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工能同工同酬吗?能享受同等的社会福利保险吗?

苏玥安



异形群体


同工同酬有希望,但是很少,为什么招聘劳务派遣肯定是名额有限而且待遇好,不然还会分这个干嘛,但是有些单位可能会同工同酬,按照业绩量发工资。社会福利保险基本是不可能一样的,这个社会虽然说不分等级不分三六五,但是实际上分的很明确,圈里圈外一清二楚,圈外的想进去很难。


心缘义马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用工模式:用工模式,就是用人单位解决人力需求的各种方式方法。不同的用工模式代表不同的法律关系,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

劳务派遣是现代多元化用工模式的一种形式。

劳务派遣-----指劳务派遣单位根据用工单位的要求,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派往用工单位,受派劳动者在用工单位的指挥和管理下提供劳动。劳务派遣单位从用工单位获取派遣费,并向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用工形式。

劳务派遣具有劳动力的雇佣与使用相分离的显著特点。劳动者受雇于劳务派遣单位,向用工单位提供劳动付出,与合同工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劳务派遣?劳务派遣的优势有哪些呢?

一.解决编制限制

减员增效、编制有限。部分岗位采用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编制限制的问题。

二.降低薪酬总额

相对于五险一金、六险一金、七险二金等花样险种,用人单位宁愿支付给劳务派遣单位派遣费,转嫁工资、保险等相关费用,以降低薪酬总额。

三.人事管理便捷专业

劳务派遣工由劳务派遣单位统一招聘、考勤、考核、负责日常管理,管理更便捷。

四.从琐碎事务解脱出来

把用人单位管理者解放出来,更多精力聚焦于战略支撑性工作的开展。

五.减少与员工正面冲突

管理相对独立,利益相关度少,可以大大减少劳务派遣员工与用人单位员工之间的正面冲突。

六.减少无固定期限

部分岗位采用劳务派遣用工,就可以减少用人单位无固定劳动合同员工的数量,可以规避一部分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

有了以上优势,劳务派遣就很完美了吗?劳务派遣也存在着一些劣势。

一、劳务派遣不适用所有的岗位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没修订别的,只修订了劳务派遣!而且,明确了劳务派遣只能是补充用工形式,而且只能在严格了的“三性”岗位上实施!一是对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的地位做出了明确规定: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劳务派遣用工适用范围: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原规定为“一般”)

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

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

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三性”满足其一即可)

二、法律的限制更严,规避的空间很小

1.辅助性工作岗位及派遣工比例

民主程序决定辅助性岗位------用工单位决定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辅助性岗位,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并在用工单位内公示。

派遣工比例------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

2.对同工同酬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是明确了同工同酬的具体方式。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

二是对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用工单位约定劳动报酬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三.如果派遣单位对派遣工管理跟不上,对用人单位的雇主品牌建设有不利的影响。

如果劳务派遣单位管理者管理水平有限,派遣工经常在工作岗位上、社会上发生不利于企业形象的事情,势必对用人单位的雇主品牌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影响企业的对外的美誉度。

四.不利于增强用工单位凝聚力

一个公司,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用工方式,加之管理方式的不同,势必造成用工单位的凝聚力降低,或者出现小团体现象。

劳务派遣只是国家调整用工制度的过渡,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政方针及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看, 劳务派遣工的前景不容乐观, 国家劳动用工体制改革的目标应是逐步减少劳务派遣用工的范围,提倡和鼓励直接订立劳动合同用工的模式。

劳务派遣,想说爱你不容易。想用劳务派遣的形式将用工风险降到零,那是不可能的。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只是补充形式。是否在一些“三性”岗位上采用,也还是需要根据公司的发展阶段及不同行业及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权衡而定。



锋言职语


问这个问题有点外行,甲方支付一方一天一个人两百,乙方支付丙一百给甲干活,甲不知道乙挣了一百?挣得这一百就是腐败的空间!就和医院的药价一样,难道其中的差价都上缴国库啦?关键是我们的国家没有人督察这类事,放任发展,再说一些欺人的官话


用户853069669


决对不能同工同筹,不然怎么分正式工和临时工,企事业单位用工成本增加了


健285533372


由于现在单位用人成本越来越高,产业不景气,使得机动灵活的劳务派遣制度大为流行。但许多单位,许多劳务派遣员工形同“二等公民”,和正式员工干着一样的活,却享受不到应有的报酬和福利。实际上,按照劳动法规定,劳务派遣员工应该享受与正式员工相同的权利。

劳务派遣人员受到身份歧视

目前劳务派遣领域中对劳务派遣工进行身份歧视的问题比较突出,其集中表现主要在于同工不同酬上。

有的企业中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的基本工资相差30%至40%,但绩效工资是基本相同的。

然而就普遍现象而言,劳务派遣工与企业的职工不能同工同酬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上海市总工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同样从事一线岗位工作,劳务派遣工的平均工资收入仅为正式工的81.52%,也许更低的。

这里的同工同酬有什么含义呢?

首先必须强调,劳务派遣的“同工同酬”并不包括福利和社保。2013年,人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日前明确表示,虽然劳务派遣职工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但同工同酬不包括福利和社会保险。

劳务派遣的同工同酬是有条件的,是指相同岗位等量劳动取得同等业绩的劳动者应该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并不是简单的岗位相同就拿同样的工资。

但是这却绝不是说,用人单位不用给劳务派遣员工缴纳社保、提供福利。 在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中,如果劳动者与派遣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及与实际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务合同中已就社会保险金的承担、缴交问题作了特别约定的,从其约定。如果未就社会保险金的承担问题作出特别约定的,应本着“谁用工,谁受益”的原则,由实际用人单位承担缴纳社会保险金的责任。

出现同工不同酬的情况该怎么办?

在实际的操作中,劳务派遣人员遭遇同工不同酬的情况后,一般很难维护自己的权利。用人单位之所以会选择劳务派遣,主要原因是经济不景气,为吸收劳动力的一个无奈之举,可以说很多企业就是奔着劳务派遣员工同工不同酬来的。


老蔫儿看视频


这个得分单位属性,如果是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工以协助正式职工工作的名义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虽然可能从事和正式职工一样的工作,但由于编制限制,他们无法纳入编制,也就无法获得财政供养。而且劳务派遣工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渠道多为劳务派遣公司代用人单位招录,不符合入编需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考试的规定以及企业调任或军转等政策。所以,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无法实现同工同酬!

而企业是根据工作任务需要自行招聘人员的,而采取劳务派遣制纯属为了不和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以规避劳动法有关规定,实现低成本低责任用工的目的!


完美世界7015


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根据巜劳动法》巜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劳多派遣工应和合同制员工实行同工同酬,享受同等的社会福利政策,都应该办理“五险一金”。但是由于合同制员工和派遣制员工属于不同的管理单位,在执行同工同酬和“五险一金”制度时还是有差别的。其主要在于派遣制管理单位给办理“五险一金”时,单位往往按照较低的比例缴存的,这样在实践中就出现了派遣制员工的实际缴存数低于合同制员工的实际缴存数的情况。另外,根据有关规定,派遣制员工只能用于短期、临时性岗位,实现同工同酬就有一定难度。例如,在银行,派遣制员工的岗位受到了许多限制,例如,只能做保安、门迎和一些辅助性的营销工作等。

劳务派遣制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用工形式,有利于减轻用人单位的负担,有利于国家充分就业政策的实现,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都要注意保护劳务派遣制员工合法利益。


抱朴守拙1993


劳务派遣工不能享受同工同酬,年终奖都少。当你转正后才能按岗取酬,因为你暂时是临时工,用工单位随时可以不用你。


国良7786


不能

如果可以

何必挖空心思弄出来个劳务派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