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如果有事,只能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我認為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之前看過一句話說,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就算是一個家庭裡朝夕相處的人,想做到換位思考,是很難的。很多時候,並不是對方不肯為你著想,而是他根本理解不了,幾十年的原生家庭,基因的不同,環境經歷的不同,兩個人要想時時刻刻保持想法一致是不可能的。

而在家庭中,充滿了雞毛蒜皮的事情。如果說,事事都要分個對錯,爭個高下,上綱上線那家庭會處於無休無止的硝煙戰火裡。對於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都沒有任何好處。


但是如果說,凡是都大化小,小化無,或者是隻有一方再無休止的讓步,也不利於家庭長期的和諧穩定。壓抑的一方總會爆發,一爆發也許將會是難以挽回的後果。另外,如果對觸犯原則性問題避而不談,任由發展,也相當於不斷的埋雷。

所以,能夠開誠佈公,心平氣和的交流,觀點可以互換,但不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不埋地雷,也不留心結,應該是最好的相處方式了吧。


NiOne


首先,要了解家庭成員,大體都是:爸爸,媽媽,孩子,爺爺,奶奶。其次,還要看事情的重要性和原則性。

家,對於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意義。

爸爸媽媽是家裡的頂樑柱,家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責任。要維持自己的生活,還要撫育孩子,還要贍養父母。面對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難免會有情緒,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就來了。這個時候,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生活方式,無疑是最正確的。

假如,當你的老婆因為加班太晚,沒有回家做飯,你回到家就質問老婆,老婆的小宇宙馬上爆發,家庭大戰開始,很小的事就變成大事。但,如果你換個角度想,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心平氣和的詢問老婆,是否工作上遇到不順心的事。噓寒問暖的關心,事情就不復存在了。從這一個維度看,面對生活的瑣事,心平氣和找到事情的根源,就會覺得,根本就不是個事。長此以往,家裡的瑣事就會越來越少,家庭也會越來越來和睦。

對爺爺奶奶來說,家是一種歸屬感,是他們享受親情和天倫之樂的地方。晚飯後的散步,子孫上班(上學)前的叮囑,下班(放學)後的親切問候,無疑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從這一個維度看,他們就是家裡的“潤滑劑”,多和稀泥,心平氣和的解決事情,長久保持家庭的和睦。

對於孩子來說,家是他成長的地方,也是他的港灣。同時,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家既是第二所學校,也是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地方。從這一個維度看,就要考慮事情的重要性和原則性,還要考慮大事化小的方式方法。

首先,我們來看重要性和原則性。最近網上報道的大學生砍死兩歲女童案,這樣的事情對任何一個家庭都是天大的災難。一邊是親眼看見孩子慘死,活在痛苦深淵中的父母,一邊因為孩子的魯莽行為,一輩子要揹負深深的歉意和自責,還將受到法律嚴厲的制裁和民眾的譴責。

類似這樣的事件,已經刺破了法律和道德的原則。事情終究要解決掉,更要讓孩子知道事件的重要性,知道對與錯。很多時候,大的錯誤都是由一個個小錯誤積累的,不能及時糾正孩子錯誤的價值觀,只會造成錯誤的引導,累積成錯誤的價值觀。

其次,大事化小的方式方法。假如有一天,孩子不聽勸告,在家裡亂蹦亂跳。你是會,這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隨他吧!還是會耐心的跟孩子說,“樓下住著兩個老人,你亂蹦亂跳,肯定會吵得他們睡不好覺。你想一想,如果你睡著的時候,樓上也有人亂蹦亂跳,吵得你睡不好覺,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孩子回答你,“我知道錯了,媽媽”

好孩子,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真棒!。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選擇後者處理,同樣是小事化無,意義卻不一樣。

所以,我們要辯證的看這個問題,採取中庸的方式,不能兩頭走極端!





山中散人的光影隨筆


我覺得家和萬事興,這是我一直放在心上的,家人是不可替代的,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大事化小很應該,一家人沒有什麼事是大不了的




lipingooo


一個家,如果有事,只能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很贊成這一看法!

打個比方吧,一個家,就像一個帳篷,裡面住著可親可愛、和和美美、團結關愛的一家人。親人待在一起,在一個鍋裡摸勺子,總會有你碰著我、我擋著你的時候,從而,就不可避免地發生摩擦,出現爭執,甚至大打出手。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假若大事不化小,勢必會讓各人據理力爭,互不相讓,將矛盾進一步激化,將爭執進一步加劇,將戰火進一步擴大,不僅會傷及其他的家人,還會衝擊一家親人的和諧、友愛、團結,更要命的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會把家這個“帳篷”給引燃燒燬。

家,這個帳篷是幹什麼的呀?將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給一家人遮風避雨,是一家人肉體的休養地、精神的避難所,是一家人敢於四處打拼、勇往直前的根據地。

一旦這個帳篷出現了裂縫,或者漏洞,甚至分崩離析了,也就意味著“家”沒了。“家”沒了,所有的親人不像極了一窩被揭了蓋的螞蟻嗎,能不驚慌失措,四散逃離,無處可躲?

“帳篷”出現了裂縫、漏洞,甚至四分五裂,周圍“帳篷”裡的人一定能發現,也一定會議論紛紛,指三道四。有句俗話說得好:家醜不可外揚。你看吧,這不就違背了?可誰家又樂意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和笑料呢?

若大事化小,這一醜劇和悲劇自然會被“帳篷”給嚴嚴實實的保護住,不會透露半點風聲。

再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正為的是一家人的和諧融洽、團結友愛,會讓一家人更親更愛,更和睦團結。

一家人,同呼吸、共命運,流著相同的血,打斷骨頭連著筋,是相親相愛的。出現爭執、矛盾,這不僅是常態,更是和睦融洽家庭最真實的外現。

實話講,一家人從沒爭執、吵鬧,這不現實,更不是真實、和睦的一家人!

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實際上是表明了一家人是真真正正、實實在在地把“團結友愛”放在首位,把“融洽和睦”掛在心間,把“凝心聚力”提到眼前,把“共謀發展”拉到現實。


手寫我心


如果觸犯法律了必須按照法律來辦,如果沒有那當然算了,親人之間計較多了,就沒意思了,如果我是大的儘量會讓小的,如果我是小的,大的如果不計較了,我也不是非要去計較



小顏和王的世界


我認為一個家庭有事是正常的,如果說經常有大事小事,這個家庭已經不能維持了,我覺得就沒有必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特別想說一個家組成不容易請你在組成之前認真思考能不能和這個人攜手一輩子,如果結婚了有孩子了再覺得不合適,那麼你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將不可磨滅!


由你去想


一個家的繁瑣事情太多,要看是什麼事,如果是孩子們上學的事就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出現意外事情,如走路不小心撞了一下別人,而被撞的那個人脾氣不太好,罵罵咧咧的,我們就要給人家道個歉,說點好話,讓對方消氣,這樣就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目的,好多時候,人都會有不順心的事,頭腦冷靜,不要激動,判斷好了再行事,希望這個解釋能回答你的問題。


侯哥生活記


是的,一個家庭肯定避免不了爭吵,爭辯之類的,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家和萬事興,代表了所有家庭的心聲,


大王小晨


因為人與人之間都是本著和睦相處為目的,若是大家都相互鬥氣的話,那麼這個世界就多了一份不安定因素,就好比現在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地域差異,這是從大的方面去看待。

小到自己的話,做人應該有自己的需求,給他人一些方便就是給自己最大的方便!



張溪


不吵不鬧,家庭和睦才是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