別症狀?採取哪些防治方法?

上圖葉子發病


識別番茄晚疫病症狀


番茄晚疫病在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可危害番茄幼苗葉片、莖和果實。葉部發病多數從葉尖葉緣開始發病,發病初期葉面出現暗綠色水漬狀不規則病斑,似開水燙傷,之後病斑擴大變為褐色。葉背症狀一般為水漬狀,除葉脈呈褐色,葉背其他發病部位變色不明顯,溼度較大時,葉片背面病、健交界處長出白色黴層(即孢子囊梗和孢子囊),發病嚴重時葉面會出現

白色黴層,很多病斑相連可使葉片黴爛變黑,向葉斑擴展,導致葉片折斷。莖杆染病也會出現褐色水漬狀病斑,病斑稍凹陷,不規則形或條狀,擴展邊緣不規則,嚴重時環莖一週,溼度較大時出現稀疏白色黴層,莖杆易腐爛折斷,輸送養分通道受阻,導致受害部位以上植株枯萎,嚴重時全株焦枯、死亡。


番茄在種植期被傳染晚疫病,如何識別症狀?採取哪些防治方法?

上圖為植株葉片發病


青果期發病:發病部位可為果柄、萼片和果實,發病初期為油浸狀淺褐色病斑,發病部位多從近果柄開始,逐漸蔓延,引起萼片發病,並向果實四周擴展蔓延呈雲紋狀不規則病斑,病斑邊緣不會有明顯的界限,發病果實的病部表面粗糙,果實肉質堅硬,擴展後病斑呈暗棕色,溼度大時病斑邊緣長出稀疏白色黴層。發病較重的果實病部出現條紋裂狀,有油狀液滴流出。病原菌也可以從果臍侵染,侵染後呈

不規則褐色水漬狀病斑向周圍擴展,病果受害,病原菌向果實內部蔓延,切開後可見果肉褐化,但腐敗組織保持相當彈性,不軟化、水解。病原菌除侵染青果外,也可以侵染成熟果實。成熟果實發病症狀與青果相似。發病時若氣溫升高,溼度降低,則病斑停止擴展,病斑產生的白色黴層消失,病組織乾枯,質脆易碎。

番茄在種植期被傳染晚疫病,如何識別症狀?採取哪些防治方法?

上圖為果實發病



番茄晚疫病病原


病原為致病疫黴,屬卵菌門疫黴層。菌絲有分枝,無色,無隔或多隔;病菌孢子囊梗成束從病組織孔口長出,不規則分枝,無色、纖細,呈結節狀生長,結節處膨大,膨大後逐漸變細,出現下一個結節膨大,再變細,向上生長頂端膨大形成孢子囊,隨著孢子囊梗生長,孢子囊變成側生。孢子囊橢圓形或者長卵形,頂部有一乳頭狀突起,不明顯,基部具短柄,孢子囊可產生8/12個腎形遊動孢子。遊動孢子具有2根鞭毛,失去鞭毛後變成休止孢子。

番茄在種植期被傳染晚疫病,如何識別症狀?採取哪些防治方法?



番茄晚疫病農業防治很藥劑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方法


(1)改善栽培環境:番茄晚疫病屬於低溫高溼病害,因此,可以通過控制塑料棚、溫室中的溫、溼度來縮短結露時間,從而預防晚疫病的發生。在冬春節栽培中,當晝夜溫度為10/25度、溼度變化範圍為75%/95%,有利於番茄晚疫病發生時,可採取放風降溼,提高溫度的方法防止病害發生。一般晴天上午溫度升到28/30度時開始放風,保持溫度在22/25度,以利於降溼。當溫度降到20度時應及時關閉通風口,以保證夜溫在15度以上,減少結露量和縮短結露時間。


(2)消除病源: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減少初始病源量,能夠有效控制番茄晚疫病的流行,降低經濟損失,發病初期摘除病葉、病果、摘除時可用塑料袋罩住病殘體,以防止病源菌飛散造成再次侵染。發病嚴重時可以大量摘除中上部發病葉片,降低菌源量,同時結合藥劑防治,可為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番茄在種植期被傳染晚疫病,如何識別症狀?採取哪些防治方法?



番茄晚疫病藥劑防治方法


番茄晚疫病早防治,應及時通風排溼,結合使用煙劑。為避免產生抗藥性,注意施藥時幾種藥劑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有利於提高防效。但混合使用注意藥劑間的性質,以免影響效果或產生要害。當葉柄或莖杆感染晚疫病後,可用72%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150倍液或58%甲霜.錳鋅可溼性粉劑150倍液塗抹發病部位,同時結合摘除病葉。發病初期或者未發病前,每667平方米用3%多抗黴素可溼性粉劑360/480克對水75升(即稀釋150/2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5/7天防治1次,可根據發病情況連續施藥2/4次,施藥時注意葉片正、背面均勻施到位;或用72%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550/650倍液,68%精甲霜.錳鋅可分散粒劑600/750倍液、58%甲霜錳鋅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10%氰霜唑懸浮劑1100/1500倍液、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300/4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10天防治1次,可根據病情連續施藥3/4次。

小苗噴藥量酌減。也可在發病初期施用45%百菌清煙劑,老棚和重茬棚應在發病前開始施藥,黴次施藥在傍晚蓋簾前,全部點燃後密閉大棚,次日早晨打開通風,黴次每667平方米用藥,200/250克,每隔5/7天施藥1次,連續4/5次。使用煙劑要注意安全,次日待通風后就可以進入大棚從事日常管理。

番茄在種植期被傳染晚疫病,如何識別症狀?採取哪些防治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